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雪下得悄无声息,鸡叫头遍时,狗蛋被窗棂外的白光晃醒。
他揉着眼睛坐起来,扒着结了冰花的窗户往外看,只见黄土塬被厚厚的雪盖得严严实实,连院角的老犁铧都裹上了一层白绒,远处的玉米垛像一个个圆鼓鼓的雪馒头,整个世界安静得只能听见雪花落在屋檐上的簌簌声。
“醒了就赶紧穿衣裳,” 娘的声音从外屋传来,带着热气,“你爹己经去村头扫雪了,说今天要去公社拉修水渠的工具,别耽误了时辰。”
狗蛋应着,伸手去摸炕头的新书包。
书包用蓝布包得严严实实,他解开布绳,指尖碰到厚实的布料,心里又甜又暖。
这书包他宝贝得很,除了偶尔拿出来摸一摸,平时都藏在柜子最里面,生怕沾了灰。
再过一个月,他就能背着这书包去村里的学堂上课了,一想到能跟二柱一起认字、算术,他就忍不住咧嘴笑。
穿好棉袄棉裤,狗蛋踩着棉鞋跑到外屋。
娘正围着灶台煮红薯粥,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冒着泡,甜香飘满了屋子。
灶台上放着两个白面馒头,是昨天爹去公社卖余粮时特意买的,平时家里舍不得吃,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尝上一口。
“先喝碗热粥暖暖身子,” 娘盛了碗粥递给狗蛋,“吃完了跟我去给你王奶奶送碗粥,她老人家一个人过,雪天路滑,出门不方便。”
狗蛋接过粥碗,吹了吹热气,小口喝着。
红薯粥又甜又糯,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都暖和了。
他啃着白面馒头,忽然想起二柱,问道:“娘,二柱家今天吃啥呀?
他家有白面馒头吗?”
娘擦了擦手上的面,笑着说:“二柱娘昨天来借玉米面,说家里的粮食够吃到开春,就是白面少。
等会儿你送完粥,把这剩下的一个馒头给二柱送去,让他也尝尝。”
狗蛋点点头,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喝完粥,他提着娘装好的粥罐,揣着白面馒头,踩着厚厚的积雪往二柱家走。
雪没过了脚踝,每走一步都要陷下去半截,棉鞋很快就沾了雪,冻得脚底板发麻。
但他心里热乎乎的,想着二柱拿到馒头时的高兴劲儿,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二柱家的院门虚掩着,狗蛋推开院门,就看见二柱正蹲在屋檐下,用树枝在雪地上画书包。
听见动静,二柱抬起头,看见狗蛋,眼睛立刻亮了:“狗蛋,你咋来了?”
“俺娘让俺给你送馒头来,” 狗蛋把馒头递过去,又指了指手里的粥罐,“还有给王奶奶的粥,俺先送过去,等会儿来跟你玩。”
二柱接过馒头,小心翼翼地用棉袄裹着,笑着说:“俺娘昨天还说,等开春修水渠的时候,让俺跟你一起去帮忙,到时候能看见公社来的技术员呢。”
“真的?”
狗蛋眼睛一亮,“俺爹说技术员会教大家怎么修水渠,还会带新的工具来,可厉害着呢!”
跟二柱说了几句话,狗蛋就提着粥罐往王奶奶家走。
王奶奶家在村东头,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窗户纸己经泛黄,寒风从缝隙里灌进去,呜呜作响。
狗蛋推开门,看见王奶奶正坐在炕沿上缝补旧棉袄,屋里冷得像冰窖。
“王奶奶,俺娘让俺给您送粥来了,” 狗蛋把粥罐放在炕桌上,“还是热的,您赶紧喝。”
王奶奶放下针线,拉过狗蛋的手,粗糙的手掌裹着他的手,暖和得很。
“好孩子,真是谢谢你和你娘,” 王奶奶眼眶有点红,“要不是你们常来帮衬,俺这老婆子可咋过哟。”
她打开粥罐,舀了一勺粥,吹了吹,慢慢喝着,“今年收成好,你爹又勤快,你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狗蛋坐在炕边,看着王奶奶喝粥,忽然想起娘说的话,问道:“王奶奶,您见过学堂吗?
学堂里是不是有很多书?”
王奶奶笑了,放下粥碗说:“咋没见过?
俺年轻的时候,村里的学堂就在大槐树下,就一间土坯房,里面摆着几张破桌子。
那时候能上学的孩子少,都是家里条件好的才能去。
现在好了,政策好,村里又新盖了学堂,你们这些孩子都能去念书了,多好啊。”
狗蛋听得入了神,想象着新学堂的样子,想着自己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念 “人之初,性本善”,心里充满了期待。
从王奶奶家出来,雪己经停了,太阳慢慢爬过塬顶,金色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
狗蛋往二柱家走,远远看见村口有一群人,扛着铁锹、锄头,还有几个陌生的面孔,穿着蓝色的中山装,背着帆布包,应该是公社来的技术员。
“狗蛋,快过来!”
二柱在人群里喊他。
狗蛋跑过去,看见爹正跟一个戴眼镜的技术员说话,手里拿着一张图纸,上面画着弯弯曲曲的线条,应该是水渠的设计图。
“这是李技术员,” 爹看见狗蛋,笑着介绍,“李技术员是来指导咱们修水渠的,以后有啥不懂的,都能问他。”
李技术员蹲下身,摸了摸狗蛋的头,笑着说:“小朋友,想不想跟我们一起修水渠?
