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华秀才冥考记》内容精“游子伦”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游子伦华敬之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华秀才冥考记》内容概括:主角为华敬之的悬疑灵异小说《华秀才冥考记由作家“游子伦”倾心创情节充满惊喜与悬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641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0 15:50:12。目前完小说详情介绍:华秀才冥考记
主角:游子伦,华敬之 更新:2025-09-20 20:09:4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寒门秀才孝母心清光绪年间,鲁南滕县有个叫华敬之的老先生,
是县里出了名的秀才。他住在内城东南隅的一条老巷里,院子不大,青砖铺地,
靠墙种着棵老槐树,每到初夏,满院都是槐花的甜香。华家不算富裕,
就靠华敬之在城里的私塾教几个蒙童,挣些束脩养活自己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
华敬之性子温厚,学问扎实,县里的人都敬重他。有次邻村的地主家请他去教少爷,
许的束脩是寻常私塾的两倍,可他一听说地主家规矩大,要求学生见了先生不用行礼,
当即就辞了:“读书先学礼,连尊师都不懂,这书教着也没意思。
” 后来还是在城里的文昌阁旁开了个小私塾,学生多是贫寒人家的孩子,他时常减免束脩,
有时还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买笔墨。他最挂心的就是老母亲。华母年轻时操劳过度,
眼睛有些花,耳朵也不太灵便,平日里最爱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缝补些旧衣裳,
或是等华敬之放学回家。华敬之每天早上都会先给母亲熬好小米粥,就着咸菜,
看着母亲吃完才去私塾;晚上回来,不管多累,都会给母亲捶捶背,讲些城里的新鲜事,
或是念几段诗文给她听。“娘,今天县太爷路过私塾,还夸我教的学生字写得周正呢。
” 这天晚上,华敬之一边给母亲捶背,一边笑着说。华母眯着眼睛,
嘴角带着笑:“我儿有学问,自然教得好。只是别太累了,你这身子骨,不比年轻时了。
”“娘放心,我没事。” 华敬之嘴上应着,心里却有点发虚 —— 最近几天,
他总觉得胸口发闷,浑身没力气,讲课的时候都得时不时坐下歇会儿。但他没敢跟母亲说,
怕她担心。没过几天,华敬之就病倒了。那天早上他起来熬粥,刚把米倒进锅里,
就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栽倒在灶台边。等他醒过来时,已经躺在里屋的床上,
母亲正坐在床边抹眼泪,手里握着他的手,冰凉的。“娘,我没事,就是有点累着了。
” 华敬之勉强笑了笑。“还说没事,都晕过去了!” 华母擦了擦眼泪,
“我已经让隔壁的王二去请李郎中了,你好好躺着,别乱动。”李郎中来了,号了脉,
摇了摇头:“华先生这是积劳成疾,加上忧思过度,得好好静养,可不能再劳累了。
我给你开副方子,抓几副药煎着喝,要是还不见好……” 后面的话他没说,
但语气里的担忧,华敬之和华母都听出来了。从那以后,华敬之就躺在床上养病。
私塾的学生们听说先生病了,都提着鸡蛋、红糖来看他,有的孩子还把自己写的字拿过来,
让先生指点。华敬之靠在床头,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心里又暖又急 —— 他倒下了,
私塾就停了,孩子们的功课可怎么办?母亲的生活来源,也成了问题。华母看出了他的心思,
每天熬药的时候都会说:“敬之啊,你别瞎琢磨,先把病养好。孩子们的功课,
等你好了再教也不迟;咱们娘俩的日子,省着点过,也能对付。” 可华敬之知道,
母亲暗地里把自己的银镯子都当了,换了钱给他抓药。就这样过了七八天,
华敬之的病不仅没好,反而更重了。他躺在床上,浑身无力,连说话都费劲,只能睁着眼睛,
看着屋顶的梁木,心里想着:“我要是走了,娘可怎么办?”这天午后,
华敬之昏昏沉沉地睡着,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马蹄声。他以为是幻觉,没在意,
可马蹄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他家门口。紧接着,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了,
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华敬之先生在吗?”华敬之心里纳闷,挣扎着想坐起来,
就看见一个官差走了进来。那官差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官服,胸前绣着一只黑色的雄鹰,
腰间系着玉带,挂着一把弯刀,刀柄上镶嵌着铜钉,闪着冷光。他个子很高,肩膀宽阔,
脸膛黝黑,浓眉大眼,眼神锐利,一看就不是寻常的差役。官差身后跟着两个随从,
也穿着青色的差服,手里拿着水火棍,站姿笔直,像两尊石像。院子里还拴着一匹马,
那马通体乌黑,只有额头上有一撮白毛,像缀了颗珍珠,马鬃梳理得整整齐齐,
马鞍是棕色的,上面绣着花纹,一看就不是凡品。华母听见声音,从厨房里走出来,
看见官差,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官爷,您找我儿有什么事?”官差转过身,
态度倒还算温和:“老夫人莫怕,我们是府里来的,请华先生去参加一场考试。”这时,
巷子里的邻居们也听见动静,都围了过来。有卖豆腐的王老汉,提着豆腐筐,
站在门口探头探脑;有织布料的张婶,手里还拿着针线,
小声跟旁边的人嘀咕;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躲在大人身后,好奇地看着那匹马。
大家都有点害怕 —— 这官差的气派太大了,平时只有县太爷出门才有这阵仗。
王老汉搓着手,小心翼翼地问:“官爷,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考什么试啊?
