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他以为我闹,等他明白时,连“复盘会”都来不及开
其它小说连载
婚姻家庭《他以为我等他明白连“复盘会”都来不及开讲述主角顾晚舟薛槿的甜蜜故作者“婧岩”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男女情节人物分别是薛槿,顾晚舟,周六的婚姻家庭小说《他以为我等他明白连“复盘会”都来不及开由网络作家“婧岩”所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本站纯净无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3835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9 14:52:05。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他以为我等他明白连“复盘会”都来不及开
主角:顾晚舟,薛槿 更新:2025-10-19 16:12:2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早高峰的车厢像一只过度塞满的行李箱,拉链随时会崩开。顾晚舟握着扶手,手心出汗,
手机在另一只手里震了一下。她以为又是理财推送,点开才发现,
是一份被共享到她账号的在线文档。标题冷冰冰地横在屏幕顶端:《Q4关键结果》。
她往下滑,
像一枚生钉扣住了她的视线——“剥离非核心资产——顾晚舟预计完成:12/31”。
她没立刻反应过来。列车进站的提示音掐断了她短暂的空白,车身微微一颠,
手机差点从指缝滑下去。她下意识截图,又截图,指尖像在反复确认体温计上的数字。
她把手机贴近,能看清那些被他用项目管理语气写出来的里程碑和风险评估,
连“情绪波动”都被标注为“外部扰动”。她盯着“非核心资产”四个字,
觉得它们像一块被人随手贴在她额头上的标签,黏得不紧,却很凉。
她没有在文档里留任何评论。她把文档离线下载,导出成PDF,发到自己的邮箱,
又把共享记录截了一张长图。她点开“版本历史”,看到昨晚23:41有一次修改。
那个时间点,她在家洗碗,水龙头哗哗响,他在书房开着线上会议,耳机上小灯一闪一闪。
她口腔里生出一种金属味。列车到站了,人潮往外推,她把手机收回袋子,
抬眼看见玻璃上自己的影子。她想起一个好笑又不好笑的念头——这一年里,
她唯一的“晋升”,大概是从“爱人”晋升为“明细里的那一行”。她笑了一下,
笑意只在唇角停了半秒,像车门合拢前的一道缝。回到家时,厨房里有油烟,
抽油烟机轰地一声开到了最大挡。陆澈背对着她在切姜,刀面和案板碰出短促的节奏。
他听见门响,回头,笑容顺手挂上。“回来了?今晚我做鱼。”“嗯。”她换鞋,动作慢,
像在给每个步骤编号。她把包放下,手机摆在台面上,屏幕朝上。“你把我写进OKR了?
”她问。她的语气很平,像问盐放在哪里。“就是个玩笑,效率工具。”他停了停,
把“效率”两个字咬得很硬,“我们得把生活经营好嘛。”“经营?”她轻轻重复了一遍,
“那麻烦把会计凭证也给我。”他愣了一下,手里的刀面在案板上敲了一下,发出一声空响。
“你别把事搞那么严重。”他皱眉,“我这只是自我管理,你也知道我最近很忙。
”“忙得把我写成‘非核心资产’?”她看着他,“挺有创意。”他伸手想去抱她一下,
像要把气氛从危险边缘拉回来。她往后退了半步,避开他的手,转身去洗手台开水。
水声盖住了一些话。“我没那个意思。”他提高了一点音量,“你不要断章取义。
”“我没断章,我只是按页数读。”她关了水,抽一张纸擦干手,“你刚好把我按进了目录。
”他沉默了几秒。“我们能不能好好说?”他吸气,“文档那是我乱写的,我给删了。
”“别删。”她说,“我需要它完整。”他盯着她,像在确认她是不是开玩笑。
她走到餐桌边坐下,背挺得很直,手指交扣。“我问一个具体的问题。”她看着他,
“你文档里提到一个叫‘江弦’的商务行程,那个名字跟‘剥离’这件事有关吗?
