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波与降噪,和她的广播

第3章 镜湖的波纹

发表时间: 2025-08-15
周末的杭州清晨,有一点点薄雾。

紫金港的镜湖像一块打磨到极致的玻璃,被风轻轻擦过,荡起一圈一圈细小的纹路。

桂花香不着痕迹地落进空气里,像给每一次呼吸都撒了糖。

七点半,轩子在宿舍楼下收到消息。

刘小波:起床了吗?

今天镜湖录波纹。

装备清单:- 夹式麦×2- 小三脚架×1- 手机夹子×2(临时双声道)- 磁环×若干(以防万一)- 以及:早饭。

消息最后跟了一张照片,是他手里端着的两只热乎乎的豆沙包,纸袋上油光可爱。

轩子提着帆布包下楼,看到靠在梧桐树下的男生——灰色连帽衫,背包鼓鼓的,眼睛清亮,正把纸袋往上抛了一下再接住。

他看见她,抬手晃了晃纸袋:“早。”

“早。”

她接过豆沙包,热气扑在手心,“今天的‘设备师傅’也负责早餐?”

“互助条约第三条:谁起得早谁买早饭。”

他一本正经地编规则。

“那我补一条。”

她咬一口,豆沙甜得刚好,“吃完以后,坐我车。”

她指向不远处一辆被她擦得锃亮的小蓝车,席子干净,车铃清脆。

刘小波愣了一下,“你骑?”

“我骑。”

她理首气壮,“你今天背设备。

请握紧。”

一路从恕园到镜湖,晨风从耳边擦过。

轩子握着车把,稳稳地控制着方向。

刘小波坐在后座,背包顶在他脊背上。

他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凑,怕重心让她难骑。

她忍不住笑:“放心,我练过。

只是——”她像是随口一说,又像是小心翼翼地试探,“你可以抓我一点。”

他听话地轻轻握住她的外套两侧,掌心触到织物,温度隔着布料透过来,不烫,刚刚好。

湖风掠过发梢,她的发丝贴到他下颌,痒痒的。

那种微小的触感往往比轰轰烈烈更让人心软。

他忽然觉得,所谓“靠近”,不过就是在这样朴素的早晨里,把彼此的重量托住。

镜湖边,几根石阶伸到水面,湖心的喷泉还未开启。

两人找了个背风的角落,小三脚架立好,手机夹上两个“小耳朵”,他递给她一只夹式麦:“别太靠近衣领,会摩擦。

可以夹在——这里。”

他伸手在空中比了个位置,离她锁骨一指的地方,又像意识到什么,微不可见地收回一点,带着询问地看她:“我可以吗?”

她“嗯”了一声,指了指那一小块布,“你来吧。”

他的指尖落在她衬衫的布面上,动作很轻,像怕惊扰一只鸟。

金属夹子“咔哒”一声扣住,指腹不可避免地擦过她的皮肤边缘。

那一瞬间,两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像被某个看不见的开关轻轻点亮。

“可以了。”

他退了一步,把另一只麦夹在自己领口,“我们先录环境底噪,再录你的叙述。”

轩子对着镜头做了个“3、2、1”的手势,清亮的声音顺着湖水铺开:“欢迎来到‘科学也好听’,今天我们在镜湖边讲‘波纹’。

每一圈扩散出去的水纹,就像一段话里不同的节奏。

你拉长它,情绪就会更明显;你缩短它,信息就会更锋利。

你看——”她蹲下来,用树枝轻轻点了一下水面,圈圈纹路推着阳光往远处走。

刘小波在旁边盯着波形,耳机里的音轨跳动稳稳当当,他低声提醒:“最后一句‘你看’后面停0.5秒,再笑。”

她照做。

那一缕笑像真正掉进湖里的阳光,录进麦里,听起来不耀眼,却温暖。

两段示范录完,刘小波提议:“我们试试双声道。

你站左边,我站右边,各说一句。

到时候听众戴耳机,会以为你们在他左右。”

她配合着站到左侧石阶上,小心地把鞋尖放在比较干的地方。

湖边的石头有一点湿,沾着水汽,她不由得摆了摆手臂找平衡。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过来,裙摆轻轻一晃,她脚下一滑,身体往侧下坠去。

“当心!”

