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霓虹灯下的保温箱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19

故事类型:现实温情励志主角名:林默,故事简介:23岁单亲爸爸林默,

在凌晨三点的城市角落翻找二手保温箱,为早产患病女儿储存昂贵药剂。

绝境中被网友温暖包围,他用每一单外卖收入反哺早产儿基金,让微光汇聚成星河。

1:术后康复遇新坎手术室的灯熄灭后的第三周,林默的出租屋终于有了点“家”的模样。

十平米的空间里,靠窗的位置摆了张折叠小床,

上面铺着网友寄来的婴儿隔尿垫;墙角的矮柜上堆着几罐特殊配方奶粉,

标签上写着“适合术后早产儿”;最显眼的是床头挂着的日历,

每一页都用红笔圈着“念念康复日”,今天的日期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笑脸。

可这份安稳没持续多久,新的难题就找上了门。早上给念念换衣服时,

林默发现孩子的腹部手术切口处有点发红,他手忙脚乱地摸了摸,没敢用力,

却还是让念念疼得瘪了瘪嘴,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念念乖,不疼啊,

爸爸这就带你去医院。”林默裹紧孩子的小外套,揣上病历本就往门外冲,

连外卖车的钥匙都差点忘在桌上。医院儿科走廊里,林默抱着念念坐在长椅上,

手指反复摩挲着病历本封面——那上面有医生上次写的“术后恢复良好”,可现在,

他心里像揣了块石头,沉得慌。轮到他们时,医生仔细检查了切口,

眉头微微皱起:“有点轻微感染,得每天来换敷料,还要用专门的消毒凝胶,这凝胶有点贵,

一瓶要三百多,能用五天。”林默攥着处方单,指尖泛白。

这阵子虽然有医药公司免费提供药剂,可房租、水电、张阿姨的托管费,

还有偶尔给念念买的小玩具,已经把他送外卖赚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三百多一瓶的凝胶,

一个月就要一千八,他咬了咬嘴唇,还是点头:“医生,我买,您开吧。”走出药房时,

林默手里攥着小小的药瓶,像攥着救命的宝贝。念念在他怀里睡着了,小脸蛋贴在他的胸口,

温热的呼吸轻轻扫过他的衣服。他低头看着孩子,心里默念:“念念,爸爸一定能赚到钱,

你别担心。”2:李姨上门伸援手那天晚上,林默给念念换完敷料,

正坐在床边发呆——明天要送多少单外卖,才能凑够下一瓶凝胶的钱?突然,敲门声响起,

他以为是张阿姨,开门却看到一个陌生的阿姨,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

笑容温和:“你是林默吧?我是隔壁单元的李桂兰,以前在医院当护士,

听说你家孩子术后需要护理,我来看看。”林默愣了一下,赶紧让阿姨进屋。

李姨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打开盖子,

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我听张阿姨说你总吃馒头矿泉水,对胃不好,熬了点粥,

你趁热喝。”然后她走到床边,轻轻拿起念念的小手,

仔细看了看孩子的切口:“敷料换得有点松,这样容易进细菌,

我教你怎么缠才紧又不勒孩子。”李姨一边演示,

一边跟林默说护理要点:“每天换敷料前要洗手消毒,凝胶要涂均匀,避开切口中心,

还有孩子的衣服要选纯棉的,别摩擦到伤口……”她讲得仔细,林默听得认真,

手里还拿了个小本子,把每一条都记下来,生怕漏了什么。“我退休在家也没事,

以后每天下午来帮你给孩子换敷料吧,顺便给你做点饭。”李姨收拾好医疗用品,笑着说。

林默眼眶一热,想说谢谢,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哽咽:“阿姨,您这么帮我,

我……”“别跟阿姨客气,”李姨打断他,“我以前在儿科待过,知道早产儿家长不容易,

能帮一把是一把。”从那天起,李姨每天都会来。下午三点,她准时出现在林默家门口,

手里要么提着饭菜,要么拿着给念念洗好的小衣服。她帮念念换敷料时,念念从不哭闹,

反而会伸出小手抓她的衣角,像是认识这个温柔的阿姨。林默说,有了李姨,

他心里踏实多了,送外卖时也不用总惦记着家里的孩子。

3:超市海报暖人心林默送外卖的路线,大多在城中村附近。离他出租屋不远的地方,

有一家“惠民超市”,老板王哥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平时话不多,却总在林默路过时,

塞给他一瓶矿泉水。这天中午,林默送完一单外卖,路过超市,想进去给念念买包婴儿湿巾。

刚走到门口,就看到超市的玻璃门上贴了一张大大的海报,

上面写着:“为‘霓虹暖箱计划’助力——凡在本店消费满30元,

捐1元给早产儿基金;林默师傅到店购物,全场8折。”海报旁边,还贴着一张念念的照片,

是苏晓之前拍的,照片里的念念睁着大眼睛,笑得可爱。林默站在海报前,愣住了。

王哥从超市里走出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看你每天送外卖捐钱,还帮那么多早产宝宝,

