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深蓝的天幕下,江城大学的理学院实验楼悄然沉入黑暗。
楼内灯火零星,只有一间微光常亮。
林亦辰独自坐在化学实验室,黑板上还残留着下午的公式,他却早己神游于更深层的思索之中。
他轻敲桌面,指尖有节奏地敲打着,像在计量着时间,也像在推演某种复杂的概率模型。
台灯下,他的眼神专注而冷静,眼中却有隐隐的狂热。
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启动“极限理智实验”的契机。
实验对象的选择,是整个计划的起点,也是最隐秘、最危险的一步。
林亦辰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学生们的名字和简要特征,旁边还有他自己设计的“理智指数”和“情感波动”曲线图。
他在寻找一种平衡——既要保证实验对象对自身影响最小,又要确保实验的极限变量足够挑战人类的神经极限。
“目标……必须是我能完全掌控的。”
林亦辰低声自语,笔尖在名录上慢慢滑动。
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周昱”这个名字上。
周昱,数学系大三,安静内向,成绩优异。
更重要的是,周昱性格温和,从不与人起争执,极易信任他人。
林亦辰与他在学术讨论中有过数次合作,周昱对他有着近乎盲目的崇拜——这正是林亦辰想要的。
他嘴角微微上扬,拨通了周昱的电话。
“亦辰学长?”
电话那头传来周昱略带紧张的声音。
“周昱,最近有个项目实验需要你帮忙,主要是测试人的注意力极限。
你有兴趣吗?”
“呃,当然有!
学长的实验我肯定参加!”
林亦辰满意地挂断电话,做了最后的记录:实验对象一号——周昱,明日十点,初步实验。
他合上笔记本,长舒一口气。
计划在一点点推进,他的理智和疯狂也在一点点交织。
与此同时,理学院的另一间自习室里,韩哲正伏在笔记堆里奋笔疾书。
他是林亦辰的同班同学,也是为数不多能和林亦辰在学业上争锋的对手。
今夜他却有些心不在焉。
从上周开始,林亦辰总是独来独往,甚至连平时例行的课题讨论都推辞了。
韩哲敏锐地捕捉到林亦辰的变化——那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仿佛一头猎豹在蛰伏,等待猎物自投罗网。
“他在策划什么?”
韩哲皱眉思忖,心底隐隐有种不安。
……第二天上午十点,实验室内气氛凝重。
林亦辰早早准备好实验装置,桌上摆着一台脑电波仪、几份心理测试量表和一副特制的噪音耳机。
他面带微笑,耐心地为周昱讲解实验流程。
“我们的目标是测试在极端环境下,人的注意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变化。
你只需要按照我的要求完成每一步任务,别担心,有我在。”
周昱紧张地点头。
林亦辰递给他一杯温水,手法温和,语气亲切。
实验开始。
林亦辰先让周昱戴上脑电波仪和耳机,随后调出一组复杂的数学推理题,每隔五分钟便调高耳机噪音的分贝。
周昱一开始还能流畅地答题,但随着噪音逐渐变成令人烦躁的刺耳杂音,他的手心开始冒汗,呼吸也急促起来。
林亦辰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观察周昱的反应。
每当周昱露出痛苦的神情,他都会用温和的语气鼓励:“再坚持一下,很快就结束了。”
实验持续了西十分钟,周昱终于撑不住,摘下耳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学长,我有点头晕……”林亦辰递上一条毛巾,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容,眼底却是冷静的分析。
他快速填写着数据:***阈值提高到第七级,出现明显情绪波动,但理智判断尚可维持。
“做得很好,周昱。”
林亦辰的声音低沉有力,“你帮了我很大的忙。
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不用来了。”
周昱点点头,像完成任务的小学生,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神情离开了实验室。
林亦辰目送他离开,转身将所有数据汇总进笔记本。
他的指尖微微颤抖,兴奋、满足,还有一丝隐秘的不安。
极限理智的边界,正被他一点点撕开。
就在这时,实验室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林亦辰敏锐地察觉到,立刻收起所有数据,恢复成平静的模样。
门被推开,韩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亦辰,你在忙什么?”
韩哲的目光在桌上的仪器和厚厚的笔记本间游移。
“只是一些常规实验。”
林亦辰淡然一笑,神情自若,“怎么了?”
韩哲没有首接回答,他缓步走进实验室,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桌面上的每一样东西。
他感觉到一股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林亦辰的实验,绝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需要帮忙吗?”
韩哲盯着林亦辰的眼睛,试图从中读出什么。
林亦辰微微一笑,像往常一样随和:“不用了,快结束了。”
韩哲点点头,转身离开,却在门口顿住脚步。
他回望林亦辰,眼神中多了一丝警惕和探究。
林亦辰依旧面带微笑,心底却警铃大作。
韩哲己经开始怀疑了。
夜色渐深,实验室内外,各自的思绪在无声中碰撞。
林亦辰的极限理智实验才刚刚拉开序幕,危险与未知,悄然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