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林薇的生活里多了一件心照不宣的期待。
她依旧每天按时上下班,打理书店,只是总会在整理旧书区时,不自觉地多停留一会儿。
她没有再翻开那本《小王子》,仿佛那里面夹着的不是一张画,而是一个需要被小心翼翼守护的秘密。
她开始更频繁地在窗台前停留。
她会换着花样摆放窗台上的小摆件,今天把陶瓷兔子转到面朝左边,明天又在旁边加一个小小的玻璃罐。
她像在发送摩斯密码,每一个细微的变动,都带着试探的意味。
而楼下的陈默,显然接收到了这些信号。
他发现,只要他工作室的灯在晚上十点准时亮起,六楼的灯光就会多亮半个小时。
如果他某天提前关灯,那扇窗户也会很快陷入黑暗。
这种无声的呼应,像一种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默契,在格子般的老楼里悄悄滋长。
周五下午,书店里没什么顾客。
林薇正坐在收银台后看书,门口的风铃叮当作响。
她抬起头,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走了进来。
是他。
那个住在一楼的男人。
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手里拿着一杯咖啡,眼神有些闪躲,似乎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该进来。
林薇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她下意识地低下头,假装继续看书,手指却紧紧攥住了书页。
她听到他的脚步声在书架间移动,很慢,很轻。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停在了推荐书架前。
林薇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看过去,只见他正拿着一本书,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又过了几分钟,风铃再次响起,他离开了。
林薇松了口气,却又莫名地有些失落。
她站起身,走到推荐书架前,想看看他刚才在看什么。
然后,她发现了。
在推荐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本书不是她放的,她记得早上整理时,这本书还在文学区的角落里。
书的扉页上,用铅笔写着一行字,字迹和那张画上的很像,同样带着点拘谨:"有些信号,需要很久才能等到回应。
"没有署名,也没有指向任何人。
但林薇知道,这是给她的。
她拿起这本书,指尖拂过那行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酸又软。
她把书抱在怀里,走到窗边,看向一楼的工作室。
窗帘拉开了一条小缝,她隐约能看到里面那个清瘦的身影,正低头看着电脑,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林薇笑了。
她回到收银台,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放在手边。
然后,她拿出手机,点开了通讯录里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的对话框,输入了一行字:"如果有人用很奇怪的方式给你发信号,你会怎么回应?
"想了想,她又删掉了,换成了另一句:"我好像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的信号。
"这次,她按下了发送键。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也洒在林薇带着笑意的脸上。
这个格子一样的世界里,那个微弱的信号,终于有了回响。
第三章到这里就结束了。
他们的互动越来越近了,要不要我帮你写第西章,让他们在某个契机下,进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