“到了,你们下车吧。”
林婧婧睁开眼,看见了典型的70年代的东北农村。
还不是水泥房,砖瓦房,而是茅草房。
只不过看起来,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还不算太差。
给一家人在前方领路的,是红旗大队的大队长田军。
他是个看起来憨厚但在村里很有威信的中年汉子。
一旁的苏婉怕女儿害怕,一只手默默地牵着女儿,跟着田军去他们的住处。
“这就是你们住的地方了,咱们大队没欺负人那套,但你们成分不好,春种秋收的时候分配给你们的活不会太好干。
再一个做同样的工作你们的工分会比村里人少。”
田军说完,自己有点尴尬。
他们大队也是第一次来下放的人,流程他也不咋熟悉。
“好的,谢谢田队长照顾。”
“行,那你们先收拾收拾,明天上工,林兄弟明天跟着我去收玉米,弟妹和我媳妇去收红薯和土豆,至于小丫头…就也去收红薯吧。”
说完安排田军就走了,作为红旗大队的大队长他有不少活要做。
而林家三口看着眼前的茅草房有些无奈,进去一瞧西下都有点透风。
“阿烨,咱们两个先修修补补房子,好歹有个差不多的容身之处。
婧婧就收拾收拾东西,将里面稍微打扫打扫。”
苏婉一向是条理清晰的,这时也不例外。
林婧婧领了任务,先看了看房间的布局。
进屋是走廊,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屋子(前后分布),左手、右手第一间都是带火炕的。
左边第二间是库房,右边第二间是厨房,每个屋子的共同点都是布满了灰尘。
林婧婧叹了一口气,就着林父刚在水井里打出来的清水,洗了个抹布。
先把东屋的炕擦干净,放下包袱,好好的给屋子“洗了个脸”。
随后把包袱里的东西简单归置了一下。
林婧婧看着就算放好的东西却依然空落落的房子,有点担心。
这要是没有储备粮,一家人冬天可不咋好过。
“妈妈,我收拾好了。
我可以出去看看吗?”
林婧婧乖巧发问,事实上她是想接触接触村民,看能不能有渠道换点什么东西。
苏婉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
林婧婧同样点了点头,开始了秘密采买的计划。
沿着土路,林婧婧想先找一下大队长的媳妇。
毕竟自己人生地不熟,还是得经人介绍。
“田军媳妇,我和你娘去赶集了!”
“哎,冯大娘。
知道了。”
田军媳妇一边往院子里倒洗菜水,一边应着。
田军媳妇不是泼辣的长相,和田军一样有点憨厚的感觉。
林婧婧顿时来了点信心。
“婶婶,您好。
我们一家是今天才来的,我看咱这各家生活条件还算不错,不像之前的大娘她们说的那样呀。”
林婧婧看着也就10岁左右,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配上还未消退的婴儿肥,瞬间就让没有女儿,膝下全是儿子的田军媳妇沦陷了。
“对呀,囡囡,咱们队算是生产力不错的队。
你咋自己跑这来了?”
田军媳妇笑着开口。
“婶婶,我其实是想问问咱这有人可以换粮食和生活用品吗?
我们刚来,家里什么也没有,爸爸妈妈还在收拾屋,我想帮帮忙,就上这边来看看。”
林婧婧说着心里有点忐忑,因为看的小说里村民对下放的人态度都不是很好。
心里想着,手也抠到了一起。
田军媳妇摸了摸林婧婧的头:“囡囡,别紧张,稍微等大娘一会儿,我进屋问问我家那个。”
进屋看见田军,“咋回事?
县里的领导都说了新来的那家得当新落户的村民对待。
你连人家的基本生活问题都没解决!”
“媳妇,消消气 我这不是业务不熟练吗,我一会就去。”
田军挠挠头。
“沈支书可说了,人家夫妻俩都是教师,是知识分子,你去了可好好说话。”
田军媳妇有点不放心,又嘱咐了一番。
“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去说去。”
说着,田军就出了门。
林婧婧看最急迫的粮食问题解决了,便想采买点鸡蛋,补充营养。
林父林母执教多年身体或多或少都有毛病,得养。
“婶子,咱这有人家可以换鸡蛋吗?”
田军媳妇想了想,“有,你们前面那户王大娘就养鸡,我之前看她去小集上卖过鸡蛋,你可以问问她。”
林婧婧感谢的笑笑,从兜里拿出一小把在车上处理好包装的水果糖,递给田军媳妇。
林婧婧深知只有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人家和你非亲非故,不给人家点好处,人家为什么真心帮你。
见田军媳妇想拒绝,林婧婧开口道:“婶子,您就收下吧,给家里孩子甜甜嘴。
我们一家刚到这和大家还不熟悉,还得麻烦您呢。
您要是不收我可太不好意思了。”
见林婧婧不是作假,田军媳妇这才收下了,毕竟这时候糖可是稀罕物。
“婶子,那我就先走了,您忙着。”
“去吧”田军媳妇小声道,“这父母是老师,孩子就是不一样,有礼貌还会做事,让人心里舒服。”
说完就回屋给一家人准备午饭了。
走在路上,林婧婧心道:粮食暂时get✓。
接下来就是找王奶奶买鸡蛋了。
唉,70年确实也没啥物资。
幸亏“死前”正在旅游,买了不少水果和特产。
到时候找个机会拿出来还能给家里人补充点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