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生生不息小故事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8-17

清闲的日子没过几天,众人就围着院中的石桌商议建房。孙伯先把画好的图纸铺开,

粗麻纸上用炭笔勾勒出几间瓦房的轮廓,背靠青山,面朝河流,

旁边还圈出了菜园和畜栏的位置。“临山建房最稳当,山风被挡在后面,冬天暖和。

” 他用烟杆指着图纸上的靠山墙,“这墙得用青石打底,再砌上咱们自己烧的砖,

百年都塌不了。”王氏凑过来,手指点在离村的距离处:“离村子二里地正好,

既清净又能互相照应。上次周大娘送的腌菜,走几步就到了。” 她转头看向钱晚意,

眼里带着期许,“晚意懂烧砖的法子,要是能教给村民,咱们盖房也能多些人手。

”钱晚意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张折叠的纸,

上面画着砖窑的结构图 —— 这是她根据现代记忆改的简易土窑样式。“烧砖得先选黏土,

村东头的黄黏土最适合。建个马蹄窑,火候控制在千度左右,七天就能出窑。

” 她指着图纸上的火道,“这样烧出来的砖又硬又匀,耐用还结实。”长孙拂熙看着图纸,

补充道:“我和方强去镇阳关采买一些用品和铁钉,顺便打探下外面的情况。

你们在家先准备砖窑,等我们回来就开工。” 他看向方强,“咱们得乔装成商贩,

现在镇阳关盘查严,别露了破绽。”商议定了,第二天钱晚意就带着村民去村东头选黏土。

她蹲在地上,抓起一把黄土搓了搓,再捏成泥团扔进水里 —— 泥团沉底却不散,

正是烧砖的好料。“就这儿!” 她用木铲划出范围,“先挖三尺深,把底下的生土清掉,

只用表层的熟土。”村民们干劲十足,男人们挖坑运土,女人们则帮忙筛土去除石子。

张奶奶也挎着竹篮来帮忙,怀里的狐狸崽子蹲在土堆上,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两下土,

惹得众人发笑。周大娘赶着鹅群路过,见了也停下帮忙:“俺家有多余的竹筐,

给你们装土用!”孙伯和王福老伯则忙着搭建砖窑。孙伯按照钱晚意的图纸,

指挥着村民用石头垒起马蹄形的窑体,窑门留得窄窄的,便于控火。

王福老伯则削了些细竹条,编成窑内的隔层:“这样码砖时不会塌,受热也均匀。

”钱晚意守在窑边,教村民们和泥:“土和水的比例是三比一,再掺些麦秸,砖才不容易裂。

” 她挽起袖子,亲手和了一滩泥,捏成标准的砖坯模样,“每个砖坯要捏实,棱角要齐,

晒的时候要翻面,不能晒裂了。”几天后,砖窑建好,第一批砖坯也晒得半干。

钱晚意亲自点火,看着火苗顺着火道窜进窑内,映得她脸上通红。“头三天用文火,

把砖坯里的水分烘透,后四天再加大火候。” 她叮嘱守窑的村民,“夜里要多起来看看,

别让火灭了。”与此同时,长孙拂熙和方强已乔装成商贩,赶着驴车往镇阳关去。

两人都穿着粗布短褂,裤脚扎得紧紧的,驴车上装着些笋干和草药,假装是去镇上贩卖的。

方强脸上还故意抹了些灰,看着像常年跑商的糙汉子。快到镇阳关时,果然遇到了守军盘查。

一个满脸横肉的士兵拦住驴车,手里的长枪戳了戳车上的货物:“干什么的?去哪里?

” 长孙拂熙连忙递上几文碎银子,陪着笑:“军爷,我们是清水村的,

去镇上买些松木盖粮仓,这些笋干是给您带的小意思。”士兵掂了掂银子,

又看了看车上的笋干,脸色缓和了些:“最近不太平,别瞎逛,买完赶紧回去。

” 他突然盯着方强的胳膊,“你这胳膊上的疤是怎么回事?” 方强心里一紧,

随即笑道:“去年跟土匪打架弄的,军爷您看,现在还留着印呢!” 士兵没再追问,

挥挥手放他们过去。进了镇阳关,两人直奔木料行。掌柜的是个精瘦的中年人,

见他们要大量松木,连忙压低声音:“最近松木紧俏,都是给白将军的军队用的。

你们要是不急,等过几天新货到了再买。” 长孙拂熙心里一动,故意问:“白将军?