修好了水渠,庄稼就能喝上水,年年都能丰收。”
狗蛋用力点头:“想!
俺还想帮爹拉犁,等水渠修好了,俺家就能种更多的庄稼,以后就能买耕牛了。”
周围的人都笑了,爹也笑着说:“这孩子,天天盼着买耕牛呢。”
李技术员从帆布包里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张纸,递给狗蛋:“来,叔叔教你写自己的名字,以后上学了,就能自己写名字了。”
狗蛋接过铅笔和纸,紧张得手心冒汗。
李技术员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写着 “狗蛋” 两个字。
铅笔在纸上划过,留下黑色的痕迹,狗蛋看着这两个字,心里又激动又好奇,原来自己的名字写出来是这样的。
“以后要好好上学,多认字,” 李技术员松开手,“等你学会了知识,就能帮村里干更多的事,还能帮你爹算账,看看种多少庄稼能买耕牛。”
狗蛋把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棉袄兜里,像揣着宝贝一样。
他看着眼前的人群,看着大家扛着工具往村南头的小河边走,心里忽然觉得,这个冬天一点都不冷,反而充满了劲儿,就像春天快要来了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村里天天都很热闹。
男人们都去修水渠,女人们就在家做饭,送到工地上去,孩子们也不闲着,帮着递工具、拾柴火。
狗蛋每天吃完早饭,就背着小筐去工地,帮着爹递铁锹,或者给技术员送水。
有时候二柱也来,两人一起在工地旁边的空地上认字,李技术员有空的时候,还会教他们念几句课本上的话。
水渠的进度很快,没过多久,一条长长的土沟就从村南头的小河边延伸到了地里,像一条黑色的带子,把村子和田野连了起来。
爹说,等开春解冻了,再用水泥把渠底抹上,就能通水了,到时候不管天多旱,地里的庄稼都能喝上水。
正月十五那天,村里的学堂终于盖好了。
学堂是两间砖瓦房,红砖墙,黑瓦片,窗户上装着玻璃,阳光照进去,亮堂堂的。
学堂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黄土塬小学” 五个大字,是李技术员帮忙写的,苍劲有力。
狗蛋和二柱跑到学堂门口,扒着窗户往里看。
里面摆着十几张新做的木桌木椅,讲台上放着一块黑板,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旁边还堆着几本课本。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想象着开学后坐在教室里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狗蛋,二柱,” 村支书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张纸,“这是你们的入学通知书,过了正月,你们就能来上学了。”
狗蛋接过通知书,上面写着他的名字,还有开学的日期。
他把通知书跟之前李技术员教他写名字的纸放在一起,小心翼翼地藏在书包里。
这书包里装着的,不仅是他的期待,还有爹和娘的希望,还有整个黄土塬的未来。
开学前一天,娘给狗蛋洗了澡,换上了新做的蓝布褂子,又把书包拿出来,仔细擦了擦上面的灰尘。
爹坐在炕沿上,抽着旱烟,看着狗蛋,笑着说:“明天上学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认字,以后做个有文化的人,给咱黄土塬争光。”
狗蛋点点头,把书包背在身上,在屋里走了一圈,感觉自己就像个真正的学生了。
他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想着明天就能去学堂了,想着能跟二柱一起上课,想着能学到很多知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狗蛋就醒了。
他背着书包,跟着爹往学堂走。
路上己经有不少孩子,都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往学堂去。
二柱也来了,背着他娘做的布书包,看见狗蛋,赶紧跑过来,两人手拉手一起走。
学堂门口挤满了人,老师站在门口迎接学生,村支书也来了,还带来了一面五星红旗,要挂在学堂门口的旗杆上。
当五星红旗慢慢升起来,在晨风中飘扬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了下来,眼睛盯着红旗,心里充满了敬畏。
狗蛋走进教室,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二柱坐在他旁边。
老师拿起课本,开始教大家念 “天地人,你我他”。
狗蛋跟着老师念,声音又大又亮,眼睛盯着课本上的字,心里又激动又自豪。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生活不一样了,他不仅能背着新书包上学,还能学到知识,以后就能帮爹算账,帮村里修水渠,甚至能让黄土塬变得更好。
窗外的阳光照进教室,落在课本上,也落在狗蛋的书包上。
书包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八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狗蛋心里的希望,也像黄土塬上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和力量。
放学的时候,狗蛋背着书包往家走。
路上,他看见爹和村里的人还在修水渠,水渠己经快修好了,再过几天就能通水了。
他跑过去,对爹说:“爹,今天老师教俺们念‘水’字了,还说水是庄稼的命,是咱的命。
等水渠通了水,咱的庄稼就能长得更好了。”
爹笑着摸了摸狗蛋的头:“是啊,有了水,有了文化,咱黄土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狗蛋看着爹,又看了看正在修建的水渠,心里想着: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不仅要认识更多的字,还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帮爹买耕牛,帮村里修更多的水渠,让黄土塬上的庄稼年年丰收,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黄土塬上,洒在修水渠的人们身上,也洒在狗蛋背着的书包上。
书包里装着课本和希望,在岁月的年轮里,慢慢长出新的枝芽,就像黄土塬上的庄稼,在春风和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