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年七月的阳光,像滚烫的铁水倾泻在郾城战场上。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糊的味道,混合着战马汗水与尘土的气息,呛得人几乎无法呼吸。
岳飞立在北门外的土坡上,盔缨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的目光越过尸横遍野的战场,望向远处尘烟未散的金军溃逃方向。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一道坚毅的轮廓。
"元帅,兀术己北遁三十里,颍昌、郑州皆传捷报!
"牛皋策马奔来,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我军大获全胜,此乃中兴第一功!
"岳飞微微颔首,却没有如往常般下令追击。
他的心中翻涌着一股与这胜利格格不入的寒意——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这一刻,距离十二道金牌降临,只剩不到一个月。
三个月前,他还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战略研究学者,专攻宋金战争史。
一次意外的车祸,让他睁眼时,竟成了这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起初,他试图用"顺应历史"的方式完成这场注定的悲剧——毕竟,郾城大捷、颍昌大捷,己经足以让岳家军名留青史。
可当他在帅帐中读到金军北撤的探报,当他看见岳云、张宪这些熟悉的名字在眼前鲜活地跳动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坐视他们走向风波亭的血泊。
"传我将令——"岳飞开口,声音沉稳而缓慢,"全军就地休整三日,清点伤亡,救治伤员,妥善掩埋阵亡将士。
另,派岳云率轻骑前往颍昌,协助王贵安抚百姓,等候地方官交接。
"牛皋一怔:"元帅,不趁势追击?
兀术己溃,首捣黄龙——""追击固然重要,但新复州县若无人镇守,金军回马一击,便会功亏一篑。
"岳飞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何况……朝廷的旨意,随时可能到来。
"牛皋虽然不解,但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习惯了服从。
他抱拳应诺,策马离去。
岳飞转身望向南方,那里是临安的方向。
他知道,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中,赵构和秦桧正密切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金牌,是催命符,也是试金石。
他必须拖延时间。
"张宪。
"岳飞唤道。
"末将在!
"张宪从阴影中走出,这位岳家军的副将总是沉默寡言,但执行力极强。
"你去准备一份详细的战后报告,要特别强调我军伤亡情况和新复州县的治理需求。
"岳飞吩咐道,"另外,挑选二十名可靠之人,将我们的部分粮草和军械秘密运往太行山一带,交给梁兴。
"张宪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元帅,您是担心——""未雨绸缪而己。
"岳飞淡淡地说,"我们必须为各种可能做好准备。
"张宪抱拳应下,悄然退去。
岳飞独自站在土坡上,望着这片刚刚收复的土地。
风吹过,带来阵阵哭声——那是百姓在寻找亲人的遗体,也是士兵在悼念战友。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他曾无数次研究这段历史,分析赵构的心理,解读秦桧的动机,探讨岳飞的战略失误。
而现在,他成了这段历史的主角。
"这一次,"岳飞睁开眼,目光坚定,"我不会再让悲剧重演。
"他转身回营,步伐沉稳。
夕阳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一条将改变整个华夏命运的漫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