是那位在南边起兵的白禹鸿将军吗?”掌柜的左右看了看,凑近道:“可不是嘛!

现在镇阳关的守军都换成白将军的人了,听说白将军已经拿下了江南大半城池,

再过些日子就要打进京城了!” 他压低声音,“老皇帝早就不行了,几个皇子争来争去,

根本挡不住白将军的军队。”长孙拂熙和方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

买好木料和铁钉,两人又去铁匠铺打了些农具,才赶着驴车往回走。路上,

方强忍不住兴奋道:“太好了!白将军要是真能改朝换代,以后就不用再躲躲藏藏了!

” 长孙拂熙点点头,心里却想着父亲 —— 等天下太平了,

父亲也能堂堂正正地做学问了。回到清水村时,钱晚意正在砖窑边查看火候。见他们回来,

连忙迎上去:“怎么样?买到材料了吗?” 长孙拂熙把镇阳关的消息一说,

众人都高兴得跳了起来。王氏激动得抹眼泪:“太好了!以后孩子们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 孙伯捋着胡须笑:“我就说白将军是个有本事的,果然没看错人!

”建房的材料陆续备齐,长孙拂熙和方强开始去山上采石,准备打地基。钱晚意也跟着去,

想找些平整的石板当窗台。这天,她在山腰处发现一片青石矿,正要用锤子敲下一块,

却发现石头表面泛着淡淡的银光。她蹲下身,用锤子轻轻敲开石头,

里面竟露出层层叠叠的透明薄片,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这是云母!

” 钱晚意惊喜地叫出声 —— 她以前在现代见过,这种矿石透光性好,还能隔热,

正好能做窗户!样子是这样的好看吗宝宝们长孙拂熙听到声音,连忙走过来:“怎么了?

发现什么了?” 钱晚意把云母递给她,兴奋道:“你看!这是云母!把它剥成薄片,

贴在窗户上,比纸透光还亮,冬天还能挡风!等天下太平了,咱们还能做高端窗户定制,

肯定能赚钱!”长孙拂熙拿着云母,对着阳光看了看,也笑了:“你真是总能发现好东西。

咱们多采些回去,不仅自己用,还能送给村民们。” 两人干劲十足,

一下午就采了满满两筐云母。回去的路上,钱晚意还在盘算:“等窗户做好了,

屋里肯定特别亮堂。远扬肯定喜欢,他总说屋里的纸窗户太暗,看书费眼睛。”回到村里,

钱晚意立刻教大家剥云母。她把云母放在热水里泡软一点点,再用小刀轻轻剥开,

一片片薄如蝉翼的云母就出来了。村民们都觉得新奇,围着看个不停。张奶奶拿着一片云母,

对着阳光看了半天:“这东西真透亮!比玻璃还好看!

” 周大娘也说:“要是俺家窗户装上这个,冬天就不用冻着手糊窗户纸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年过去。临山的新庄子终于建好,青瓦白墙,

院子里种着桃树和杏树,窗户上贴着云母片,阳光照进来,屋里亮堂堂的。

庄子分了五个院子,长孙羽牧住东院,孙伯和王福老伯还有方强住西院,西边建了两个院子。

钱晚意和钱远扬住南院,长孙拂熙住北院。中间是客厅和厨房。

长孙羽牧成了村里的教书先生,在庄子的西院开了个学堂,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

每天清晨,学堂里就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长孙羽牧坐在书桌后,耐心地教孩子们认字,

脸上满是欣慰。钱远扬也在学堂里读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长孙羽牧总夸他聪明。

这一年里,钱晚意和长孙拂熙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春天一起播种,夏天一起浇地,

秋天一起收割,冬天一起围炉取暖,两人早已心意相通。王氏看在眼里,

心里早就把钱晚意当成了儿媳妇。这天,她拉着孙伯和王福老伯,

一起找长孙羽牧商议:“拂熙和晚意都是好孩子,不如就定个亲,等明年秋收就成亲。

”长孙羽牧自然同意,钱晚意和长孙拂熙也羞红了脸,点头应下。

定亲的日子选在秋收后的第一个晴日,天刚蒙蒙亮,清水村的晨雾还没散尽,

长孙家的院子里就飘起了桂花香。那株移栽来的桂花树就种在堂屋窗下,

细碎的金蕊缀满枝头,风一吹,花瓣便簌簌落在晒谷场的玉米堆上,混着新麦的清香,

在空气里酿出甜丝丝的暖意。王氏天不亮就起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