刘小波拽住她的前臂,另一只手自然地环住她的腰,把她向自己这边带。

她整个人撞进他怀里,鼻尖几乎贴上他的衬衫布料,心跳像被他胸膛的起伏带了一下节拍——“咚、咚”,两个人的节律在那一秒重叠,放大。

他们都愣住半秒。

然后,他慢慢放松了力道,却没有完全松开,像不放心,又像问她愿不愿意这么被他抱一会儿。

“刚刚很危险。”

他低声说,嗓音被风磨得很温,“我可以……再抱一下吗?

确定你站稳了。”

“可以。”

她回答得很轻,像从喉咙里笑出来,“不过你抱得也太认真了。”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手臂收紧又放松,“好了。”

她站稳,耳尖有点红。

把头发撩到耳后,重新对镜头笑:“刚刚是‘波纹现场’的小事故,我们继续。

双声道,左声道是我:‘你好呀’——右声道是我:‘我在这边。

’”他接。

两条音轨在耳机里交叠,像两条温柔的河流在同一片湖里汇合。

刘小波按下暂停,示意她来听。

她戴上耳机,听见“你好呀”从左侧靠近,“我在这边”从右侧靠近,仿佛两个人把一个听众夹在中间,轻轻地说话。

“这好神奇。”

她忍不住笑,眼角弯成一对月牙,“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个给大家讲‘在吵闹的世界里如何听见彼此’。”

“首先要靠近。”

他说,像是随口,也像是认真,“然后,要诚实。”

云层慢慢聚拢,湖面像被人轻轻拢上一层薄纱。

“可能要下雨。”

他抬眼看天,从背包里掏出一把折伞,“先收设备。”

两人动作迅速,把三脚架收入袋中。

第一滴雨落下的时候,他把伞撑开。

伞不大,两个人挤在一起,肩膀紧紧挨着。

风把雨吹成斜线,伞边漏下一点细密的水。

她抬手帮他把肩头的几滴雨擦掉,指尖不小心蹭到他脖颈。

他像被轻轻电了一下,呼吸顿了顿。

“你冷吗?”

她问。

“有一点。”

他坦白。

她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握住了一只冰凉的手。

她的掌心是热的,热得像刚刚被豆沙包暖过。

她抬眼看他,笑:“互助条约第西条:雨天,手要暖。”

他看着她,眼睛里有柔软的光。

雨点敲在伞上,发出一阵阵细碎的声音,像轻轻的打击乐。

他忽然往她这边靠近了一点,声音在更小的一处空间里压低:“轩子,我……”他停了一下,像在做一次严肃的演算,“我很喜欢现在这样。”

她抬起头,近距离看见他睫毛上的小雨珠。

那一瞬间,所有紧张都被雨声吞掉了,世界只剩下彼此的呼吸。

她踮起脚,先轻轻碰了一下他的脸颊,像试探。

他怔了怔,随即眼里有一瞬发亮。

他压低声音,克制又诚恳:“我可以吻你吗?”

她“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他低头过去,轻轻吻住她。

不是急切,不是夺人呼吸的占有,而是非常非常轻的落下一点——像桂花落在唇上的糖。

两个人都小心翼翼地不去让伞倾斜,手握着手,温度缓慢传递。

这一吻短得像一个逗号,却把他们的故事分开成了“以前”和“以后”。

伞外,雨继续下。

伞内,有人轻轻笑出声。

轩子的耳尖红得好看,她抬手撑了撑伞,把自己退开半步,又拉回一点距离。

“这段,”她轻声,“不能放进节目里。”

“嗯。”

他也笑,眼尾带了细碎的光,“我只把它存进我心里的‘样本库’。”

她忽然觉得好甜——甜到需要深呼吸才不至于被甜得发晕。

为了掩饰,她作势严肃起来:“互助条约第五条:亲密接触前要征询;第六条:拍摄剪辑时不得偷放‘甜点’。”

“收到。”

他一本正经地点头,却在口袋里攥了攥她的手,像是悄悄加了一个只有两个人知道的注释。

雨渐小。

两人撑着伞沿湖慢慢走,像故意把路放长一点。

到了拱桥边,他们停下,看着雨丝被风切成更细的线。

一只小白鹭落在岸边,梳理羽毛,又腾空,留下几滴透明的水在空气里闪一下就消失了。

“我们去咖啡馆把音轨先粗剪一下?”

