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林家的门铃响了。
林母程昭宁几乎是踮着脚尖冲到门口,林父林璥紧随其后,脸上是藏不住的期待。
门一开,看到君怡挽着沈澈的手笑意盈盈地站在那儿,林母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嘴角却高高扬起。
“哎呦,你们可算回来了!
澈澈你爸妈去度假了明天才回来,和你说了吧?
你和小诺今晚就住干妈家哈!”
“哎呀,妈妈,你的亲女儿回来了都不关心我,就知道关心澄澈,哼!”
“哎呦,谁家的小公主生气了,咱妈关心我不就等于关心你嘛?”
说着沈澈宠溺的摸了摸他家小公主的头。
“唉,还是***儿子会说话,小林呐,妈妈特地给你煮了你最爱的红烧肉,还有你爸,烧了一锅鲜鱼汤,这鱼啊,今天特的跑去海鲜市场买的,可嫩了!”
“哈哈,快进来吧,孩子们坐了这么久的飞机也累了。”
林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说着接过了沈澈手中的行李箱。
暖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铺着格子桌布的餐桌旁,诱人的红烧肉和甜美的鲈鱼汤、青菜的翠绿交织出家的味道。
碗筷轻碰,笑语晏晏。
“今天那个拆迁补偿的集体诉讼案,庭上对方律师揪着那份第三方评估报告的程序瑕疵不放,”林璥夹了一筷子鱼肉到小林碗里,语气带着工作复盘时的惯常冷静,但眼神温和,“不过好在前期证据链够扎实。”
程昭宁正给丈夫盛汤,闻言点头,检察官的敏锐自然流露:“程序瑕疵确实是个突破口,但核心事实站得住脚更重要。
我记得卷宗里那几个关键证人的证词很有力,形成闭环了。”
她转向沈澈,语气瞬间柔软下来,“澈澈,尝尝这个汤,煲了一下午的。”
林君怡听着父母用谈论天气般的平常口吻说着旁人听来晦涩的术语,早己习以为常。
她咽下鲜美的鱼肉,暗暗戳了戳沈澈,调皮的笑了笑,插话说:“你们说的那个评估报告,是不是新闻里报道过?
好像牵扯挺广的?”
“对,就是那个案子,”林璥喝了口汤,赞许地看了妻子一眼,又对女儿解释,“公开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水深着呢。”
他没有深入细节,转而问起女儿工作上的趣事。
程母也默契地不再讨论案情,笑着把排骨往丈夫和女儿那边推了推:“行了行了,下班时间,吃饭不谈工作太多。
不过,”她眼中闪着职业性的光芒,话锋一转,带着点调侃看向丈夫,“下次遇到类似程序问题,你可得再仔细点,别让人钻了空子。”
林璥佯装无奈地摇头:“有检察官大人时刻监督,哪敢马虎?”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餐桌上,严肃的专业讨论如同投入汤中的几粒盐,迅速融入了家常的温暖底色中,只留下对彼此的了解和那份无需言说的支持。
窗外的夜色渐浓,屋内饭菜的热气和亲昵的说笑声,将律师的严谨与检察官的犀利,都包裹在名为“家”的融融暖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