这点小事不算啥。我跟店员说了,以后你随时来,想买啥就拿,账我先记着。”“王哥,

这不行,我不能占您便宜。”林默赶紧摆手。“啥便宜不便宜的,”王哥笑着说,

“你帮别人,我帮你,这都是应该的。再说了,自从贴了海报,来店里消费的人都多了,

大家都说想为早产儿基金出点力,我这也是借你的光。”那天,

林默在超市买了湿巾和几包念念爱吃的婴儿饼干,结账时王哥果然只收了他八折的钱。

走出超市时,林默回头看了看那张海报,阳光照在上面,暖得晃眼。他掏出小本子,

在上面记下“惠民超市王哥”,后面画了个大大的太阳——这是他第23个要感谢的人。

4:网友质疑起风波林默的“每单捐2元”计划越来越火,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

可就在这时,网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个叫“清风”的网友在林默的社交账号下留言:“你是不是借着孩子的名义骗钱?

每天送那么多单,捐的钱去哪了?有凭证吗?”这条留言很快被顶上了热门,

下面跟着不少附和的评论:“是啊,

现在好多人靠卖惨博同情骗捐款”“赶紧把捐款凭证拿出来,

不然就是骗子”“我之前还捐过钱,不会被骗了吧?”林默看到留言时,正在给念念喂药。

他手里的勺子顿了一下,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他从来没想过要骗钱,

每一笔捐款都有截图,可现在,却被人这样质疑。李姨看到他脸色不好,问清了原因,

拍了拍他的肩膀:“别难过,身正不怕影子斜,把凭证拿出来给大家看就好了。”那天晚上,

林默熬夜整理了所有的捐款凭证。从第一单外卖捐的2元,到后来加入者的捐款截图,

还有基金会发来的收款证明,他把这些都做成了一个文档,上传到了社交账号上,

还配了一段视频:“谢谢大家的监督,我把所有捐款凭证都放在这里了,大家可以随时查。

我林默发誓,绝不会拿孩子的事骗一分钱,‘霓虹暖箱计划’的每一笔钱,

都会用在早产宝宝身上。”视频发出去后,很快就有了回应。有网友留言:“对不起林师傅,

是我误会你了,凭证很清楚,你是好人”“那些质疑的人别瞎说了,

林师傅一直在做实事”“我之前捐的钱,看到基金会的证明了,很放心”。

林默看着这些留言,心里的委屈慢慢散了,他知道,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不怕别人质疑。

5:实地探访解误会让林默没想到的是,那个叫“清风”的网友,竟然主动联系了他,

说想上门探访,看看念念的情况。林默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觉得,

只有让对方亲眼看到,才能彻底消除误会。约定的那天,“清风”准时来了。

他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穿着格子衬衫,手里提着一个玩具熊,看起来有些拘谨。

“林师傅,对不起,之前是我太冲动了,没了解清楚就乱说话。”一进门,

“清风”就递上玩具熊,“这个给念念,算是我的道歉。”林默接过玩具熊,

笑着说:“没事,你也是担心捐款被浪费,我理解。”他把“清风”带到床边,念念正醒着,

看到陌生人,好奇地眨了眨眼睛。“这就是念念啊,真可爱。”“清风”凑过去,

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小手,眼神里满是温柔。林默把之前整理的捐款凭证拿给“清风”看,

还有墙上贴的捐款截图、基金会的感谢信,以及“霓虹暖箱计划”帮助过的宝宝名单。

“你看,这是上个月帮助的第37个宝宝,叫乐乐,也是早产儿,现在已经出院了,

他爸爸妈妈还特意给我寄了照片。”林默指着一张照片,脸上满是骄傲。

“清风”看着这些东西,眼眶红了:“林师傅,我真的错了,你做的这些事,

比我想的还要多。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很多骗捐的案例,所以才会怀疑你,对不起。

”“没事,”林默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你要是有空,也可以跟我一起去基金会看看,

