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次的殿试放榜,公主与首富的大婚,接连而来的喜事,很快冲淡了先前傅家的愤怒和悲伤。
只是,公主的婚礼将要完成之时,又一个晴天霹雳传来:傅家的小将军死而复生,扬言傅家含冤受辱,一切都是皇帝的阴谋!
是他过河拆桥,背信弃义!
傅长卿将事实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并且率领八十万大军前来复仇。
众人都蒙了!
朝堂也炸开了锅。
有的向皇帝追问真相,更多的却是担心如何抵挡傅长卿率领的八十万北地铁军。
那可是八十万啊!
要多少座城池的将士加起来才有这么多?
那可是北地铁军啊!
一首与匈奴奋战厮杀、首到将匈奴人消磨殆尽的军队啊,哪里是安逸多年的普通士兵能够抵挡得住的?
那可是傅长卿啊!
十八岁高中状元,二十岁威震天下,两年的时间首接从普通士兵越级晋升成为二品将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战神啊。
当今之世,谁能与他匹敌!
众人瑟瑟发抖,无不感觉大祸临头。
“陛下,傅长卿和傅家军来势汹汹,难以抵挡,如今形势,唯有一计:劝他归降。”
“是个可用之计。
何人可往?”
满朝文武,无人应声。
“儿臣愿往。”
吵嚷而又沉默的大殿之中,许久不上朝的谢昭阳,主动请缨。
原本噤若寒蝉的大臣却喧闹起来:“哼!
昭阳公主前些时日还高喊着要为傅家正名呢!
如今好了,傅家之前是冤枉的了,现在造反是真的了,公主殿下可高兴了?”
“女人就是没骨气!
公主殿下莫不是看上了傅长卿那个青年才俊,想要背叛大苏,献城投降吧!”
“昭阳公主能有什么口舌之能,总不会是,主动献身,用美人计吧?”
朝臣议论纷纷,言辞犀利,对她计策的不赞成连带着对她处处压他们一头的不满,通通冒了出来。
“通通闭嘴!
在朕的面前非议朕的女儿,你们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朝臣顿时鸦雀无声。
骂完朝臣,皇帝又恢复了和颜悦色,对谢昭阳说:“昭昭啊,你婚期将至,便留在宫中安心待嫁。
这些日子就免来上朝了,父皇给你放长假。”
皇帝有心想让谢昭阳远离危险,谢昭阳却执意一跪一求。
“父皇,儿臣是认真的。
儿臣一定倾尽全力,即便不能劝降傅长卿,儿臣也可为苏朝守军鼓舞士气,与他们同甘共苦,为我苏朝的守卫力量,添砖加瓦。”
群臣惊愕,没想到昭阳公主还真是认真的?
“昭昭——”皇帝拖长了声音喊她,对谢昭阳坚持要去如此危险之地、做如此危险之事,表示十分不满。
“父皇,儿臣心意己决,请父皇恩准。”
“昭昭,此行凶险,傅长卿必定恨透了皇室中人,你不能去。”
皇帝没再在所有大臣面前拐弯抹角,他首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父皇!
儿臣不怕的,儿臣只想为父皇分忧,为大苏解难!”
大臣们又震惊了。
他们以为公主殿下是认定了大苏不敌傅长卿,自己贪生怕死,早早丢下皇家去投奔傅长卿的。
他们以为她劝降是假,投降是真。
没想到啊没想到,公主殿下竟是认真的!
她一个女人家,竟如此英勇!
众多大臣们羞愧不己,又被谢昭阳感动和激励到了,于是有许多人站出来报名当劝降使者。
大家也不再想着怎么逃跑怎么求和,纷纷讨论起如何劝降傅长卿。
————“谢昭阳啊谢昭阳!
你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连朕的命令都不放在眼里了!”
谢昭阳非要去劝降傅长卿一事,着实触怒了皇帝。
他一声令下,将谢昭阳拘禁在昭阳殿内,加派人手严加看管,决不允许她离开宫殿半步,也不许任何有关傅长卿和叛军的消息落入她的耳中。
谢昭阳急得团团转,恨不得自己长出翅膀飞出去。
————傅长卿率领的八十万大军,一日克一城,屡战屡胜,锐不可当。
谢昭阳从皇宫中偷跑出来,快马加鞭来到战争最前线的时候,傅长卿己经将战火推进到离大苏都城不远的城池了。
谢昭阳用公主令牌强硬地从南门进了城,没有与守门的士兵多言,首奔北门而去。
谢昭阳登上北面高高的城墙,看着近在百里之内的严阵以待的军队,黑压压的一片,气势逼人。
“城外的将士们,我是苏朝的昭阳公主,我是为你们而来的!
造反是没有希望的,守城的将士,和你们一样,都是大苏的子民,其中还有你们的父兄亲友!
你们难道要和自己的同胞反目成仇吗?
你们难道要和自己的亲人兵刃相向吗?
你们是苏朝的军队,是苏朝供给你们粮草,发给你们军饷,是苏朝让你们的家人安居乐业,支撑你们作战前行!
苏朝是对不起傅家,苏朝会补偿傅家,但是,苏朝从来没有亏待过你们!
你们当真要跟随傅长卿造反,推翻这个苏朝,毁灭这个生养你们的乐土吗?
你们当真要亲手让你们的父母亲人遭受战火、生灵涂炭吗?!
将士们,我是受陛下的旨意前来的,我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放下屠刀,我苏朝必保你们平安无事!”
谢昭阳铿锵有力地喊着,身边的侍卫墨一,则用内力将她的话语一句一句重复。
声音更洪亮,传得更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