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一步一台阶

一步一台阶

潜龙与海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都市日常《一步一台阶》是作者“潜龙与海”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陈不凡张科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出身平凡、毫无背景的小办事凭借一次偶然的机遇、自身的才华、坚守的正义感以及关键时刻的贵人提从体制最底层开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沉浮、学习、斗争、成最终一步步登上权力高峰的史诗级故重点描绘其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政治博弈、惊心动魄的正邪较以及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挣扎与蜕

主角:陈不凡,张科   更新:2025-09-19 13:2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上午九点十五分,阳光斜斜地穿过老式木窗,在青州市东湖区教育局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一块长方形的光斑。

光斑里,细小的尘埃正慢悠悠地翻滚、沉降,像极了这间办公室里大多数时候的节奏——沉闷,且一成不变。

陈不凡坐在靠窗的第三个工位,面前是一台用了五年的联想台式机,主机箱发出轻微的嗡鸣。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屏幕上是一份《关于东湖区2003-2004学年中小学秋季教材征订情况的汇总报告》,表格里密密麻麻的数据需要核对、分类、汇总,再转换成领导看得懂的“报告”。

这份工作,他干了两年零三个月。

从青州市本地的师范学院毕业后,陈不凡没考上教师编,凭着一股“文字功底还不错”的评价,通过了区里的事业单位统考,成了教育局办公室的一名办事员。

编制是事业编,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但在亲戚邻里眼里,也算捧上了“铁饭碗”。

只有陈不凡自己知道,这碗饭端得并不轻松。

办公室不大,摆着六张办公桌,挤了七个人。

主任老王坐在最里面靠窗的“主位”,其次是两位副主任,然后是三个“老人”,最后才轮到他这个资历最浅的“新人”。

空气里常年弥漫着一股混合了烟草、茶叶和旧纸张的味道。

老王烟瘾大,烟灰缸从来没满过——不是他勤快,是总有人抢着帮他倒。

此刻,副主任李姐正拿着老王的紫砂杯,小心翼翼地续上热水,脸上堆着笑:“王主任,您这‘云雾茶’就是不一样,泡开了满屋香,我家那口子买的,跟您这没法比。”

老王呷了口茶,眼皮都没抬:“小地方的土产,不值钱。

对了,下午市局要来检查秋季入学的准备工作,材料都齐了?”

“齐了齐了,”另一位副主任张科连忙应声,指了指陈不凡的方向,“不凡早就整理好了,装订得整整齐齐,就等您过目。”

陈不凡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抬头笑了笑,没说话。

那叠材料他昨晚加班到十点才弄完,核对了三遍,确保每个数字、每个盖章都准确无误。

这是他的习惯——要么不做,要做就尽量做到挑不出错。

哪怕只是份没人细看的备查材料。

他的工位上,除了电脑和文件,唯一的“装饰”是一盆绿萝。

叶片油亮,藤蔓沿着桌角往下垂,是他从家里带来的。

他总觉得,这满是烟味和官腔的办公室里,得有点活气。

“小陈,”李姐突然转过头,语气带着点施舍般的亲切,“等会儿把上个月的差旅费报销单整理一下,送到财务去。

张科他们跑了好几个学校,单子有点多,你细心,弄这个合适。”

陈不凡看了眼桌上的教材报告,进度刚到一半。

但他还是点头:“好的,李姐。”

张科在一旁“啧”了一声:“李姐你就是太照顾年轻人了,这些杂事让他多练练也好,熟悉熟悉流程。”

话里话外,像是在夸陈不凡,实则把跑腿的活儿稳稳地推了过来。

陈不凡没接话,默默起身去张科的工位拿报销单。

一沓厚厚的票据,有的皱巴巴的,有的咖啡渍没擦干净,还有几张出租车票的日期明显不对——上个月张科明明在市区开会,票上却印着邻市的日期。

这种事,陈不凡见得多了。

刚来的时候,他还傻乎乎地提醒过一次,说某张餐费发票的金额超过了标准。

结果被李姐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教育:“小陈啊,水至清则无鱼。

张科他们出去跑业务,陪校长吃饭,多点几个菜不是很正常?

