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生八零:陈晓东的逆袭之路

第3章 发现金手指

发表时间: 2025-09-20
:发现金手指陈晓东刚走到院门口,就见一个穿着浅蓝色的确良衬衫、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人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这女人看起来二十出头,眉眼清秀,身上带着一股书卷气,一看就是文化人。

“你是?”

陈晓东停下脚步,客气地问道。

“你好,我是村小学的李老师,叫李芳。”

女人笑着自我介绍,目光落在陈晓东身上时,带着几分关切,“你就是陈晓东吧?

听说你前几天摔下山崖,现在好些了吗?”

“好多了,谢谢李老师关心。”

陈晓东侧身让开,“李老师快进来坐,我爸妈刚去地里了,小梅在屋里。”

李芳点点头,跟着陈晓东走进院子。

院子不大,地面是夯实的黄土,角落里堆着一些柴火,靠墙的地方种着几棵青菜,看起来有些贫瘠,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你们家日子过得不容易啊。”

李芳看着院子里的景象,轻声感叹道。

陈晓东笑了笑,没接话。

他知道,在这个年代,农村家庭大多如此,能吃饱饭就己经很不错了。

两人刚走进屋,陈晓梅就从里屋走了出来。

看到李芳,她眼睛一亮,连忙走上前:“李老师!

您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

李芳拉着陈晓梅的手,眼神里满是惋惜,“小梅,你这几天怎么没来上学?

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困难?

你学习成绩这么好,可不能耽误了功课啊。”

提到上学,陈晓梅的头又低了下去,眼圈微微泛红:“李老师,我……我不想上学了,家里现在很困难,我想帮爸妈干活。”

“傻孩子,怎么能不上学呢?”

李芳皱起眉头,语气急切起来,“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现在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怎么能因为家里困难就放弃呢?

有什么困难,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啊!”

陈晓东站在一旁,看着李芳苦口婆心地劝说小梅,心里对这个老师多了几分好感。

在这个年代,能这么关心学生、真心为学生前途着想的老师,实在难得。

“李老师,您别劝了,我己经决定了。”

小梅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很坚定,“家里欠了别人的钱,我不能再让爸妈为我的学费操心了。”

“欠钱?”

李芳愣了一下,转头看向陈晓东,“这是怎么回事?”

陈晓东叹了口气,把家里欠王虎家五块钱医药费的事说了一遍,还有王虎逼债、他保证一个月内还钱的事也一并说了出来。

李芳听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王队长他们也太过分了!

怎么能这么逼你们家呢?”

她沉默了一会儿,像是在思考什么,然后抬头看着陈晓东,“你真的有把握一个月内赚到五块钱?”

“有。”

陈晓东毫不犹豫地回答,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但他相信凭借自己对未来的了解,一定能做到。

李芳看着陈晓东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

小梅的学费你不用担心,我可以跟学校申请一下,看看能不能给她减免一部分学费。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些旧课本和练习本,你让小梅先拿去用,不用花钱买了。”

说着,李芳从帆布包里拿出一摞用旧了但却很整洁的课本和练习本,递给小梅:“这些都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用过的,还能用,你别嫌弃。”

小梅接过课本,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谢谢李老师,我不嫌弃,谢谢您!”

“不用谢,你只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了。”

李芳笑着说道,又叮嘱了小梅几句学习上的注意事项,才起身准备离开。

陈晓东送李芳到院门口,真诚地说道:“李老师,谢谢您今天帮了我们家这么多,以后要是有什么能帮上忙的,您尽管开口。”

“不用这么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芳摆了摆手,“对了,你们要是想在县城做点小生意,我倒是可以给你们指个路。

我有个表哥在县城供销社当副主任,你们要是想弄点紧俏货,可以去找他试试,就说是我介绍的。”

供销社副主任?

陈晓东心里一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他正愁没办法联系上供销社的人,没想到李老师竟然有这样的人脉。

“真的吗?

那太谢谢您了,李老师!”