”“江弦是客户。”他回答得很快,“别想太多。”“客户。”她重复,
“那客户的行程为什么和你的酒店发票出现在同一个文件夹里?”他眼睛里闪过一丁点慌,
随即又压下去。“收集错了。”他说,“我让助理归个类,不小心放一起了。”“嗯。
”她点点头,“那你让助理也顺便把家庭账本按贡献比例归一归。”“晚舟,
你现在说话很伤人。”“你的文档也挺伤人。”她顿了顿,“但好在它很规范,
像一面不会失真的镜子。”他把刀放进水槽,水花溅了她袖口一点点。他走近两步,
压低声音。“你到底想怎么样?”“我没有‘想怎么样’。”她把手机推过去,
屏幕停在那行字上,“你不是已经写了‘预计完成:12/31’吗?
我只是想按你设定的时间表,看看我该准备哪些材料。”“晚舟。”“我不想吵架。
”她站起身,“我也不擅长吵架。”他看着她,像在等一个他熟悉的爆发。
厨房的蒸汽在他们之间起了一层薄雾,灯光把他的影子拉长,压在地砖上。“鱼快糊了。
”她走过去关火,把锅盖掀起一条缝,热气汩汩冒出来,像一口差点溢出的情绪。
他伸手去拿她腕子,她没躲。他握住的一刻,指尖略微发颤。“我们别走极端,好吗?
”他说,“我可以改文档,我可以把那条删掉,我们从头谈。”“你当然可以删。
”她看着锅里的鱼,声音很轻,“但‘删’这件事你只能对着屏幕做一次。现实没有回收站。
”他松手。她把锅端到一边,关了灶,拿布把台面抹了一遍。她的动作很细,
像在给一个很小的伤口贴创口贴。他又开口,声音放软。“我这阵子焦虑,工作上有压力,
文档里那些话是发泄,你别太当真。”“我并没有当真。”她抬眼,“我只是把它当成证据。
”他明显地停住了。她擦干台面,拧干抹布,挂回原位。“吃饭吗?”她问。“吃。
”“那你去洗手。”他去了洗手间,水声再次响起。她把手机拿回手里,点开邮箱,
确认刚才所有附件都已送达并成功备份。她在桌面的新建文件夹里敲下一个名字,删了又改,
最终留了四个字——“流程清单”。她把今天的第一条写进去:确认事实。他从洗手间出来,
站在门口,像被风推回来的纸片。“晚舟,我……”他刚要说。“吃饭吧。”她打断他,
“汤要凉了。”他沉默,来到餐桌边坐下。他们低头喝汤,碰瓷的声音短促而克制。
她没有看他,但她知道他在看她。她用勺背轻轻敲了下碗沿,像在心里给这一项打勾。
2早晨六点半,窗台上的多肉胖得像什么都没发生。顾晚舟把昨晚做好的备份从邮箱里下载,
又顺手起了个更直白的文件夹名——“证据-按日期”。她给自己泡了杯黑咖,苦味很快,
像醒酒。她把打印机搬到客厅,连上手机,把那份《Q4关键结果》先打出来三套,
角上订好,在封面写上日期和时间。她把婚戒摘下来,放进打印机旁的玻璃碟里。
她给薛槿发消息:“中午你有空吗?”“有,怎么了?”“想吃牛肉面,也想列个表。
”“懂了,吃完做表。”她笑了一下,笑意只在键盘上敲出两个字:“辛苦。
”她打开家庭共享的报销App,按“出差”筛选,
六月到九月的机酒清单像一串未对齐的账目,备注里反复出现“江弦”。她没有截图,
她导出明细。她去阳台收衣服,手指碰到他的衬衫,落在袖口的那粒白色扣子忽然变得扎手。