学政老爷不是上个月才走吗?”官差没理会他,只是看着里屋:“华先生何在?请速速起身,
随我们上路。”邻居们的眼神里,有害怕,也有羡慕。害怕的是官差的威严,
怕惹上麻烦;羡慕的是华先生能被 “府里” 请去考试,说不定是要当官了。
张婶拉着华母的手,小声说:“华婶,这是好事啊,敬之有学问,说不定能中个官,
你们娘俩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华敬之在里屋听得真切,
心里纳闷:“主考的学政老爷上个月就离开滕县了,怎么会突然举行考试?
而且这官差的打扮,也不像是学政衙门的人。” 他挣扎着坐起来,对华母说:“娘,
你扶我起来,我去看看。”华母扶着华敬之,慢慢走到外屋。官差看见他,
抱了抱拳:“华先生,久等了。请随我们上路吧,考试时间快到了。”华敬之拱了拱手,
疑惑地问:“官爷,敢问是哪个府里请我去考试?学政老爷并未在县里,怎么会突然开考?
”官差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说:“先生不必多问,到了地方,自然知晓。时间紧迫,
请速速起程。”“可我这身子……” 华敬之指了指自己的腿,他现在连走路都费劲。
官差看了他一眼,转身对随从说:“去,把马牵进来,扶先生上马。”随从牵来马,
官差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华敬之,把他扶到马背上。华母在一旁看着,
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官爷,我儿病还没好,能不能等他好点再去?”官差看了华母一眼,
语气缓和了些:“老夫人放心,华先生只是去参加考试,考完了自然会回来。” 说完,
他翻身上马,坐在华敬之身后,对随从说:“走吧。”马蹄声再次响起,朝着巷口走去。
邻居们都跟在后面,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议论纷纷。
王老汉叹了口气:“华先生真是有福气,这么大的官来请他去考试。” 张婶说:“是啊,
说不定以后就是大官了,咱们巷子里也能沾沾光。” 只有华母站在门口,望着儿子的背影,
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不对劲。华敬之坐在马背上,靠在官差怀里,
只觉得耳边的风 “呼呼” 地响。他闭上眼睛,想看看这是要去哪里,可睁开眼一看,
眼前的路却很陌生 —— 不是滕县的青石板路,而是一条宽阔的土路,
两旁种着高大的杨树,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路上行人很少,偶尔能看见几个穿着古装的人,
背着包袱,匆匆走过,看见他们,都远远地躲开,眼神里满是敬畏。“官爷,这是去哪里?
