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悬疑惊悚 > 纠缠态幽魂量子意识体

纠缠态幽魂量子意识体

呆萌天使 著

悬疑惊悚连载

悬疑惊悚《纠缠态幽魂量子意识体》是大神“呆萌天使”的代表量子陈静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由知名作家“呆萌天使”创《纠缠态幽魂-量子意识体》的主要角色为陈静,量子,林属于悬疑惊悚小情节紧张刺本站无广告干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187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0 16:02:37。目前完小说详情介绍:纠缠态幽魂-量子意识体

主角:量子,陈静   更新:2025-09-20 20:03:5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观测者陈静讨厌迷信,就像讨厌物理公式中的任何一个冗余变量。在她看来,

宇宙是一首由数学谱写的、严谨而恢弘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从夸克的低吟到星系的合奏,

都遵循着绝对的、可被计算的规律。至于鬼魂?

那是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过载、恐惧或期望时,产生的信号“噪点”。是混乱,是熵增,

是交响曲中一个不和谐的、应当被抹去的杂音。所以,当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张院长,

亲自打电话请她去处理“夸父”对撞机的“灵异事件”时,陈静的第一反应,

是对方的脑电波被伽马射线干扰了。“张院,”陈静的声音,像她的人一样,

冷静得近乎冰冷,“您是认真的吗?‘夸父’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科学仪器,

不是中世纪的闹鬼古堡。如果出现了异常,首先应该排查的是设备故障或数据错误,

而不是……鬼故事。”电话那头的张院长,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疲惫。“小静,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已经有不止五名夜班研究员,在7号隧道里,

看到了……林教授。”陈静握着电话的手,猛地一紧。林教授。林舟。这个名字,

像一根看不见的探针,精准地刺入了她用逻辑和理性构筑的坚硬外壳之下,

触碰到了那片唯一柔软且至今仍在隐隐作痛的地方。林舟是她的导师,是她学术上的引路人,

更是她生命中如师如父的挚友。一年前,也正是在“夸父”对撞机的7号隧道,

一场突发的超导磁体“失超”事故,引发了剧烈的液氦爆炸。为了抢救一组关键的实验数据,

林舟冲进了那片白色的、足以瞬间冻结生命的致命雾气中。他再也没有出来。“他们看到的,

是什么样的?”陈静的声音,在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低沉了几个分贝。

“一个……半透明的、时隐时现的人形轮廓。”张院长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

“穿着林教授生前最喜欢的那件白大褂,身形、步态,都一模一样。它不触发任何警报,

监控也拍不到任何东西。但所有看到它的人,都发誓那就是林教授。”谣言,

已经在研究所里悄然传开。有人说,是林教授的执念太深,

舍不得这个他倾注了半生心血的项目。有人说,是7号隧道怨气不散,

成了“不干净”的地方。这个耗资数千亿、承载着国家基础物理学未来的巨型科学工程,

还未正式启动,就被一团中世纪的阴霾所笼罩。人心惶惶,夜班的岗位甚至需要抽签决定。

张院长需要一个人,一个在科学界拥有足够分量,又绝对理性、绝对不信鬼神的人,

去终结这场闹剧。陈静,是唯一的人选。她不仅是林舟最得意的学生,

更是当今理论物理学界最耀眼的新星。她的名字,就是“科学”的代名词。

“我需要最高权限,”陈静沉默了片刻后,说道,“所有区域的通行权限,

所有设备的调用权限,以及……所有相关的原始报告,不能有任何删减。”“没问题。

”张院长立刻答应下来,“小静,拜托你了。用科学,把这个‘鬼’……给我抓出来。

”挂掉电话,陈静站在自己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城市的车水马龙。她的办公室里,

一尘不染,所有的书籍和文件都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排列,就像一个秩序井然的小宇宙。

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却摆放着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头发花白、笑容温和的老人,

正和一个扎着马尾、眼神清冷的年轻女孩,站在一块写满了复杂公式的白板前。

老人正指着一个公式,笑着说些什么,女孩则专注地聆听。阳光从他们身后的窗户洒进来,

温暖而明亮。那是她和林舟教授唯一的一张合影。陈静的目光,

在那张温和的笑脸上停留了很久。林舟教授。真的是你吗?不,不可能。人的意识,

不过是大脑中约860亿个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电化学反应。人死,如同断电。主机关闭,