手机震了一下。“早上好。”陆澈发来,“晚上想吃什么?我早点回来。”“我中午有事,
晚上回去晚一点。”她打字。“别瞎想,文档我删了。”“嗯,祝工作顺利。
”她没有提醒他,删在屏幕里,不等于删在时间里。中午时分的牛肉面馆有点吵,
汤碗热气把天花板揉得模糊。薛槿一屁股坐下,冲她挤眼:“先吃,辣椒别多放,先护胃。
”“护胃之后护心?”顾晚舟拿起筷子。“对。”薛槿把包一扔,“今天我们做两个表。
一个是‘事实表’,一个是‘行动表’。你别担心,我们先从最不痛的开始。
”“‘事实表’第一列是‘他写了什么’,第二列是‘他做了什么’。”顾晚舟把纸拉过来,
“第三列是‘我看到的’。”“第四列是‘我不需要看到的’。”薛槿接上,
“比如他脑子里的借口。”她笑了下,笑意在喉咙里打了个弯。“你现在很冷静。
”薛槿看她,“冷静得让我担心。”“我在做流程。”顾晚舟说,“我怕一吵,
就会把顺序弄乱。”“那我帮你看顺序。”薛槿把手机递过来,
“下午去我朋友的律所聊半小时,先听一遍常识,不要做决定。”“好。”“还有,
关于‘江弦’,你别动她,也别去联络。”薛槿把语速放慢,“我们盯你丈夫。
情绪上她当然可恨,但法律上,她对你没义务。”“我知道。”顾晚舟点头,
“我打算只和一个人说话。”“那就对了。”薛槿把碗推过去,“喝口汤。
我们今天只做一件事——保存。”“保存我会。”顾晚舟拿起勺,
“我这两年最大的技能是备份。”“行,你备份人心的话记得用硬盘。”薛槿笑,
“别用U盘,容易丢。”她也笑了下,短暂,像勺沿轻轻碰碗。
下午的律所在一栋老写字楼里,电梯门合上前有股橡胶味。年轻律师很利落,
听完来龙去脉只问了三个问题。“你们的房是婚前过户对吗?”“对。
”“家庭账户的主要收入是谁?”“他。”“家务分工?”“我做绝大多数。”律师点点头,
把一张清单推过来。“先做这些,不急着吵,不急着谈。
”他指着“证据原件留存”“财务流向标注”“通讯记录备份”“别做违法取证”四行字,
“你们现在像足球赛,先回收中场,别妄想一脚射门。”走出律所,风从楼道吹下来,
带着旧日历的味道。“回去我给你做一个‘行动表’模板。”薛槿说,“你在里面填,
条件反射一样填。”“好。”晚上八点,她回到家,客厅没开灯,窗帘没拉,
光线把茶几分成一块亮一块暗。厨房里有一盘保鲜膜包着的凉拌黄瓜。“你回来了。
”陆澈从书房出来,伸手去按客厅灯,“今天好像很忙?”“嗯。”她把包放下,
“做了几个表。”“我也做了。”他笑了一下,像把气氛扔进一个软垫,
“我把那个文档删了,还写了新的,只有两条:‘对晚舟好’和‘对晚舟更好’。
”“听起来跟地产广告一样。”她抬眼,“楼盘都这么写。”他有点僵,随即往前走一步。
“晚舟,我知道你不开心。工作上我压力很大,那个……可能是我临时发泄。
我们坐下来聊聊?”“周六下午两点。”她说,“你有空吗?”“有,当然有。
”他明显松了口气,“我们去外面吃也行。”“不用,就在家。”她把手机放在桌上,
“你带上你的银行卡账单、报销记录,还有你认为我应该知道的所有事情。”他沉默了两秒。
“我……我带。”“对了。”她像随口,“你六月到九月有几次‘江弦’的出差,她是客户?
