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开始刻意“制造”偶遇。
她把闹钟调早十分钟,只为了在食堂门口碰到江叙——他总是七点十五分准时出现在食堂,买两个肉包和一杯原味酸奶,然后坐在靠窗的位置吃。
林知夏会端着餐盘,假装找位置,绕到他旁边的桌子坐下,耳朵却竖得老高,听他和陈也聊天。
“江叙,你昨天那道竞赛题解出来了吗?”
陈也的声音很大。
“嗯,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快一点。”
江叙的声音很稳。
林知夏咬着包子,在心里默默记下“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准备回去查课本——虽然她现在还看不懂,但她想离他的世界近一点。
有一次,林知夏端着餐盘经过江叙的桌子,不小心撞洒了一点番茄汤,溅在江叙的校服裤子上。
她慌得差点把餐盘扔了:“对不起对不起!
我帮你洗!”
江叙却摇了摇头,从书包里拿出纸巾擦了擦:“没事,干了就好。”
陈也在旁边笑:“江叙,你这裤子可是新的,就这么算了?”
江叙瞪了陈也一眼,又看向林知夏:“真没事,下次小心点。”
那天下午,林知夏特意去小卖部买了包原味酸奶,趁江叙不在座位,偷偷放在他桌角。
酸奶盒上贴了张便利贴,写着“赔你的裤子”。
晚自习时,江叙把酸奶递了回来,便利贴换了一行字:“酸奶很好喝,裤子没脏,不用赔。”
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酸奶盒,歪歪扭扭的,像他第一次画笑脸时的样子。
“数学薄弱帮扶小组”的报名通知贴出来时,林知夏几乎是立刻就填了表。
夏晓语在旁边调侃:“林知夏,你是不是为了江叙才报名的?”
林知夏的脸瞬间红了:“我就是数学不好,想补补。”
可只有她知道,她是想多见见江叙——哪怕只是在小组讨论时,能近距离看他解题的样子。
第一次帮扶小组在周三晚自习,林知夏提前十分钟到了教室。
江叙己经在里面了,正低头整理资料,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林知夏选了个靠后的位置,刚坐下,陈也就凑过来:“同学,你也是来补数学的?
我跟你说,江叙讲题可清楚了,就是有时候太严肃。”
林知夏没敢接话,只是点了点头。
江叙抬头时,刚好撞见她的目光,他愣了一下,又很快移开,却把手里的资料往她方向推了推:“先看看上次的错题,有不懂的标出来。”
讨论开始后,江叙讲题的样子和平时判若两人。
他会把复杂的步骤拆成小块,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有人没听懂,他会耐心地再讲一遍,声音放得很轻。
轮到林知夏提问时,她紧张得把“函数单调性”说成了“函数机单调性”,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轻笑。
林知夏的脸瞬间红到耳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这时,江叙突然开口:“没关系,我第一次学的时候,把‘导数’说成‘倒数’,被老师笑了半节课。”
他的声音很稳,带着安抚的力量,教室里的笑声渐渐停了。
江叙把自己的草稿纸推到林知夏面前,上面画了个小小的笑脸,眼睛是两个弯弯的括号,嘴角还翘着,只是笑脸旁边被划了一道浅浅的线。
“这道题的关键在判断定义域,”他指着草稿纸,“你再试试,不会的话随时问我。”
林知夏盯着那个被划掉一半的笑脸,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她握着笔,认真地算题,偶尔抬头看一眼江叙的侧影,觉得晚自习的灯光都变得温柔起来。
陈也在旁边撞了撞江叙的胳膊,挤了挤眼睛,江叙却假装没看见,只是在林知夏抬头时,飞快地移开视线,耳尖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