” 华敬之忍不住又问。官差还是那句话:“到了您就知道了。”华敬之没再追问,
心里却越来越疑惑。他在滕县住了几十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路,也没见过这样的行人。
这到底是哪里?这场考试,又到底是什么考试?第二章 冥府都城见威严不知走了多久,
华敬之忽然听见前面传来喧闹声。他睁开眼,
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 前面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城市,城墙又高又厚,
是用青灰色的砖石砌成的,上面爬满了青苔,显得古朴而威严。
城门上方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 “冥京” 两个金色的大字,字体雄浑有力,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城门口有很多守卫,都穿着黑色的铠甲,手里拿着长枪,站姿笔直,
眼神锐利,像一尊尊雕塑。进出城门的人很多,有穿着官服的,有穿着布衣的,
还有骑着马的,抬着轿子的,熙熙攘攘,却一点也不混乱,每个人都很有秩序地进出。
“这…… 这是哪里?” 华敬之瞪大了眼睛,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他活了这么大,
从来没听说过有 “冥京” 这座城市。官差没回答,只是催马往前走。到了城门口,
守卫看见官差的服饰,都纷纷让开,还朝着官差抱了抱拳。官差点了点头,骑着马,
带着华敬之进了城。一进城里,华敬之更是目瞪口呆。城里的街道又宽又直,
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光溜溜的,像是被磨过一样。街道两旁是一座座高大的建筑,
都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红墙绿瓦,显得格外气派。有的建筑门口挂着匾额,
上面写着 “吏部”“户部”“礼部” 等字样,门口有差役值守,一看就是官府衙门。
街道上非常热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卖绸缎的店铺,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绸缎,
随风飘动;有卖茶叶的店铺,门口摆着各种茶叶罐,
茶香飘出很远;还有卖包子、馒头的小摊,热气腾腾的,摊主大声吆喝着,吸引顾客。
路上的行人,有的穿着华丽的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有的穿着朴素的布衣,
提着篮子,慢慢走着;还有些孩子,在街边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华敬之看得眼花缭乱,
他从来没见过这么繁华的城市。滕县虽然也是县城,但跟这里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他注意到,这里的人虽然多,但脸上的表情都很平静,没有市井的喧嚣,反而透着一股庄重。
官差骑着马,沿着主街往前走,穿过几条小巷,最后来到一座巨大的宫殿前。
这座宫殿比前面看到的官府衙门还要气派,宫门是朱红色的,上面钉着金色的门钉,
一排排整整齐齐。宫门两侧各有一尊石狮子,高大威武,瞪着眼睛,像是在守护着宫殿。
宫门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凌霄殿” 三个金色的大字,字体龙飞凤舞,
透着一股威严。宫门口的守卫更多,都穿着金色的铠甲,手里拿着大刀,腰间挂着弓箭,
比城门口的守卫更显威严。官差翻身下马,扶着华敬之下了马,对守卫说:“奉阎君之命,
带华敬之先生来参加考试。”守卫点了点头,推开宫门,做了个 “请” 的手势。
华敬之跟着官差走进宫门,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铺着白色的石板,两旁种着高大的松柏,
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庭院尽头是一座高大的殿堂,殿堂的柱子是红色的,
上面雕刻着龙的图案,栩栩如生。殿堂的屋顶是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显得格外庄重。殿堂门口站着几个官员,都穿着紫色的官服,胸前绣着不同的图案,有龙,
有凤,还有仙鹤。他们看见官差带着华敬之过来,都纷纷侧目。官差走上前,
对着为首的官员抱了抱拳:“大人,华敬之先生带到。”为首的官员点了点头,
看了华敬之一眼,语气平和地说:“华先生,请随我来。”华敬之跟着官员走进殿堂,
心里紧张得厉害。殿堂里非常宽敞,高得看不到顶,屋顶上挂着巨大的灯笼,都是红色的,
里面点着蜡烛,把整个殿堂照得亮堂堂的。殿堂的正中央,放着一张巨大的龙椅,
椅子是金色的,上面雕刻着龙的图案,显得格外威严。龙椅两侧,各摆着几排桌椅,
上面坐着十几个官员,都穿着不同颜色的官服,有的穿着红色,有的穿着蓝色,
有的穿着绿色,每个人的脸上都很严肃。华敬之的目光扫过那些官员,大多都不认识,
但其中一个官员,他却一眼就认出来了 —— 那人穿着绿色的官服,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丹凤眼,卧蚕眉,胸前飘着长长的胡须,正是民间供奉的壮缪侯关羽!华敬之心里一惊,
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看 —— 他怎么会在这里见到关圣帝君?这时,一个官员开口了,
声音洪亮:“华敬之,你可知今日为何请你来此?”华敬之连忙拱手:“下官不知,
还请大人明示。”“今日请你来,是要让你参加一场考试,考中的人,将被任命为城隍,
掌管一方百姓的生死祸福。” 官员说。华敬之愣住了 —— 城隍?那不是神仙吗?
他一个凡人,怎么会被请去当城隍?就在他愣神的时候,
官员指了指殿堂下的案几:“那里有两张案几,你去那边坐下,等会儿会有考题下来。
”华敬之顺着官员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殿堂下的殿檐前,放着两张案几,都是红木做的,
上面铺着白色的宣纸,旁边放着毛笔和墨砚,还有两个坐墩。其中一张案几前,
已经坐着一个秀才,穿着蓝色的长衫,戴着方巾,看起来二十多岁的样子,正低着头,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