程序终止,一切归于虚无。这是她坚信不移的物理现实。这一次,她要去7号隧道,

不是为了捉鬼。而是为了捍卫她和林舟教授,

共同信奉了一生的、那个由逻辑和规律构筑的……冰冷而美丽的世界。她要去,

亲手按下那个“幽魂”的删除键。2 空集“夸父”粒子对撞机,

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宏伟的机器之一。它深埋于地下百米,

是一条周长近百公里的环形隧道。无数台超导磁体和加速腔,

像一节节银色的、散发着低温寒气的钢铁脊椎,构成了这头准备窥探宇宙起源奥秘的巨兽。

7号隧道,是巨兽的心脏——主对撞点所在。当陈静穿着白色的防静电服,

独自一人走进这里时,一种极致的、混合着高科技与死寂的气息,扑面而来。

隧道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却照不进一丝一毫的暖意。空气里,

弥漫着臭氧和低温液氦的独特气味。巨大的管道和线缆,像巨兽的血管和神经,

沿着冰冷的混凝土墙壁,延伸向无尽的黑暗。这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林老师,我来了。”陈静在心里默念了一句,然后,她的眼神,

瞬间切换回了物理学家的模式。在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里,她变成了一个最顶级的“猎人”。

她的“陷阱”,是人类科技的结晶。她在隧道内,布设了覆盖所有频段的探测器。

高精度热成像阵列,可以捕捉到任何超过绝对零度0.01摄氏度的温度变化。

激光运动捕捉系统,能在空气中织成一张看不见的光学蛛网,哪怕是一只蚊子飞过,

都无法逃脱。次声波与超声波探测器,聆听着人类感官之外的任何一丝“声响”。

电磁频谱分析仪,监控着空间中任何非正常的电磁波泄露。

她甚至搬来了一台小型的中微子探测器,因为理论上,

如果有某种“暗物质”形态的“幽灵”,它在穿过探测器时,

可能会与惰性物质发生极其微弱的相互作用。一张天罗地网,在7号隧道内悄然张开。

陈静则坐在临时搭建的监控中心里,像一个耐心的蜘蛛,等待着猎物上门。时间,

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一天晚上,平安无事。第二天晚上,依旧风平浪静。

那些声称见过“魅影”的研究员,开始窃窃私语。有人说,是陈静博士气场太强,

把“不干净”的东西镇住了。陈静对此嗤之以鼻。她只相信数据。没有数据,

就等于“空集”。一个不存在的事件。就在她准备撰写结案报告,

将这次事件定义为“特定环境下由心理压力引发的集体性幻觉”时,意外,发生了。

那是第三天的凌晨三点。监控中心里,只有陈静一个人。

她正盯着屏幕上平滑得像死人临终心电图一样的数据线,精神已经有些疲惫。突然,

她的耳机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沙沙”声。那声音,

来自于她布置在隧道最深处的一支高灵敏度拾音器。陈静的瞳孔,瞬间收缩。

她立刻调出那支拾音器的音频分析图谱。那不是电流声,也不是设备故障。那声音,

像是一个人穿着老旧的布鞋,在光滑的水泥地上,缓缓行走时,发出的摩擦声。一下,

又一下。不紧不慢,充满了某种独特的节奏感。陈静的后背,窜起一股寒意。

因为这个走路的节奏,她太熟悉了。林舟教授晚年时,腿脚有些不便,走路时,

总习惯性地先用右脚脚跟着地,再缓缓落下整个脚掌。这个习惯,让他的脚步声,

带着一种“沙…嗒…”的、独特的韵律。而此刻耳机里的声音,就是这种韵律!

