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梧桐叶叠成满分十月的风裹着糖炒栗子的香气漫进教室时,月考倒计时牌上的“3”正被值日生用红粉笔重重描了一遍。
邱莹莹趴在课桌上数窗台上的蜗牛,后桌的小棠用圆规戳她后背:“别装了,你上次给汤伟讲导数时,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三个洞——他今天问你立体几何,你耳朵都红了。”
“谁、谁红了!”
邱莹莹抓起橡皮砸过去,正撞见汤伟抱着一摞作业本从门口进来。
他今天穿了件浅蓝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一截晒得微褐的皮肤,校服领口别着枚银色校徽,在秋阳里闪了闪。
“数学老师让我把上次的错题本发下去。”
他把作业本放在讲台上,转身时却往邱莹莹桌里塞了张折成青蛙的便签纸。
她借捡笔的动作展开,上面是他歪歪扭扭的字迹:“放学别走,我有样东西给你看。”
------放学后的梧桐树下,落叶比开学时厚了一倍。
邱莹莹踩着满地碎金般的叶子,看汤伟蹲在树根旁,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玻璃罐。
“奶奶出院前让我腌的糖桂花。”
他推了推眼镜,耳尖泛红,“她说你煮的小米粥甜,要是再配上这个,能香到隔壁病房的老太太都来敲门。”
玻璃罐里浮着星星点点的金黄,像把秋天的阳光熬化了装进去。
邱莹莹凑过去闻,甜丝丝的香气裹着桂花瓣的清苦,和记忆里医院走廊的味道重叠——那天她给奶奶喂粥时,奶奶也是这样笑着说“甜得人心尖儿颤”。
“我、我给你带了数学卷子。”
她慌忙从书包里抽出张卷子,“上次你问我的那道圆锥曲线题,我又想了种解法……”汤伟的眼睛突然亮起来。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写满批注的草稿纸,最上面那张画着只戴眼镜的小企鹅,圆肚子上写着“邱莹莹专属解题法”:“你看,这里用参数方程是不是更简单?”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梧桐叶铺就的地毯上。
邱莹莹跟着他的笔尖在草稿纸上移动,忽然发现他每道题的空白处都画着极小的梧桐叶——有的夹着公式,有的圈着易错点,还有一片叶背写着:“致邱莹莹的第2封信——今天的云像你煮的小米粥。”
“这些叶子……”她指着其中一片。
“都是这棵树上的。”
汤伟摸着树干上的疤痕,“奶奶说,梧桐树每年秋天都会掉旧叶子,可新叶子会在老位置长出来。
就像……”他突然停住,喉结动了动,“就像有些话,说一遍不够,要写在叶子上,等它落进你脚边的时候,再捡起来听。”
邱莹莹的心跳声突然变得很响。
她弯腰捡起脚边一片梧桐叶,叶背果然有行铅笔字:“致邱莹莹的第3封信——你今天低头时,发梢扫过我手背的触感,像桂花瓣落在糖罐里。”
是今天下午课间,她借尺子时不小心蹭到他手背的瞬间。
------月考那天的晨光特别亮,把教室的瓷砖照得发白。
邱莹莹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盯着试卷上的立体几何题发愣。
草稿纸画了三遍辅助线,可最后一问的角度怎么算都不对。
她下意识摸向笔袋,却摸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是汤伟今早塞进来的,一片夹在数学笔记里的梧桐叶。
叶背的字迹在眼前模糊又清晰:“第4封信——辅助线要画成企鹅的嘴,尖尖的,就能戳破难题啦。”
她噗嗤笑出声,笔尖在图上轻轻一勾,原本纠结的角度突然变得清晰。
交卷铃响时,她看见汤伟从最后一排探过头,朝她比了个“耶”的手势——他校服领口还沾着早餐吃的芝麻,像落了粒星星。
------成绩公布那天,班主任举着成绩单站在讲台上:“汤伟同学,数学118分,进步显著!”
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邱莹莹盯着自己卷子上的132分,偷偷瞄向斜前方的汤伟——他正低头整理错题本,耳尖红得像颗被晒透的樱桃。
小棠用胳膊肘捅她:“快看!
汤伟的卷子上有片梧桐叶!”
她眯起眼。
果然,在汤伟最后一道大题的空白处,躺着片干枯的梧桐叶,叶背用铅笔写着小小的字:“致邱莹莹的第5封信——这次换我当被你戳破的难题。”
放学时,邱莹莹在教室后门堵住正要溜走的汤伟。
她晃了晃手里的玻璃罐:“糖桂花还剩半罐,奶奶说要教我做桂花糕。”
“我、我奶奶说她会揉面。”
汤伟的手指绞着书包带,“她还说……说什么?”
“说下次月考,要我们一起去看梧桐叶。”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是几片完整的梧桐叶,“我捡了不同位置的叶子,等它们落进你脚边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就知道什么?”
风突然大了些,吹落头顶的梧桐叶。
汤伟伸手接住一片,轻轻放在她掌心。
叶背的字迹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就知道,那些藏在叶子里的信,终于要写成‘我们’了。”
邱莹莹望着他眼镜片后的眼睛——那里有整个秋天的阳光,有梧桐叶的影子,有她画过的企鹅,有他煮的红豆粥,还有所有没说出口的、正在发芽的心事。
她弯腰捡起脚边一片叶子,和他手里的那片轻轻碰了碰。
“好。”
她说,“等它们叠成爱心,我们就一起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