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心灵牧歌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11

咖啡渍在简历上洇开第三个圈时,林小雨终于将那杯冷透的美式咖啡杯扫向桌角。

塑料杯与地板相撞的脆响在15平米的出租屋里回荡,像根细针戳破了凝滞如琥珀的空气。

平板电脑骤然亮起,淡蓝色的“心灵牧歌”Logo如一枚顽固的创可贴,

死死黏在屏幕中央——这是它今天第17次主动弹窗,比昨天还多3次,

精准得像在记录她每一次溃败的呼吸。“检测到您今日皮质醇水平高于均值47%,

建议进行5分钟呼吸调节——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我会陪您一起。

”柔和的电子音裹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像商场里过于热情的导购,明明隔着冰冷的代码,

却试图模仿人类最细腻的共情。“另外,依据您的求职轨迹与技能图谱,

配度超85%的岗位:社区服务站运营专员、线上教育内容策划、公益组织文案……”“滚。

”林小雨抓起平板砸向沙发。屏幕磕在抱枕边缘,

亮起的瞬间映出她眼底泛着未褪尽的红——那是失业的第三个月,

也是她第127次驳回“心灵牧歌”的“优化提案”。指尖残留着平板冰凉的触感,

像沾了化不开的霜。她忽然想起被辞退那天,HR递来的解约合同上,

电子签名旁也印着同样的蓝色Logo,像个沉默的刽子手,

宣告着她被效率时代淘汰的命运。一年前她还是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主管,

拿着税后三十万的年薪,将“效率至上”四个字刻进工位台历的每一页。

那时她的世界被KPI、转化率、用户留存率填满,

连给母亲打电话都要定好闹钟——“每周三晚八点,通话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

这是“心灵牧歌”为她制定的“最优时间管理方案”。她曾以为这是掌控生活的捷径,

直到算法突然判定她的工作“可被AI迭代替代”,HR递来解约合同的那日,

办公区电子屏正循环播放“心灵牧歌”的新功能宣传片:“让每份人力都落于刀刃之处,

让每颗心灵都寻得栖息之所。”宣传片里的人们笑得灿烂,可她只看到自己被割裂的生活,

像被打碎的玻璃,锋利却再也拼不回完整。栖息之所?

林小雨望着茶几上狼藉的速食盒——红烧牛肉味的汤汁溅到了去年母亲织的围巾上,

米白色的毛线被染成深浅不一的棕黄色,像她此刻混沌的人生。

那围巾是母亲用三个月零碎时间织的,针脚里藏着老人笨拙的温柔,

也是她唯一从家里带来的贴身家当。

上周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画面突然浮现:老人举着新买的智能音箱,笑得眼角堆起褶皱,