陈静猛地抬头,看向所有的监控屏幕。热成像,一片冰冷的蓝色,没有任何异常。

激光运动捕捉系统,所有的光束都完好无损。电磁频谱分析仪,指针纹丝不动。

所有的“陷阱”,全部失效!仿佛那个正在“行走”的东西,不存在于这个物理世界。

它不辐射热量,没有实体,不与光发生作用,不携带任何电磁信息。它,

是一个纯粹的“幽灵”。陈静死死地盯着屏幕,心脏狂跳。她知道,她“观测”到了。

那个“东西”,就在隧道里!“你到底……是什么?”她对着麦克风,

用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微微颤抖的声音,低声问道。回答她的,

只有那不紧不慢的、仿佛从另一个时空传来的……脚步声。然后,脚步声停了。

停在了7号隧道的正中央,那个一年前,林舟教授倒下的地方。一切,又恢复了死寂。

仿佛刚才的一切,真的只是陈静的幻觉。但陈静知道,不是。她冲出监控室,

疯了一般地跑向7号隧道。隧道里,依旧空空荡荡,灯火通明,冰冷得像一座陵墓。

陈静站在隧道的中央,站在那个林舟教授最后停留的位置。她环顾四周,什么都没有。

失败了?不,不对。一个顶尖物理学家的直觉告诉她,她之前的思路,全错了。

她一直在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去捕捉一个……可能根本不属于经典世界的东西。如果,

它不是由原子构成的呢?如果,它是一种……量子现象呢?一个疯狂的念头,

像一道划破暗夜的闪电,劈开了陈静的思维。她想起了她和林舟教授,

在去世前最后一次讨论的那个课题——“意识的量子本质”。他们曾大胆地猜想,

人类的意识,其本质可能并非宏观的电化学反应,

而是一种微观的、存在于大脑神经元微管中的、宏大的量子纠缠态。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林舟教授死亡的那一瞬间,

对撞机失超事故所产生的、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和极端的低温环境,

像一台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量子打印机”,

将他大脑中那个代表着“意识”的、完整的量子纠缠态信息,原封不动地,

“打印”并“纠缠”到了7号隧道这片特定的空间量子场之中?这个“意识”,

或者说“幽魂”,平时以一种概率云的叠加态存在,弥散在空间中,不可被观测。

但当某些特定的条件被满足时——比如,

一个带着强烈思念的“观测者”出现时——它的波函数,就会短暂地坍缩。

从一个概率的存在,变成一个……短暂的、被“观测”到的现实。所以,

常规的仪器探测不到它。因为它没有实体。它只是一段被量子化了的、活着的“信息”。

陈静浑身冰冷,却又因为这个想法而感到一种战栗般的兴奋。她找到了方向。她要捕捉的,

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段……异常的量子场波动。她立刻返回地面,冲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她知道,有一台设备,也许能“看”到那个“幽魂”。那是她亲手设计,

用来探测“真空零点能”涨落的、一台精度高到变态的……“量子场谐振探测器”。如果说,

常规的探测器,是在黑暗的房间里寻找一只黑猫。那么这台探测器,

就是为了“看到”那只不存在的、薛定谔的猫。

3 退相干当陈静将那台外形奇特、布满了超导线圈和冷却管的“量子场谐振探测器”,

运进7号隧道时,所有人都以为她疯了。“用探测真空能量的机器……去探测鬼?

”“陈博士是不是压力太大了?”陈静无视了所有的议论。她将探测器,

精准地安放在了那个脚步声最后消失的位置。然后,她清空了整个7号隧道。这一次,

她没有躲在监控室里。她亲自走进了隧道,走到了探测器的旁边。她成了唯一的“观测者”。

根据她的假说,那个“幽魂”的波函数坍缩,可能需要一个“意识”的催化。

她缓缓闭上眼睛,屏蔽掉外界的一切干扰,开始在脑海中,回忆起关于林舟教授的一切。

她想起,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在讲台上,用最通俗的语言,

讲述着广义相对论的诗意。她想起,自己因为一个难题和他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他却哈哈大笑,拍着她的肩膀说“青出于蓝,好!好!”。她想起,他在事故前夜,

还在和她讨论着他们那个名为“万物理论之弦音”的超弦模型,眼中闪烁着孩子般的光芒。

“林老师……”她在心里,轻轻地呼唤。时间,仿佛静止了。不知过了多久,

她脖子上挂着的一个微型震动器,突然发出了极其轻微的、连续的震动。

这是探测器捕捉到异常信号的提示!陈静猛地睁开眼!她看到,在她面前几米远的空中,

一团淡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白雾,正在缓缓地凝聚。那白雾,扭曲着,变换着,渐渐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