你那时候是不是住同一家酒店?”他立刻摇头。“我住公司协议价酒店,系统自动匹配的。
”“好。”她点头,“那周六把协议文件也带上。”“晚舟,你现在的语气,像在审我。
”“不是审。”她低声,“是确认事实。”他看着她,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明确的不安。
她走到茶几边,把保鲜膜撕开,清脆的黄瓜味散出来。“你吃吗?”她问。“你先吃。
”“我不饿。”她把保鲜膜折好扔进垃圾桶,“我今天吃过了。”他像是想说“我等你”,
又像怕这句话落地后砸到什么。“文档真的删了。”他还是回到那一句,“你可以信我。
”“文档删不删不重要。”她把打印好的那三套摞齐,“重要的是你写过。”他闭了闭眼。
她把三套纸放入文件袋,写上新的日期。她坐回桌边,打开手机,点进“备忘录”,
在“流程清单”里输入第二条:保存与固定。第三条:预约咨询,确认可行边界。
她在每一条后面打了勾。她想了想,又加了一条:本周六,开始谈判。她把手机扣下。
“周六两点见。”她看着他,“到点就开始,不拖延。”“好。
”他像被安排进了一个他看不懂的会议。她转身去洗澡,水声很快盖过客厅。
她在水雾里闭眼,耳边只剩一点点心跳。她知道那些心跳里混着恐惧,有一部分是对未知的,
有一部分是对旧日子的。她深吸一口气,想起薛槿中午的玩笑。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句:“别用U盘。”她关了水,拿毛巾擦干,从镜子里看见自己,
脸颊有点红,眼睛却很清。她走出去,路过茶几,顺手把那枚婚戒推进玻璃碟更里面一点,
像把一粒会滚动的螺丝钉收紧。她没有关打印机。夜里,打印机忽然又轻轻响了一下,
是她设的“定时打印”把“行动表”吐出了一张空格漂亮的模板。她把那张纸压在文件袋下,
像给明天留了一个安静的入口。3周五早晨,她把文件袋放进包里,
像把一个轻巧但不容磕碰的仪器装好。她去银行开流水,柜台的小伙子递来号码条,
笑得职业又礼貌。“要近一年的?”“近两年的。”她说。“打印会有点厚哦。
”“厚一点就不容易丢。”她点头。打印机吐纸的声音像雨。她把每一叠装订好,
封面写日期,背面记上来源。手机震了一下,是云盘的安全提示:“有陌生设备尝试登录。
”她点开详情,地点显示在他们家客厅。她在备注那里敲了四个字:疑似他本人。
她没有生气,她只是把所有密码改成了新的一套,又把二次验证切到自己的备用号。
她把页面关掉,给他发了一条短消息:“注意信息安全。
”对话框那边很快冒出来:“我只是想看我们照片,你紧张啥?”她想了想,
输入:“我在保存。”他打了个“哦”,又补了句:“晚上一起吃?”她回了一个字:“忙。
”从银行出来,她去了超市,买了三卷标签纸、一支粗头记号笔、两只透明资料盒。
她把资料盒放在购物车里时,忽然笑了一下。“怎么了?”收银员看她。“没事。”她说,
“只是觉得自己像要收拾一个仓库。”午后她坐在阳台,把银行卡账单按月份排好,
贴上标签。光斜着洒进来,尘埃里像有人在慢动作鼓掌。“叮”的一声新邮件跳进来。
发件人是陆澈,抄送栏里有她的另一个邮箱。标题很简短:“她会习惯的。
”正文也不长:“这两天让她冷一冷,周六我谈完就行,你别多想。谢谢理解。
”她把邮件读了两遍,停在“谢谢理解”那四个字上。她没有回。她点开邮件头,
看到“自动抄送规则:家庭备份”。她在纸上写下一句:他的“备份”,
今天成了我的“证据”。她把邮件打印出来,装进文件袋最前面那一格。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薛槿。“我给你做了行动表模板,发你邮箱了。今晚我有空,如果你心态摇摆就打我电话。
”“好。”“记住,不联系第三人,不夜里决策。”“收到。”“还有,”薛槿顿了顿,
“周六你要不要穿那件白衬衫?中性一点,气场靠清晰。”“你是我的形象顾问吗?