你刚来,不懂这里面的规矩,少说话,多做事,对你有好处。”

从那以后,陈不凡学会了“装糊涂”。

报销单他照整理,但会悄悄把明显有问题的票据挑出来,用回形针别在一起,递给财务时只说“张科交代的,您看看哪些需要补说明”。

财务是个老油条,自然心领神会,多半会退回去让张科自己处理。

他不想同流合污,但也知道,在这个位置上,硬刚是最愚蠢的做法。

他像那盆绿萝,得先在角落里扎下根,再慢慢伸展枝叶。

整理报销单的时候,陈不凡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

他拿出来看,是母亲发来的短信:“不凡,你爸的药快没了,下班别忘了去药店买。”

他回了个“好”,心里微微沉了沉。

父亲前年中风,虽然保住了命,但半边身子不利索,常年需要吃药康复,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月两千多块的工资上。

这也是他当初放弃考研、挤进这个“铁饭碗”的原因——他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支撑这个家。

“嗡嗡——” 桌上的固定电话突然响了,尖锐的铃声划破了办公室的沉闷。

离电话最近的李姐没动,张科低头喝茶,老王翻着报纸。

陈不凡放下手里的票据,走过去接起:“您好,东湖区教育局办公室。”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的男声,带着明显的火气:“我是区政府办的!

你们教育局上周报上来的《关于申请追加秋季学期贫困生助学金的报告》呢?

王副区长现在要审阅,我们这边找不到存档了!

你们到底送没送过来?!”

陈不凡心里咯噔一下。

那份报告是他上周三亲自送过去的,当时区政府办的值班科员还在签收本上签了字。

这种重要文件,他不可能出错。

“同志您好,”陈不凡的声音保持着平稳,“报告我们上周三下午三点十分送到的,签收人是你们办公室的刘科员,我这里有签收记录的照片。

您看是不是放在哪个文件夹里了?”

“少废话!

我们找了半天都没有!

王副区长马上要开会,要是耽误了事,你们教育局负得起责任吗?!”

对方的声音更冲了,“赶紧重新打印一份送过来!

半小时内必须到!”

“啪”的一声,电话被挂断了。

办公室里的人都看了过来。

李姐撇撇嘴:“区政府办的人就是横,一点小事就咋咋呼呼。”

张科皱着眉:“那份报告挺厚的,重新打印盖章,半小时够吗?”

老王放下报纸,敲了敲桌子:“陈不凡,赶紧去办!

让文印室的小周马上弄,盖完章赶紧送过去,别真耽误了领导的事。”

陈不凡没说什么,点了点头,转身就往文印室跑。

他知道,现在解释“我们送了”没用,对方要的是结果——半小时内拿到报告。

跑到文印室,小周正在嗑瓜子。

听说要重打报告,脸立刻苦了:“不凡哥,那份报告十几页呢,还要盖章,半小时太紧了吧?”

“没办法,加急。”

陈不凡一边打开电脑调文件,一边说,“我来打字,你准备盖章的东西,弄好我们一起跑过去。”

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陈不凡的额角渗出了细汗。

他心里憋着一股火——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要像救火一样跑来跑去。

但他知道,这就是现实。

在基层,对错有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领导满意”。

就在他打到最后一页,小周拿着公章准备盖的时候,陈不凡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文件落款日期——上周二。

他猛地停住了手。

不对。

他清楚地记得,那份报告因为数据核对,推迟了一天,实际送出的日期是周三,所以他特意在文件落款处改了日期,写成了周三。

但现在电脑里的存档,落款还是周二。

怎么回事?

陈不凡的心跳瞬间快了几拍。

他立刻打开自己的U盘,找到备份文件——同样是周二落款。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

不可能。

他送文件那天,特意核对过落款日期,因为刘科员签收时还问了一句“怎么是周三?

不是说周二送吗?”

,他当时还解释了一句“数据多,核对晚了一天”。

那为什么存档文件的日期是周二?

一个念头闪过陈不凡的脑海:有人动过他的文件?

办公室里的电脑是公用的,虽然他有自己的账号,但李姐、张科他们都知道密码,偶尔会用他的电脑查资料。

是无心之失,还是……没时间细想了。

区政府办的电话又打了过来,这次是首接打到文印室的座机,催得更急了。

“小周,先按周三的日期改了再打!”

