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影织村

影织村

苏七幻雪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长篇其他《影织村男女主角山禾桑榆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非常值得一作者“苏七幻雪”所主要讲述的是:情节人物是桑榆,山禾的其他小说《影织村由网络作家“苏七幻雪”所情节扣人心本站TXT全欢迎阅读!本书共计5611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4 23:17:39。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影织村

主角:山禾,桑榆   更新:2025-10-15 02:15:0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河岸的技艺瓦兰河的晨雾总带着股清甜的草木气息,

像是夜神烹煮茶饮时蒸腾的水汽。桑榆赤脚踩在沁凉的卵石滩上,

将昨夜刚染好的青碧色土布一匹匹晾上竹架。这是她历时半月完成的《春山》,

用的是最上乘的棉线,经纬之间采用了“呼吸织法”——经线绷得略紧,

纬线穿梭时时而绵密、时而疏朗,使得布面天生便带有山峦起伏的韵律。染制更是繁复。

她取了初春第一茬的板蓝根,在陶缸里静静发酵出“活靛”。每一次浸染,

布匹都在空气中充分氧化,颜色便深一层。从黎明时分天边那抹几乎透明的淡青,

到正午时分峰峦叠嶂的浓郁墨色,整整十二次浸染,十二次晾晒。

她记得云婆婆的教诲:“染布如育人,急不得。每一次氧化,都是颜色在与天地对话。

”最后,她用拓木煎出淡淡的金黄,拿最柔软的羽毛笔,轻轻点在布面凸起的“山脊”上,

那是初春破土而出的点点新绿。九十岁的云婆婆拄着那根磨得温润的花椒木手杖,

悄无声息地走到她身后。老人的眼睛虽已浑浊,却仿佛能穿透布匹,看见其中流淌的气韵。

“山在呼吸,”云婆婆的手指悬在布面上方一寸,

细细感受着布匹因特殊织法而产生的微气流,“这一处,积雪正在融化,

你能织出那份湿润的沉重,很好。那一道褶皱,是北风昨夜走过的路径。”桑榆心头一热。

只有云婆婆能如此精准地读懂她织入布中的一切。在影织村,织物并非死物,

而是承载着生命记忆、情感与自然低语的活体。这里的法则亘古流传:材质是故事的骨血,

染法是故事的魂魄,织法是故事的脉络。“我总织不出您《百鸟朝凤》里的声音。

”桑榆搀扶老人坐下,递上一杯暖手的野菊茶。云婆婆眯眼望着河面:“那不是织出来的,

是‘让’出来的。我用的是三岁春蚕吐的‘如意丝’,丝线本身就能共鸣。染的时候,

不是我把颜色‘涂’上去,是我把布匹‘请’进染缸,让颜色自己选择停留的位置与深浅。

织的时候,想的不是如何织出一只凤凰,而是如何为凤凰的降临腾出空间。

”她轻轻哼起一段古老的调子,那旋律仿佛带着羽翼的振动,“是这首歌,

把它自己织了进去。”那幅被博物馆收藏的《百鸟朝凤》,

在村民看来早已死了——玻璃框囚禁了它的呼吸,射灯灼烤着它的魂灵。这时,

村口传来了陌生的引擎声。一辆从未见过的黑色轿车,像一只笨拙的甲虫,

碾过了瓦兰河畔的宁静。第二章 镜中的价签来人自称镜先生,穿着笔挺的灰色西装,

皮鞋一尘不染。他的笑容得体,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却像尺子,精准地丈量着所见到的一切。