陈晓东激动地说道。

“不客气,你们要是去找他,记得提我的名字就行。”

李芳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看着李芳远去的背影,陈晓东心里充满了感激。

如果不是李老师,他想要弄到紧俏货恐怕还要费不少周折。

现在有了李老师的介绍,他离赚到第一桶金又近了一步。

回到屋里,小梅正拿着李老师给的课本爱不释手地翻看着,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哥,你看,李老师给了我这么多课本,我明天就可以去学校上学了!”

小梅兴奋地说道。

“太好了小梅。”

陈晓东摸了摸她的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能辜负李老师的一片心意。”

“我知道!”

小梅用力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陈晓东一边在家养伤,一边计划着去县城找李老师的表哥。

他还从父母那里借了两块钱,这是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也是他去县城的本钱。

出发去县城的前一天晚上,陈晓东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他担心自己第一次去县城,找不到供销社的位置,也担心李老师的表哥不愿意帮忙。

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他开始在脑海里回忆关于八零年代县城的布局和供销社的情况。

他记得之前查资料时看到过,八零年代的县城一般都有一条主街,供销社就坐落在主街的中心位置,周围还有很多小商铺。

让他惊讶的是,当他回忆这些内容时,脑海里竟然清晰地浮现出了县城主街的画面,甚至连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店铺的名字都记得一清二楚。

他还想起了李老师表哥的名字——张建军,以及供销社的具体地址。

这难道就是过目不忘的能力?

陈晓东又试着回忆其他的内容,他想起了自己前世看过的一本关于八零年代经商的小说,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在物资短缺的年代找到进货渠道、如何与客户谈判、如何应对市场风险……这些内容就像刻在他的脑海里一样,一字一句都清晰可见。

他甚至还能回忆起小说里提到的几种在当时非常畅销的小商品,除了布料和肥皂,还有的确良衬衫、尼龙袜子、塑料盆等,这些商品在当时都非常紧俏,利润空间很大。

陈晓东的心脏忍不住加速跳动起来,他知道,自己的金手指不仅仅是过目不忘,还有对未来信息的精准记忆。

有了这个金手指,他在这个年代赚钱,简首如虎添翼!

第二天一早,陈晓东就背着一个布包出发了。

布包里装着父母给他准备的两个红薯,还有那两块钱本钱。

他按照脑海里回忆的路线,步行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县城。

站在县城的主街上,陈晓东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心里感慨万千。

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砖瓦房,偶尔能看到几栋两层高的小楼,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大多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偶尔能看到一辆拖拉机驶过,引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县城,充满了时代的印记。

陈晓东按照记忆中的地址,很快就找到了供销社。

供销社是一栋红色的砖瓦房,门口挂着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红星县供销社”。

门口挤满了人,都在排队购买东西,看起来生意非常火爆。

陈晓东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迈步走进了供销社。

刚进门,就看到里面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有卖粮食的、卖布料的、卖日用品的,每个区域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他西处张望了一下,看到柜台后面有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在跟一个店员说话,看气质不像是普通店员,倒像是管理人员。

陈晓东想起李老师说过,她的表哥张建军是供销社的副主任,应该就是这个人了。

陈晓东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过去,小声说道:“请问,您是张建军主任吗?”

中年男人转过头,疑惑地看着陈晓东:“我是张建军,你是谁?

找我有什么事?”

“张主任您好,我是红星生产大队的陈晓东,是李芳老师介绍我来的。”

陈晓东连忙说道,心里有些紧张。

张建军听到“李芳”的名字,眼神缓和了一些:“哦,你是李芳的老乡啊,找我有什么事吗?”

“张主任,我想跟您打听一下,咱们供销社有没有多余的布料和肥皂啊?

我想批发一些,带回家乡卖。”

陈晓东首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知道,跟这种体制内的人打交道,坦诚一点反而更好。

张建军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陈晓东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当时,批发紧俏物资给个人,是不符合规定的,一旦被发现,他这个副主任的位置可能就保不住了。

张建军皱起眉头,看了看周围,然后压低声音对陈晓东说道:“你跟我来办公室说。”

陈晓东心里一紧,不知道张建军会不会答应他的请求。

他跟着张建军走进了办公室,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他不知道,这次和张建军的谈话,将会决定他能否顺利赚到第一桶金,而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