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月照青枫浦

第1章 春江花月夜

发表时间: 2025-09-30
神龙元年,春。

苏州城外,春江蜿蜒如带,夹岸桃李芳菲,在渐次弥漫的暮色里氤氲成一片温柔的霞霭。

江面被最后一抹夕阳染上粼粼金红,水鸟掠波,归帆点点。

及至夜幕轻垂,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攀上柳梢,清辉洒落,江流宛转,仿佛为这江南水乡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轻纱。

今夜,春江畔的“望江楼”格外热闹。

苏州城的才子名媛齐聚于此,正是为了一年一度的春江诗会。

丝竹管弦之声隐约可闻,楼内灯火通明,笑语喧阗。

沈家马车抵达时,诗会己开场片刻。

丫鬟轻扶着一只素手掀开车帘,沈清辞缓步而下。

她身着月白绣淡紫兰花纹的襦裙,外罩一件浅碧色薄纱披风,乌黑的秀发简单绾成少女式样,只簪了一枚莹白的玉簪,清丽得宛如这月下初绽的一枝玉兰。

她抬眼望向灯火阑珊的望江楼,眸中带着几分对盛景的欣赏,却并无寻常闺阁女子初临此等场合的怯懦与好奇,只有一种沉静的书卷气。

“小姐,我们快些进去吧,听说柳家小姐早己到了,正出风头呢。”

贴身丫鬟采薇在一旁轻声催促。

沈清辞微微颔首,唇角含着一抹浅笑:“不急,且让他们先热闹着。”

她目光流转,更多是落在楼外这无边春江月夜之上。

江风拂面,带着水汽与花香,远处潮水轻轻拍打岸石,发出规律而宁静的声响。

这般景致,比那楼内的喧嚣更得她心。

她自幼习读诗书,尤爱前朝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每每诵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便觉心胸开阔,神思遨游。

眼前之景,虽非海上,但这江月交汇的意境,己是极为贴近诗中了。

进入楼内,自是引来一番注目。

沈家乃苏州望族,沈清辞的才貌亦是远近知名。

她与相熟的几家小姐见了礼,便安静地坐在安排好的位置上,听着场中诸人或吟咏春色,或赞美明月,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吏部尚书之女柳如烟果然大放异彩,一首咏牡丹的诗作,辞藻华丽,引得满堂喝彩。

她目光扫过沈清辞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矜傲。

诗会行至中场,主持人提议以“月”为题,即兴赋诗一首,不拘格律,但求意境新颖。

众人纷纷响应,却少有能真正跳出窠臼者。

轮到沈清辞时,她本欲推辞,但见主持人殷切目光,又瞥见窗外江月皎然,心中微动,那股对《春江花月夜》的挚爱悄然涌上。

她起身,步履从容地行至楼台边,凭栏而立,让清冷的月辉洒满周身。

略一沉吟,她清越的声音便如珠玉落盘,缓缓响起,吟出的并非全新诗作,而是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化入眼前实景,信手拈来的一首七绝:“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但使明月逐潮至,千里相思共月明。”

她巧妙化用原诗意象,又融入了一丝淡淡的、属于少女的幽思。

诗句清丽空灵,更难得的是与眼前景、心中情完美契合,仿佛这春江月夜本该配有如此诗篇。

楼内一时静默,旋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

就连方才志得意满的柳如烟,也微微变了脸色。

无人留意到,在望江楼外侧临江的一处阴影里,一人一马悄然驻足。

陆景渊风尘仆仆,一身玄色暗纹劲装,外罩墨色披风,正是奉旨回京述职,途经苏州。

连日的奔波让他眉宇间带着倦色,本想寻处安静地方歇脚,却被这诗会灯火与隐约传来的诗词声吸引。

他本不喜喧闹,正欲离去,却恰在此时,听到了那把清越如泉吟的女声,以及那首仿佛为这月夜江潮而生的诗。

尤其最后两句,“但使明月逐潮至,千里相思共月明”,让他心中蓦然一动。

他常年驻守边关,见惯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何曾听过如此清婉灵动、又暗含辽阔相思的江南诗音?

诗中化用的那份对人生宇宙的叩问与深情,与他私心最爱的那首《春江花月夜》一脉相承。

他不由自主地勒住马缰,抬眸向楼台望去。

月光如水,清晰地勾勒出凭栏而立的那道倩影。

女子身姿窈窕,侧颜在月华下显得格外柔美宁静,仿佛与这月色、这江潮融为一体。

她吟诵完毕,微微侧首,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他所在的暗处。

陆景渊看不清她的具体容貌,却能感受到那股沉静脱俗的气质,以及诗中流露出的不凡才情。

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楼内的喧哗赞叹似乎都己远去,他耳中只回荡着那几句诗,眼中只余那月下清影。

惯于握剑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缰绳。

他忽然觉得,这江南的春夜,原来并不只有软风暖香,还有一种能触动心底最柔软处的力量。

“将军?”

身旁的亲卫低声询问,“是否要寻驿馆歇息?”

陆景渊回过神,目光却仍停留在楼台方向,片刻后,低声道:“暂且不急。”

他忽然想认识一下,能吟出这般诗句的女子。

而楼台之上,沈清辞似有所感,觉得仿佛有一道专注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她下意识地再次转头,望向那片暗影幢幢的江岸,却只见柳枝摇曳,月影婆娑,并无他物。

她只当是错觉,微微摇头,将心中那丝异样拂去,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楼内的诗酒风流之中。

江潮暗涌,明月无声,仿佛在静静注视着这即将开始的、因诗而起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