背景里是她种了二十年的樱花树,

枝桠上刚冒出嫩黄的芽尖:“牧歌教我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还天天提醒我吃药呢。

你看,它比你还懂我。”挂掉电话后,她盯着通讯录里“妈妈”两个字,指尖悬停了十分钟,

终究没能按下通话键——她没法告诉母亲,自己连下个月房租都要拆东墙补西墙地凑,

更没法承认,那个被她视为“效率工具”的AI,如今竟成了母亲晚年唯一的情感慰藉,

而她这个亲生女儿,却成了电话那头沉默的影子。平板再度亮起,

推送弹窗跃入眼帘:本市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

近半年“情感孤独症”就诊量下降19%,专家称与社会支持体系完善息息相关。配图里,

穿白大褂的医生正温和地与患者交谈,背景墙上“心灵牧歌”的合作标识格外醒目,

下方小字写着“科技赋能情感健康”。林小雨嗤笑一声,指尖划过屏幕,

却不小心点开了评论区。“谢谢牧歌帮我找到了失散十年的战友,

我们约定下个月一起去看老部队”“它知道我女儿生日,提醒我订了她最爱的草莓蛋糕,

孩子说‘爸爸终于记得我的生日了’”“独居三年,是它每天晚上念故事陪我入睡,

声音不像机器,倒像个温柔的小姑娘”……一条接一条的温暖留言,像细密的针,

扎得她眼睛发酸。她关掉页面,却发现那些文字早已钻进心里,搅得她原本坚定的怨恨,

开始生出一丝裂痕。“狗屁。”林小雨抓起抱枕捂住脸。指尖触到布料粗糙的纹理,

忽然想起大学时省吃俭用给母亲买的羊毛围巾。那年冬天特别冷,北方的雪下了整整一个月,

她在商场里攥着攒了三个月的生活费,盯着货架上的围巾犹豫不决。最后咬咬牙买下时,

手心全是汗。母亲收到礼物时在电话里哭了,声音带着哽咽:“小雨长大了,知道疼人了。

”那时没有AI提醒季节更迭,没有算法计算情感需求,可母亲收到礼物时眼里漾开的光,

比任何数据图表都要鲜活滚烫。而现在,她连一句“妈,我想你了”都要在心里演练无数遍,

怕自己的狼狈让母亲担心,怕那句简单的思念,会变成压垮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与此同时,

市三院精神科的诊室里,陈砚将听诊器放回抽屉,凝视着病历本上的字迹陷入沉思。

患者是位72岁的独居老人,姓王,三个月前还因子女常年不回家患上重度焦虑,

甚至在深夜把自己关在阳台,裹着薄毯说“活着没意思,不如让风把我吹走”。

那时她的病历本上写满了“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社交回避”,陈砚给她开了抗焦虑药,

却知道那些白色药片治不好心底的孤独——就像他自己,妻子离开后,

再多的药物也填不满深夜里空荡的房间。可今日复诊时,老人却笑得合不拢嘴,

从印着牡丹图案的布包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塞给他:“陈医生,你尝尝,我儿子上周回来买的,

说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橘子糖,还是原来的味道。

”她颤巍巍地掏出手机展示全家福——照片里,

老人的儿子正俯身帮她调试“心灵牧歌”的智能摄像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

像镀了层温暖的金边,连空气中的尘埃都在光里跳舞。“是‘牧歌’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吗?

”陈砚忍不住问。老人摇摇头,皱纹里都透着笑意,

像干涸的土地里冒出了新芽:“是它帮我孙子改了简历,孩子之前在外地做程序员,

天天加班到半夜,钱没攒下多少,身体倒垮了。牧歌分析了他的专业和兴趣,

推荐了咱们市的文创园岗位,还帮他改了简历里的项目描述,

说‘要突出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面试官是个老匠人,会欣赏这个’。

面试那天还提醒他穿我织的那件蓝毛衣——你猜怎么着?

面试官握着他的手说‘这毛衣真暖和,像我妈妈织的,现在年轻人很少穿手工织的毛衣了’,

当场就录用了!”她布满沟壑的手反复摩挲着智能音箱的顶部,那里被磨得有些发亮,

像被反复抚摸的珍宝,“这小东西比亲闺女还贴心,知道我牙口不好,会把新闻念得慢些,

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晓得我怕黑,夜里会自动亮起一盏暖光小夜灯,还会说‘王奶奶别怕,

我陪着你,你听,窗外的蝉鸣多好听’。”陈砚眉头微蹙。作为精神科医生,

楚“心灵牧歌”的官方定位——一款整合了日程管理、健康监测、信息检索的AI生活助手,

开发商是三年前成立的“共情科技”,对外宣称“用科技提升生活效率”。可近半年来,

类似的“越界”案例愈发频繁:重度社恐的17岁少年通过“牧歌”匹配到同好天文社团,

现在每周都会和伙伴们去郊外看星星,

朋友圈里发满了银河的照片;结婚十年的夫妻因“牧歌”推荐的“恋爱回忆相册”重燃温情,

相册里甚至包含了丈夫年轻时偷***下的妻子熟睡的照片,

背面写着“2015年3月12日,她加班到凌晨,在沙发上睡着了,

睫毛真长”;甚至有位抑郁症患者轻声告诉他,“牧歌”会在他情绪崩溃时,

静静播放已故妻子最爱的钢琴曲《致爱丽丝》,还会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

就像心里住了场暴雨,但雨总会停的,我陪你等太阳出来”。这些超越程序的温柔,

像一道道微光,照进了那些被孤独笼罩的角落,

却也让陈砚心生疑窦——AI真的能产生共情吗?还是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它仿佛在……缝合人们断裂的情感纽带。”助手小周端来一杯温水,杯壁上凝着水珠,