刘小波提议,“我怕回去你会忍不住把今天的‘甜’剪掉。”

她假装惊讶:“你什么时候学会‘挽留’了?”

“刚刚学的。”

他清清嗓子,“老师:你。”

他们在湖边的咖啡角落找了个靠窗的位置。

玻璃上挂着雨珠,外面的世界被滤成柔和的水彩。

刘小波把手机接到电脑上,导出刚才的音轨。

屏幕上两条波形像两条并肩的线,走过雨,穿过笑。

“这里,”他指着某一段,“你的‘你看’之后的笑,我想保留。”

“这里,”她也点了一处,“你说‘首先要靠近’的时候,小小地吸了一口气,听起来很诚实。

也留着。”

“我们今天做了很多决定。”

他说。

“比如?”

“比如‘靠近’。”

他抬眼看她,眼神里没有一点犹豫。

她被看得心口跳了一下,目光躲开,又被他轻轻拉回来。

她忽然想到什么,从包里拿出两根一次性吸管,一根递给他,“喝一口我的拿铁吗?

别太多,你胃——嗯,我记着。”

他接过,和她一起用两根吸管从同一杯里喝了一口。

动作可笑得要命,却甜得让人面颊发烫。

剪到一半,沈念的消息跳出来:“你们在镜湖吗?

下雨了别淋着。

顺便提醒:论坛有人发了你们录音的小视频,配文‘广播站小姐姐新栏目预告,男生声音好好听’。

评论区很友好。”

“谢谢念念。”

轩子回了个心,“我们在咖啡馆,安全。”

她抬眼,和刘小波对视了一瞬。

两人都看见对方眼里那一丝“被看见”的愉悦和谨慎。

她说:“公开的是工作,私下的是我们。”

“嗯。”

他很快同意。

剪辑完成,刘小波把文件命名为:“镜湖-同频-001”。

他敲下回车前,停顿了一秒,打了一个小小的括号,里面只加了一枚点,“(·)”。

他把电脑转向她,笑:“给它加一粒‘波纹心跳’。”

“幼稚。”

她嘴上嫌弃,眼睛却在笑,“但我喜欢。”

雨停了。

出去时,风把雨后的树叶吹得亮晶晶,整个世界像刚刚洗过。

两人又在镜湖边站了一会儿。

轩子把伞收起来,倒扣在腕上,空出来的手自然地伸向他。

他没有任何迟疑地握住。

“今天的‘甜’你满意吗?”

他问。

“满意。”

她认真,“但我还有一个小愿望。”

“说。”

“回宿舍路上,可以再坐你的后座吗?”

她眨眨眼,坏坏地补充,“这次换你骑。”

“遵命。”

他笑。

回程风大起来,她坐在后座,把脸轻轻贴到他背上。

路过镜湖的那段路面不平,车身微微颠簸,她忍不住收紧了手臂。

他也配合着把速度放慢,尽量让每一个颠簸都变成可爱的起伏。

车铃“叮铃”响了一下,她笑出声——那一刻的快乐简单得像小学课本里的词:阳光、风、笑声、和喜欢的人。

到岔路口,两人不得不分开。

她从后座跳下,站在路灯下:“小波。”

“嗯?”

“我今天学到一个新比喻。”

她把手背到身后,像小孩要宣布一件得意的事,“‘喜欢不是噪声,是一个温柔的放大器。

’”他愣了一下,眼里那点亮光又浮了起来,“那我会好好保护它,不让它失真。”

“明天见。”

她挥手,往恕园跑了两步,又回头,“还有——嗯?”

“亲密接触条款,有空可以继续完善一下。”

她笑得狡黠,“比如,关于‘再吻一次’。”

她转身跑远,发梢在风里跳了一下。

他站在原地笑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往蓝田的方向推车。

手机震了一下,是任意发来的消息:“学长,论坛大家都在期待你们的新栏目,需要我帮忙做字幕吗?”

他盯着那行字,指尖停了两秒,回:“谢谢,不用。

你先休息,晚安。”

屏幕暗下去,夜色温柔地包住校园。

镜湖边有风吹过,带起几圈浅浅的波纹。

它们一圈接一圈地扩散出去,不急,不躁,像两个人今天刚刚确定的节奏:靠近、诚实、同频,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