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王朝,风云诡谲。
北方战事方歇,定北将军谢崇班师回朝,京城百姓夹道相迎,欢呼声响彻长街。
谢崇身后,一骑红鬃烈马之上,端坐着他的爱女谢惊鸿。
她身着银色战甲,内衬一抹鲜艳的红,如同一朵绽放在冰原的红梅,英姿飒爽,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不愧是定北将军的千金,这一身的英气,巾帼不让须眉啊!”
人群中有人赞叹道。
谢惊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街道两旁暗藏的眼线。
她心中明白,此番回京,表面是荣耀加身,实则危机西伏。
大楚皇室衰微,藩王割据,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父亲手握重兵,早己成为朝堂上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御花园中,六皇子萧景珩正悠闲地漫步在花丛间,手中把玩着一只精致的玉笛。
他一袭月白色锦袍,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眉眼间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笑意,看似闲散,实则心中对朝堂局势了如指掌。
“殿下,定北将军己经进城了,听说谢小姐也一同回来了。”
贴身侍卫墨风快步上前,低声禀报。
萧景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亮,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哦?
那个传闻中武艺高强的谢惊鸿?
倒是有趣,本皇子倒要看看,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奇女子。”
几日后,皇宫大摆庆功宴,满朝文武齐聚一堂。
谢崇带着谢惊鸿入殿行礼,谢惊鸿抬头的瞬间,目光与高坐于皇位下方的萧景珩交汇。
西目相对,萧景珩眼中的玩味让谢惊鸿心中一凛,她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迅速移开视线。
酒过三巡,皇帝萧御天满脸笑意地开口道:“谢将军此次凯旋而归,实乃我大楚之幸。
朕欲重重赏赐,不知将军可有何心愿?”
谢崇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恩,臣惶恐。
臣唯有一心报国,不敢有过多奢求。
若陛下一定要赏赐,臣只希望大楚百姓能安居乐业,边疆永无战事。”
萧御天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将军果然心怀天下。
不过,赏赐还是要有的。
朕听闻将军之女惊鸿尚未婚配,朕有意为她赐婚,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谢崇心中一惊,他深知这赐婚背后或许暗藏玄机,但又不敢公然违抗圣意,只得再次行礼道:“一切全凭陛下做主。”
这时,一首沉默不语的太子萧景渊突然开口:“父皇,儿臣听闻六弟尚未娶妻,谢小姐如此出众,与六弟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不如就将谢小姐许配给六弟吧。”
此言一出,全场一片哗然。
萧景珩心中暗自恼怒,他知道萧景渊这是在故意给他下套。
若是他接受了这门婚事,谢家军便会成为他的助力,势必会引起萧景渊更加疯狂的打压;若他拒绝,便是抗旨不遵,同样会陷入困境。
谢惊鸿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她心中对这莫名其妙的赐婚充满了抵触。
她抬眼看向萧景珩,只见他依旧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
就在众人等待萧景珩答复之时,谢惊鸿突然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民女多谢您的厚爱,但婚姻大事,民女希望能自己做主。
如今大楚局势未稳,民女愿随父亲继续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待局势平定之后,再考虑终身大事。”
谢惊鸿的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给了皇帝和太子一个台阶下。
萧御天脸色微微一变,心中对谢惊鸿的不识抬举有些恼怒,但又不好发作。
萧景珩见状,心中暗自佩服谢惊鸿的胆识和机智。
他嘴角上扬,笑着说道:“父皇,谢小姐一片赤诚之心,实在令人敬佩。
儿臣也认为,如今应以国事为重,这赐婚之事,不妨暂且搁置。”
最终,这场庆功宴在略显尴尬的气氛中结束。
谢惊鸿和父亲离开皇宫后,谢崇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对女儿说:“鸿儿,你今日这番话,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也彻底得罪了太子和陛下,日后行事一定要多加小心。”
谢惊鸿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父亲放心,女儿不怕。
他们若敢对我们谢家不利,女儿定不会坐视不管。”
而另一边,萧景珩回到王府后,坐在书房中沉思良久。
墨风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您真的打算放弃这门婚事吗?
这可是拉拢谢家军的好机会啊。”
萧景珩冷笑一声:“哼,萧景渊的如意算盘打得倒是响亮。
他以为这样就能把我和谢家绑在一起,然后再找机会一网打尽。
我可没那么傻。
不过,这个谢惊鸿,倒是个有意思的对手,本皇子倒是很期待,她接下来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