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3年,地月 Lagrange 点,“鸾鸟”号空天载机平台的聚变反应堆发出低沉嗡鸣。
李旭的指尖划过战术面板,上面跳动着全球地壳应力监测数据,红色警报正沿着环太平洋带呈锁链状蔓延。
作为“承影”战术机甲的首席驾驶员,这位32岁的“天行者”早己习惯与异常数据为伴,但今天的波动却带着诡异的节律——像某种巨型生物的呼吸。
“北纬30度,马里亚纳海沟西侧,应力突增200%。”
通讯器里传来宁欣的声音,这位“玄女”战机编队指挥官的语调罕见地紧绷,“‘寒光’平台传回的光谱分析显示,地层深处存在未知硅基聚合体,正在以0.3马赫的速度向上蠕动。”
李旭调出实时画面,深海探测器捕捉到的影像令他瞳孔收缩:暗褐色的海床如同被煮沸般翻滚,无数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细丝从地壳裂缝中涌出,迅速编织成网状结构。
那些细丝接触到探测器的瞬间,设备屏幕便爆出电火花,数据流变成乱码。
“各单位注意,启动南天门计划一级响应。”
指挥中心传来林嗣槐中将的指令,老将军的声音透过加密频道仍带着穿透力,“‘鸾鸟’号进入战斗部署,玄女编队升空建立警戒圈,承影机甲做好地面突防准备。
记住,三十年前‘九婴’战争的教训——未知文明从不给人类第二次机会。”
李旭快步走向机甲格纳库,冰冷的合金地面映出他左臂上的蓝色纹路——这是“天行者”的标志。
十年前那场意外的硅基孢子接触,让他获得了与机械共振的能力,却也让他成为被普通人既敬畏又排斥的“异类”。
当承影机甲的驾驶舱舱门缓缓闭合,神经接驳装置贴紧太阳穴时,他能清晰感受到机体的每一根传动轴都在与自己的脉搏同步跳动。
“李队,‘寒光’平台在菲律宾海沟发现大规模硅基集群,初步判定为‘硅基蜂巢’。”
宁欣的战机己突破大气层,玄女战机的变循环引擎在太空中留下淡蓝色尾迹,“它们在吞噬海床的硅元素,繁殖速度指数级增长。”
李旭操控机甲踏上“鸾鸟”号的弹射平台,47.2吨的机甲在力场驱动装置作用下轻盈如燕。
战术面板显示,全球己有12处地壳裂缝出现硅基活动迹象,最靠近地表的集群距离日本列岛仅80公里。
“鸾鸟”号的38台复合引擎全力运转,将这个翼展682米的庞然大物推向预定作战空域,4具高功率粒子扩散炮缓缓充能,发出幽紫色光芒。
就在此时,所有监测设备突然陷入死寂。
李旭的神经接驳装置传来尖锐刺痛,眼前闪过混乱的幻象:翻滚的岩浆、断裂的大陆架,还有无数闪烁着红光的眼睛。
当信号恢复时,菲律宾海沟的硅基蜂巢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向东京湾快速移动的巨型硅基结构体——形如多足蜘蛛,周身覆盖着能偏转能量攻击的晶体装甲。
“它们在学习我们的战术机动。”
林嗣槐的声音带着凝重,“启动‘急冻战术’,用液氮导弹限制其行动,玄女战机实施精准打击。”
16具高能脉冲激光炮同时开火,一道灼热的光束击中硅基结构体的关节部位,晶体装甲出现细密裂纹。
宁欣率领9架玄女战机组成箭形编队,超高速导弹拖着尾焰命中目标,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仅让对方停顿了0.7秒。
更令人心悸的是,受损部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再生,断裂的肢体末端涌出新的硅基细丝。
“承影机甲出击。”
李旭按下弹射按钮,机甲在大气层中划出一道白色弧线,脉冲粒子加速炮锁定目标核心,“宁欣,用激光炮撕开它的装甲薄弱点。”
玄女战机的激光速射炮形成密集火力网,硅基结构体的晶体装甲终于出现破洞。
李旭抓住机会,操控机甲跃至目标顶部,肩部导弹舱瞬间清空,同时启动机甲手部的等离子切割刃。
当切割刃刺入硅基核心的刹那,李旭突然感受到强烈的意识冲击——不是敌意,而是一种带着困惑的探询。
“停止攻击!”
他脱口而出,同时强行操控机甲后退。
这一异常举动让指挥中心陷入混乱,林嗣槐的质问声在通讯频道响起:“李旭,你在干什么?”
“它们在传递信息。”
李旭的额头渗出冷汗,神经接驳装置的蓝色纹路剧烈闪烁,“这不是单纯的生物集群,是有智慧的文明个体。”
话音未落,硅基结构体突然解体,化作无数细小的硅基孢子融入海水。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硅基活动迹象同步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李旭的机甲悬停在东京湾上空,战术面板显示,刚才的意识冲击中夹杂着一段重复的脉冲信号,经破译后只有三个词:“共生?”
“掠夺?”
“警戒。”
“立即回收所有作战单位,进行全面消杀。”
林嗣槐的指令打破沉默,“李旭,立刻返回‘鸾鸟’号接受检查。”
机甲返回格纳库时,李旭发现自己的蓝色纹路竟加深了几分。
他看着战术面板上那段诡异的脉冲信号,突然想起十年前接触硅基孢子时的幻象——那些红光眼睛背后,似乎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这仅仅是碳基与硅基文明的第一次交锋,南天门计划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