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老城区的雪总比别处落得更沉,砖缝里的冰棱冻了半旬,还没等化透,暗河的水汽就裹着冷意往巷子里钻。
林默的侦探社窗棂蒙着层薄霜,他指尖的黄铜“拾”字徽章又开始发烫——这热度从上周摸到明代金印暗格里的羊皮卷就没断过,连左手那道旧疤都跟着发紧,像有什么秘密在皮肤下拱动。
没人知道这枚徽章藏着多少过往:是三年前滨江仓库案里失踪的老郑留下的线索?
是“拾光会”成员袖口藏不住的标记?
还是父亲十年前临终前,攥在手里却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牵挂?
当罗广的浮尸顺着暗河漂来,指甲缝里的深蓝色纤维、尸检报告里的青黑色肝部、还有纸条上歪扭的“永安号”字样,像一张网,把老城区的秘密、失踪的文物、甚至孩子的白血病都缠在了一起。
在林默推开暗河废弃水闸的前一夜,老城区的月亮躲了整宿,巷口的黑影、发烫的徽章、羊皮卷上的水系图,都在预示着:这场关于“拾光会”的追查,从来不止是找文物——是找老郑的下落,是找父亲死亡的真相,更是找藏在暗河底、能毁掉整个老城区的“炸弹”。
而你,从一开始就跟着林默踩在雪地里,每一步都离真相更近,也离危险更近……接下来跟观众老爷们来点互动,第西章我们出答案。
1. 问题:“拾光会”要羊皮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找“永安号”上的文物,还是另有阴谋?
2. 问题:穿黑色风衣、左手有疤痕的人,会不会就是失踪的老郑?
如果不是,他为什么会有老郑的警徽?
3. 问题:林默父亲给林默留左手疤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林辰说的“最值钱的文物”会是什么?
4. 问题:“拾光会”还有残余势力吗?
如果有,他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
第一章:浮尸与发烫的徽章老城区的积雪还没化透,巷口的冰棱垂在砖墙上,像一把把冻硬的刀。
林默坐在侦探社的旧木桌前,指尖捏着那枚从张警官身上搜出的黄铜“拾”字徽章——自从上周从明代金印暗格里取出那张泛黄的羊皮卷,这枚徽章就总在夜里发烫,烫得他左手的疤痕都跟着发紧。
“羊皮卷上的水系图,比对上老城区的地下管网了。”
默晓推过来一张叠得整齐的打印纸,指尖沾着淡淡的墨香,“你看这里,标着‘永安’的位置,正好在暗河主干道的转弯处。”
她的指甲在“永安”两个篆字上点了点,“而且法医那边刚来电,今早有人在暗河入江口发现了浮尸,尸体指甲缝里夹着这个。”
透明证物袋里,一缕深蓝色的纤维蜷在角落,像根被水泡皱的丝线。
陈野推门进来时带了股冷风,警帽上的雪粒落在地上,很快化成小水痕:“浮尸身份确认了,叫罗广,之前在滨江仓库当看守,三年前案发后就失踪了。”
他把尸检报告拍在桌上,“致命伤是颈部穿刺,但体内检出了一种未知毒素,肝部都变成青黑色了。”
林默捏着徽章的手指顿了顿——罗广这个名字,周明上周作证时提过,说他当年是“拾光会”安插在仓库的眼线,后来因为分赃不均跑了。
他起身抓过外套:“去现场。”
暗河入江口在老城区最东边,枯水期的河床***着黑褐色的淤泥,浮尸己经被抬走,只留下一圈用白石灰画的轮廓。
岸边的芦苇丛里,林默弯腰捡起一张揉皱的纸,纸上印着淡绿色的油墨痕迹,是“拾光会”特有的标记,只是这次的标记边缘多了几道波浪纹。
“罗广死前应该在跟人交易。”
默晓蹲在淤泥里,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碎瓷片,“这是清代青花的瓷片,上面有被酸腐蚀的痕迹,跟滨江仓库失踪的那批文物特征一致。”
陈野的对讲机突然响了,里面传来急促的声音:“陈队,罗广家出事了!
他女儿被人绑了,留了张纸条,说要拿‘永安号’的线索换!”
林默的心脏猛地沉了一下。
他摸出手机,翻出罗广的资料——照片里的男人笑得憨厚,怀里抱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备注写着“女儿罗晓,6岁,患白血病”。
赶到罗广家时,客厅的地板上留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字迹歪歪扭扭:“明晚八点,暗河废弃水闸,带羊皮卷来,少一个人都撕票。”
纸条右下角,同样印着淡绿色的波浪纹标记。
默晓盯着纸条皱起眉:“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有羊皮卷?”
林默没说话,指尖又触到了口袋里发烫的徽章。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积雪的巷口——一个穿黑色风衣的人影一闪而过,那人左手手腕的位置,似乎有一道和他一模一样的疤痕。
“你觉得,罗广真的是因为分赃不均跑的吗?”
林默突然转头问陈野。
陈野愣了一下:“周明是这么说的……他在撒谎。”
林默指着尸检报告里的一行字,“罗广的银行卡里,上个月刚有一笔二十万的转账,收款方是儿童医院。
他不是为了分赃,是为了给女儿治病,才跟‘拾光会’做交易的。”
夜里,侦探社的灯亮到很晚。
默晓在电脑前比对纤维样本,陈野在联系警力布控,林默则坐在桌前,盯着羊皮卷上的“永安号”发呆。
他想起三年前,同事老郑失踪前,也曾拿着一枚一样的黄铜徽章,说要去查“拾光会”的线索,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你说,罗广会不会知道老郑的下落?”
默晓突然问。
林默抬头,正好看到窗外的月亮躲进云层,老城区的屋顶在夜色里变成黑色的剪影。
他摸了摸左手的疤痕,那里还在隐隐发烫:“明天去水闸,就知道了。”
(互动提示:你觉得“拾光会”要羊皮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找“永安号”上的文物,还是另有阴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