陈不凡当机立断,飞快地修改了落款,“盖章!”

最后一页纸从打印机里出来,小周手忙脚乱地盖好公章。

陈不凡抓起文件,说了句“我先走”,就往楼下冲。

教育局在三楼,他一路小跑,冲出办公楼,跳上停在门口的自行车。

青州市的老城区路不好走,他骑着车在巷子里穿梭,汗水浸湿了后背的衬衫。

还有十分钟。

他咬紧牙关,在一个拐角处猛地加速,差点撞上一个牵着狗散步的老人。

“慢点!

小伙子!”

老人吓了一跳。

“对不起!”

陈不凡头也不回,继续往前冲。

终于,在第二十八分钟的时候,他气喘吁吁地冲进了区政府办公大楼,找到区政府办的办公室。

刚才打电话的那个年轻科员正在门口踱步,看到他,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怎么才来?

王副区长都问了好几次了!”

陈不凡把文件递过去,喘着气说:“让你……久等了。”

年轻科员一把抢过文件,随便翻了翻,就要往里面走。

“等等!”

陈不凡突然喊住他,“麻烦你确认一下,这份报告的落款日期是周三。

我们送的就是这份,签收记录我这里有,要是……行了行了,知道了!”

年轻科员不耐烦地挥挥手,转身进了里间。

陈不凡站在原地,胸口还在剧烈起伏。

他看着对方的背影,心里那股火气和疑惑越来越重。

那份被改过日期的存档文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有人不小心误存了?

还是故意的?

如果是故意的,又是为了什么?

他隐隐觉得,这件事可能没那么简单。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时,里间的门开了。

出来的不是刚才那个年轻科员,而是一个穿着中山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

老人手里拿着那份报告,眉头微蹙,似乎在看什么重要的东西。

年轻科员跟在后面,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讨好。

“李……李书记?

您怎么在这里?”

年轻科员的声音都有点抖。

被称作“李书记”的老人没理他,目光落在了门口的陈不凡身上,眼神平和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锐利。

“这份报告,是你送来的?”

老人开口问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不凡心里一动。

他认得这位老人——李望舒,曾经的青州市委副书记,去年刚退下来,据说在省里都有些分量。

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他。

他定了定神,点头回答:“是的,李书记。

我是区教育局办公室的陈不凡。”

李望舒指了指报告上的一处数据标注,问道:“这里的贫困生人数统计,备注里写了‘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7名’,这个分类统计,是你们局里要求的?”

陈不凡愣了一下,随即回答:“不是,是我自己加的。

我觉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资助问题比较特殊,单独列出来,可能更方便领导参考。”

这份报告的模板是市局统一发的,并没有要求细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但陈不凡在整理数据时发现,这部分孩子的资助申请通过率明显低于本地学生,他觉得或许是政策执行上有偏差,就特意加了个备注。

当时他还犹豫过,怕画蛇添足,被领导批评。

现在看来,幸好假了。

李望舒的眉头舒展了些,眼神里多了一丝赞许:“嗯,有心了。

基层工作,就得多点这种细致劲儿。”

他顿了顿,又问,“刚才听说文件找不到了?”

年轻科员脸色一白,连忙解释:“是……是我们整理的时候不小心放错了,己经找到了,就在……我刚才在王副区长办公室看到了原件,” 李望舒打断他,语气平淡,“落款日期是周三,和这份重打的一样。

小同志,办事要严谨,不能出了错就把责任往下推。”

年轻科员的脸瞬间红透了,低着头不敢说话。

李望舒不再理他,看向陈不凡,点了点头:“小陈是吧?

报告做得不错,辛苦了。

回去吧。”

“谢谢李书记。”

陈不凡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走出区政府大楼,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陈不凡骑上自行车,心里却不像来时那么烦躁了。

李望舒的那句“有心了”,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他看似平静无波的心湖,漾起了一圈圈涟漪。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栋灰色的办公楼,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磨得有些发白的袖口。

也许,这盆在角落里的绿萝,并不只是能默默活着而己。

而那份被改过日期的文件,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了他的心里,提醒着他——这个看似沉闷的办公室,底下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他的第一步,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