他递给村主任石叔的介绍信上,盖着省城大学鲜红的印章。“贵村的织物叙事传统,

是活着的文化化石,是无价之宝。”镜先生的声音温和而有磁性,在当晚的篝火欢迎会上,

他的开场白赢得了村民们的好感。展示环节开始。山禾第一个上前,他的《雪夜》铺展开来,

厚实的羊毛毡自带一股暖意。“去年冬天,北坡,”他搓着粗大的手,有些紧张,

“救了只母鹿,快冻僵了。守了它一夜,小鹿生下来,天也亮了。

”他采用的是最朴实无华的平纹织法,如同他本人的叙述,直接而真诚。当他轻轻抖动布匹,

预先捻入羊毛中的云母碎片在火光下闪烁,如同那个寒冷夜晚的点点星光。“靛蓝染了七遍,

”他补充道,“最深的地方,像夜的眼。”镜先生用手指细细摩挲布面,

感受着羊毛的温暖与视觉上寒意的奇特交融:“精彩的矛盾统一。材料诉说着生命的热度,

画面却凝固了严寒的瞬间。这是原始主义的生命礼赞。”望月展示她的《逝水》。

挺括的亚麻布,象征着记忆的不可更改。矿物石青染出的深蓝,是沉淀了无数日夜的忧伤。

她将布匹轻轻一扬,夹层中取自瓦兰河特定河段的细沙流动,发出真实的、潺潺的水声。

“这是他最爱的那段河,”她的声音像水波一样轻柔,“水声……是他当年装回来的。

”“不仅是记忆,更是时空的重现。”镜先生颔首,在本子上飞快记录。

轮到桑榆的《春山》。镜先生退后几步,又凑近细看,最后甚至闭上眼,

用手掌感受布面的起伏。“远观是山景,近触是山峦。斜纹织出山势,绉织留出云雾的空间。

这十二次浸染,每一次都恰到好处。这不仅是技艺,是通灵。”最后,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云婆婆。老人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方不足尺余的小布块,颜色暗沉,

毫无纹饰。“这是我年轻时练手的废布,”她平静地说,“它只讲述一个故事——失败。

”镜先生愣了一下,随即干笑两声,不再追问。那晚之后,镜先生便在村里长住下来。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研究者,他开始带着村民们“重新认识”他们作品的价值。

第一个被“开发”的是山禾。

镜先生用五千元买下了《雪夜》——这笔钱足够牧羊人一家舒舒服服过上两三年。

全村震惊了。山禾攥着那叠崭新的钞票,手抖得像是风中的树叶。“他说,

这叫……艺术价值!”山禾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望月的《逝水》被一位南洋富商以八千元购得,据说那幅布让他想起了逝去的故乡。

镜先生开始频繁出入各家的工作室。他对山禾说:“你的‘荒野求生’主题有市场,

可以开发系列作品。《熊袭》、《鹰猎》,画面要更有冲击力!

”他对望月说:“悲伤的爱情故事永远有共鸣。《泪湖》、《心渊》,要更深沉,更凄美!

”桑榆始终犹豫。她发现镜先生带来的收购者,从不关心故事背后的真情,

只反复确认尺寸、年代,以及是否具有“不可复制的原始性”。“《春山》可以定价六千,

”镜先生对桑榆说,手指划过她工作台上未染的棉线,“但需要包装。染布的水,

是否取自千年银杏下的圣泉?织布前,是否举行过古老的祈福仪式?

”“那就是普通的山泉水,我们染布也从来没有什么仪式……”“这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桑榆!”镜先生耐心地引导,像在教导一个懵懂的孩子,“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布,

是一个梦,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神秘的、古老的梦!

我们需要共同编织这个‘关于编织的梦’。”他拿出手机,展示山禾的新作《狼吻》。

画面狰狞,一头恶狼扑向牧羊人,标价一万二千元。“北坡根本没有狼,

”桑榆认出了那皮毛来自山禾家老死的狗,“这是欺骗。”“这是象征,桑榆。

”镜先生的镜片反射着白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重点是,

消费者愿意为什么样的故事付费。”那天傍晚,桑榆看见山禾骑着崭新的摩托车,

轰鸣着驶向镇上的方向。车声刺耳,惊飞了在河边饮水的斑鸠。

第三章 迷失的经纬镜先生带来的变化,起初是甜蜜的糖,渐渐显露出它锋利的刀刃。

望月的工作室堆满了光洁的蚕丝。她不再去瓦兰河边追忆,

而是按照镜先生提供的“情感色谱”,调配着各种化学香料。

她的《泪湖》浸渍过“忧伤三号”香精,

闻起来像雨后凋零的白花;《心渊》则用了“悲怆五号”,带着陈年木料与灰尘的气息。

她学会了在展示作品时,用涂抹了特殊香料的指尖轻抚丝帛,

语调幽怨地讲述一个个缠绵悱恻的悲剧爱情故事,

尽管她与丈夫生前更多的是为柴米油盐争吵的寻常日子。

山禾彻底放弃了需要时间与耐心的植物浸染和矿物研磨。

他买来镇上最鲜艳、最廉价的化学染料,将兔毛、狗毛染成各种夸张的颜色。

他的织机日夜轰鸣,出产着《山神怒》、《雷暴谷》等一系列“巨作”。

平纹、斜纹、绉织被他毫无章法地混杂在一起,只为了追求视觉上的刺激与混乱。

他曾私下向桑榆抱怨:“云婆婆那套太慢了!现在这样,又快又挣钱!

”最让桑榆心痛的是孩子们。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