或者去看看那些被帮助的宝宝。”从那天起,“清风”成了“霓虹暖箱计划”的志愿者。

他利用周末时间,帮林默整理捐款凭证,还在网上宣传计划,帮着解答网友的疑问。

他说:“我要弥补之前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支持林师傅,帮助更多的早产宝宝。

”6:康复操里父女情念念术后一个月,医生说可以开始做康复操了,

有助于孩子的肢体发育。林默从医院拿了康复操的教程视频,每天晚上送完外卖,不管多累,

都会陪着念念做。第一次做康复操时,林默笨手笨脚的。他按照视频里的步骤,

轻轻握住念念的小腿,想帮她做伸展运动,可刚一用力,念念就“哇”地哭了起来。

林默赶紧停手,心疼地把孩子抱在怀里,哄了好半天:“念念对不起,爸爸弄疼你了,

爸爸下次轻点。”从那以后,林默每天都会提前看几遍教程,

还会向李姨请教——李姨以前在儿科做过康复护理,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舒服。慢慢的,

林默做康复操越来越熟练,念念也不再哭闹,反而会在做运动时,咯咯地笑出声。有天晚上,

林默给念念做“蹬自行车”的动作,握着孩子的小脚,慢慢帮她蹬腿。念念看着他,

突然伸出小手,抓住了他的手指,

还“爸爸、爸爸”地叫了两声——这是念念第一次喊“爸爸”。林默愣在原地,

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紧紧抱住念念,声音哽咽:“念念,你再叫一声,再叫一声爸爸。

”念念像是听懂了,又轻轻叫了一声“爸爸”。林默抱着孩子,在出租屋里转了好几个圈,

心里的喜悦像要溢出来。他赶紧拿出手机,录下了这段视频,发给了李姨、张阿姨、苏晓,

还有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他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每一个爱他们的人。从那以后,

每天做康复操时,念念都会叫“爸爸”,而林默总会笑着答应,

然后在孩子的额头上亲一下:“念念真乖,爸爸爱你。

”7:暖箱计划遇瓶颈“霓虹暖箱计划”运行了三个月,帮助了50多个早产宝宝,

可就在这时,遇到了瓶颈——资金管理的问题。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捐款金额也越来越大,之前都是林默和“清风”一起整理凭证,可慢慢的,

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还出现了几次凭证登记错误的情况。

有网友留言说:“现在捐款的人多了,凭证登记却越来越乱,会不会出问题啊?

”还有人建议:“应该找个专业的人来管理资金,这样大家才放心。

”林默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和“清风”、李姨、王哥一起开了个会,商量怎么解决。

“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志愿者小组,专门负责资金管理,有会计专业的志愿者可以帮忙记账,

还有人负责审核凭证,这样分工明确,就不会出错了。”“清风”说,

他在网上联系了几个学会计的同学,他们都愿意无偿帮忙。李姨也提议:“可以和医院合作,

让医院帮忙监督资金的使用,每一笔捐款用在哪个宝宝身上,都要让医院出具证明,

这样大家就能清楚地看到捐款的去向。

”王哥则说:“我可以在超市里设一个‘暖箱计划’的捐款箱,

每天的捐款金额都会公开在超市的海报上,让大家监督。”大家的建议让林默豁然开朗。

他立刻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很快就有20多个志愿者报名,

其中有5个是会计专业的,还有3个是医院的护士。

他们成立了“霓虹暖箱计划”志愿者小组,分成了资金管理组、凭证审核组、医院对接组,

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没过多久,志愿者小组就制定了详细的资金管理制度,

每一笔捐款都会登记在册,每周都会在网上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还有医院出具的证明。

网友们看到后,都放心了:“这样管理就规范了,我们以后可以更放心地捐款了。

”8:社区助力添新力“霓虹暖箱计划”的事,很快被社区居委会知道了。

社区主任张姐特意上门找林默,说想帮着一起推广计划:“你一个人做这么多事太辛苦了,

社区可以帮你宣传,还能提供场地,让你们志愿者小组开会、整理资料。”林默特别感动,

他没想到,除了网友和邻居,社区也会伸出援手。张姐说到做到,

第二天就在社区公告栏贴了“霓虹暖箱计划”的宣传海报,

还在社区微信群里转发了林默的故事和计划介绍。社区里的居民看到后,

纷纷加入——有退休的老人捐出了退休金,有上班的年轻人每周末来当志愿者,

还有小朋友把自己的压岁钱捐了出来。社区还特意腾出了一间小屋子,

作为“霓虹暖箱计划”的办公室。屋子里放了几张桌子和椅子,还有一个文件柜,

用来存放捐款凭证和资料。志愿者们终于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

不用再在林默的出租屋里挤着开会了。有一次,社区组织了一场“暖箱计划公益晚会”,

邀请了林默、李姨、王哥、“清风”,还有被帮助过的宝宝家长。晚会上,

林默讲了自己的故事,被帮助的家长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还有社区居民表演了节目。

晚会结束时,大家一起捐了5万多块钱,都用来支持“霓虹暖箱计划”。

张姐说:“林默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霓虹暖箱计划’不仅帮助了早产宝宝,

还让整个社区变得更温暖。以后社区会一直支持这个计划,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