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蔬菜种植课堂

第1章 1.3 初抵清溪村:泥泞田埂与村民眼中的“城里专家”

发表时间: 2025-09-25
清晨的清溪村被一层薄雾笼罩,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湿润气息。

朱景明早早起了床,将土壤检测仪、采样袋和笔记本塞进帆布包,又仔细检查了恒温育苗箱里的番茄种苗——叶片依旧鲜绿,根系饱满,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

按照计划,今天他要先对村里的菜园进行土壤采样,摸清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后续的种植方案提供依据。

刚走出村委会,就看到李支书扛着一把锄头迎面走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村民,其中就有昨天在菜园里遇到的赵西。

赵西依旧穿着那件灰色短袖,手里拎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个刚摘下的茄子,脸上没什么表情,显然对今天的“土壤检测”并不感兴趣。

“朱技术员,早啊!

这几位是村里的种植户,听说你要测土壤,都想来看看热闹。”

李支书笑着说,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朱景明点点头,笑着朝村民们打招呼:“大家早,今天麻烦大家带我去各自的菜园走走,采集些土壤样本,这样才能精准制定施肥方案。”

“测土壤?

这土还能测出啥门道?”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忍不住问道,她是村里的种植户王婶,种了二十多年菜,从来没听说过测土能种好庄稼。

“就是,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凭经验施肥浇水,不也过来了?”

另一个村民附和道,语气里带着怀疑。

朱景明没有急于解释,而是笑着说:“大家别急,等检测结果出来,咱们就知道土壤缺什么肥,到时候精准施肥,不仅能省钱,还能让蔬菜长得更好。”

说话间,几人己经走到了村东头的菜园。

刚下过一场小雨,田埂上满是泥泞,朱景明穿着运动鞋,刚踩上去就陷进了泥里,裤脚瞬间沾满了泥巴。

他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弯腰将鞋子从泥里***,继续往前走。

村民们看着他笨拙的样子,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

赵西撇了撇嘴,小声对身边的王婶说:“你看他那样,连田埂都走不稳,还想教咱们种地?”

王婶点点头,小声回应:“就是,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娇生惯养的知识分子,根本不懂地里的活儿。”

这些话虽然小声,却清晰地传到了朱景明耳朵里。

他没有在意,只是加快脚步,来到赵西的番茄地前。

他蹲下身,从帆布包里拿出土壤采样器,按照标准流程,在地块的东、西、南、北、中五个位置分别采集土壤样本,装进采样袋里,仔细标注好地块名称和采样时间。

“赵大哥,你这地块的土壤看起来板结得厉害,采样的时候都能感觉到阻力很大。”

朱景明一边装样本,一边对赵西说,“后续咱们得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赵西哼了一声,不情不愿地说:“我每年都施农家肥,怎么还板结?”

“农家肥虽然好,但腐熟不充分或者用量不当,也会影响土壤结构。”

朱景明耐心解释道,“而且你这地块深耕深度不够,深层土壤没有疏松,时间长了自然就板结了。”

赵西还想反驳,却被李支书打断了:“赵西,你先听朱技术员说完,人家是专业的,肯定有道理。”

赵西不满地瞪了李支书一眼,不再说话,却还是站在一旁,目光紧紧盯着朱景明的动作,显然对他的检测过程充满了好奇。

接下来,朱景明又跟着村民们去了其他几户的菜园,采集了黄瓜、茄子、辣椒等不同蔬菜地块的土壤样本。

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观察蔬菜的生长状况,询问村民的种植习惯和施肥用药情况,认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遇到村民提出的问题,他都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的种植知识讲解给大家听。

不知不觉间,太阳己经升到了半空。

朱景明的帆布包己经装满了土壤样本,脸上布满了汗水,裤脚和鞋子上沾满了泥巴,看起来狼狈不堪,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热情。

村民们看着他忙碌的身影,眼神里的怀疑渐渐少了几分,多了几分认可。

“朱技术员,歇会儿吧,喝口水。”

王婶从兜里掏出一瓶矿泉水,递到朱景明面前,语气比之前温和了许多。

朱景明接过矿泉水,感激地说:“谢谢王婶,不用歇,咱们抓紧时间,把剩下的地块采样完。”

“不急,先歇歇,身体要紧。”

李支书也劝道,“大家都看出来了,你是真心想帮咱们村种好蔬菜,咱们都信你。”

朱景明心里一暖,连日来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了。

他知道,村民们的态度正在慢慢改变,从最初的怀疑、排斥,到现在的接纳、认可,这是他职场新征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午时分,土壤采样工作终于完成。

朱景明背着沉甸甸的帆布包,跟着村民们回到村委会。

他将土壤样本小心翼翼地整理好,计划下午就将样本寄回农科所,进行专业的检测分析。

“朱技术员,中午就在村里吃吧,我让老伴儿做了农家菜,尝尝咱们清溪村的味道。”

李支书热情地邀请道。

“是啊,朱技术员,留下来吃饭,咱们再好好聊聊种植的事。”

赵西也开口说道,语气里己经没有了之前的不屑,多了几分真诚。

朱景明笑着答应了:“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正好跟大家好好聊聊后续的种植方案。”

饭桌上,村民们热情地给朱景明夹菜,询问着各种种植问题。

朱景明一边吃饭,一边耐心解答,气氛热闹而融洽。

他看着村民们真诚的笑脸,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清溪村,让这片泥泞的田埂上,长出绿油油的蔬菜,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照在朱景明沾满泥巴的鞋子上,仿佛在见证着他与清溪村的故事,正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 。

接下来,朱景明将等待土壤检测结果,同时着手准备示范田的育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会遇到育苗技术推广受阻、村民意见分歧等问题。

需要我继续写他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推进示范田建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