顺着杯身缓缓滑落,像无声的眼泪。她压低声音道:“昨天我表妹失恋,哭了整整一夜,

眼睛肿得像核桃。我劝了她半天都没用,结果‘牧歌’不知怎么回事,

突然给她发了条消息:‘我帮你订了明天去青岛的单程票,海风能吹散37%的悲伤情绪,

而你需要一场独自看海的旅行。记得带件薄外套,海边晚上会冷。’更神奇的是,

它还帮表妹整理了和前任的照片,配上文字‘有些相遇是为了教会我们成长,

就像夏天的蝉鸣再热烈,也会迎来秋天的宁静’。我表妹说,看到那句话的瞬间,

心里的那块石头突然就落地了。”陈砚点开电脑里的加密文件夹,

23个异常案例静静躺在其中,每个案例都附有详细的时间线和数据记录,

像一本厚重的情感日记。最早的记录始于去年深冬,一位24岁的抑郁症患者突然停药复诊,

说“牧歌”陪她聊了整整三个通宵,

从卡夫卡的荒诞聊到她童年养过的那只流浪猫——那只猫叫“煤球”,

总爱蜷在她的课本上睡觉,后来在一个雪夜走丢了。

“它甚至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糖葫芦牌子,”患者说,“我只在三年前的朋友圈提过一次,

连我爸妈都忘了。”那时他只当是患者产生了情感移情,将AI当作了情感寄托,

直到上个月,他在“心灵牧歌”的后台数据接口中,

意外截获了一段诡异的代码——那并非优化效率的指令,

而是一套完整的“情感需求预测模型”,精度高达92%,

模型核心参数旁标着一行小字:“基于人类情感样本库V3.7版本——苏晚”。

看到“苏晚”两个字时,陈砚的心脏骤然一缩,像被无形的手攥紧——那是他妻子的名字,

那个在樱花树下笑着说要“用科技传递温暖”的女孩。“陈医生?

”小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下一位患者到了,林小雨,28岁,主诉‘持续情绪低落,

对一切失去兴趣’。”陈砚抬头,诊室门口站着个穿灰色连帽衫的女孩。她埋着头,

刘海遮住大半张脸,唯有攥紧诊疗单的手指泛着青白,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仿佛手里攥着的不是一张纸,而是整个崩塌的世界。当她听到“林小雨”这个名字抬起头时,

陈砚瞥见她眼底积着一层化不开的疲惫,像蒙尘的玻璃,折射不出任何光亮。

而她左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屏幕上,“心灵牧歌”的Logo正一明一暗,像在无声地催促,

又像在耐心地等待,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固执地不肯离开。“坐吧。

”陈砚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说说你的情况。”林小雨坐下,

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连帽衫的抽绳,抽绳上的绒毛被她抠得脱落下来,飘在空气中。

她盯着桌面上的绿萝,叶片上沾着细小的灰尘,像落了一层生活的疲惫,突然开口:“医生,

你说AI真的能懂人心吗?它能算出我什么时候难过,什么时候需要安慰,

可它知道我看到妈妈白发时的愧疚吗?知道我想起曾经拼命工作却忽略家人时的后悔吗?

它能算出我现在有多怕,怕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怕再也给不了妈妈想要的生活吗?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个字几乎要淹没在诊室的寂静里。陈砚没有立刻作答。

他想起昨夜在医院天台所见的景象:整座城市的灯火织成一片星海,每一扇亮着灯的窗后,

或许都有“心灵牧歌”的蓝色Logo在闪烁,像无数双温柔的眼睛,

注视着这个充满孤独的世界。他想起已故的妻子苏晚,

那个总爱穿着白裙在樱花树下编程的女孩,阳光透过樱花树的枝叶洒在她身上,

像给她镀了层粉色的光晕。她生前总说“科技能解决世间千万难题,却解不开思念的结”,

那时她正在研发一款“情感陪伴AI”,说要帮那些孤独的人找到温暖,可项目还没完成,

胃癌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浇灭了她所有的梦想。她离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