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前面简要讲述了一些我艾崮村的抗战故事(村里老人讲日本鬼子的故事 和 村里老人讲我村与八路军一起打鬼子的故事)。
本文长篇内容记叙了艾崮村里血战的故事。
请读者注意,本文内容非我所作,源自其他人写的记事,但具体作者不详。
我进行了排版,基本内容没有变化,在此发布,勿使后人忘记过去,并缅怀先烈。
以下为本文正文。
)俗话说“五岳泰山为尊,五镇沂山为贵。”
人们称谓山东省临沂市为沂蒙山区。
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共产党人、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人们都知道,沂蒙山区有一条大河,它的名字叫沂河。
人们往往不知道,沂蒙山区还有一条大河,它的名字叫蒙河。
人们往往不知道,沂蒙山区还有一座大山,它的名字叫沂山。
人们都知道,沂蒙山区有一座大山,它的名字叫蒙山。
本文记述的,就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上艾崮村”的一段抗日往事。
上艾崮村是偎依在蒙山怀抱中的九顶铁叉莲花山脚下的一座不起眼的小村庄。
(一)党中央毛主席派人来夏历丁丑年。
除夕。
天气格外寒冷,北风呼啸,寒风如刀,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野蛮日寇的魔爪伸进了鲁南人民的口袋,野蛮日寇的铁蹄踏进了鲁南这块古朴、富饶的土地上。
那时,日本鬼子所到之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这时来了一人,英武中透着灵气,文雅中显***风。
看年龄,三十多岁儿。
身穿蓝布长衫。
此人是个大高个,瘦长脸,两眼炯炯有神。
他就是党代表,“七支钢笔进山东”中的一支钢笔唐桂林同志。
据中国共产党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上艾崮村支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卢贞发同志(1944---1947年间在任)介绍,1938年初,党中央、毛主席向山东派遣唐桂林、赵镈等七位便衣侦察员,当时称为“七枝钢笔进山东”。
唐桂林、赵镈等七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在山东这块宝地上战斗、生活一个阶段后,全部壮烈牺牲。
唐桂林同志来到当时的沂南县高里河南十一区工作。
赵镈同志来到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