”“今天是。”她笑了一声,笑意不重,像铅笔画的一道浅阴影。傍晚她回家,
门锁顺畅地转了一圈。客厅灯亮着,餐桌上摆了两副碗筷。陆澈从厨房端出一盘菜,炸鸡翅,
颜色过于热情。“你回来了。”他把盘子放下,“我下午把账户对了一遍,
发现你提了几次钱,是准备什么?”“哦,”她脱鞋,“准备把我的部分放回我的账户。
”“我们不是一直共用吗?”“共用不等于没有边界。”她抬眼,“周六把边界说清楚就行。
”他看着她,像被一句术语噎了一下。“我订了明天的电影票,想缓解下气氛。”“我不看。
”她说,“我明天按表执行。”“你非得这样?”“你已经把我写进表里了。”她把包放下,
“我只是在学习你的方法论。”他沉默了几秒,伸手去拿水杯,又放下。“晚舟,
我下午把那个江——那位客户的资料都整理好了,明天我可以给你看合同。”“周六。
”她打断,“流程里写了,谈判只在周六。”“谈判?”他皱眉,
“你非要把婚姻说成谈判吗?”“你把婚姻写成OKR的那一刻,它就不再是诗了。
”她走到阳台,把晾衣杆上的白衬衫取下来,“我只是把体裁改回来。”他盯着她的动作,
忽然开口:“那封邮件你看见了?”“哪封?”“我给同事发的。”他眼神闪了一下,
“我怕你误会。”“我没有误会。”她把衣服叠好,“我只是保存。”他吸了口气,
像是要把什么话吞回去。“我是真的想好好过。”他把语调放轻,“我没想过要‘剥离’你。
”“那是你写的。”她提醒,“写下来的字比说出来的话更有记忆力。”他沉默。
她走到茶几前,把文件袋拉链拉上,声音清晰。“周六两点,我们只说事实。”她看着他,
“不说感觉,不讲愿景。”“那感情呢?”他问,“感情不要了吗?”她想了两秒。“感情,
周六可以用编号表示。”她说,“一号是尊重,二号是信任,三号是诚实。缺一项,
会议直接流会。”他苦笑了一下:“你现在真的很像我的上司。”“我更像我自己。
”她从玻璃碟里取出那枚戒指,又放回去,“我在学习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而不是某个子项。”他扶着椅背,指节发白。“晚舟,对不起。”“道歉保留到周六。
”她说,“届时统一记录。”他抬起的喉结滑了一下。“那今晚我们还能……一起吃吗?
”“你吃吧。”她把冰箱里那盒蔬菜拿出来,“我一会儿出门。”“你去哪儿?
”“去跑个步。”她换上运动鞋,“给情绪放个风。”他盯着她的鞋带,
像要从那两根细绳里找回某种熟悉。“手机带着。”他说,“注意安全。”“嗯。
”她下楼时,天已经黑透了,路灯把草坪切成一格一格的光。她跑得很慢,
每一步都像在从旧日里抬脚。风把汗吹凉,她忽然想起午后的那封邮件,想起“谢谢理解”。
她不再往下想,她把注意力拉回呼吸,像把散开的毛线一圈圈卷紧。回到小区门口,
她买了一杯温水。她站在门禁前,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叫她。“顾小姐?”她回头,
是收件柜的快递小哥。“你的快递,寄件人写‘退回’。”他把一个扁平的信封递过来,
“我看上面有‘陆’字,就顺便给你带了。”她接过,信封边缘有轻微的卷。“谢谢。
”“客气。”她没有在楼下拆信。她把它夹进文件袋,回到家,把它放在最底层。
他从厨房探出头:“回来了?要不要……要不要喝点汤?”“谢谢,不用了。”她脱下鞋,
“我今天只喝水。”他站在门口,看着她脱鞋、换拖、洗手,
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地落在它应该落的位置。“晚舟。”他轻声,“周六你能不能别那么硬?
”“我不是硬。”她擦干手,“我只是不软。”她走到书桌前,打开“备忘录”,
在“流程清单”里加上新的一条:关闭夜间决策按钮,关闭冲动回复按钮,关闭妥协按钮。
她把三条后面都打了勾。她把手机扣下,转身看他。“晚安。”她说。“晚安。”她进卧室,
关门,灯灭之前,她在心里把明天的第一句准备好:“我们继续保存。
”4周六下午一点五十九,厨房的电热水壶刚跳闸。顾晚舟把白衬衫领口抚平,
把客厅茶几清出一块平面,左侧放“事实表”,右侧放“行动表”,中间一台小录音笔。
她把录音笔往他那边推了一下。“我确认一下,”她抬眼,“本次会谈双方知情并同意录音,
目的是避免记忆偏差。”“同意。”陆澈咽了口唾沫,“我没意见。”“好。”她按下红点,
“两点整,开始。”他把文件袋放下,笑容用力过头。“我先说一句,对不起。
我这周反复想了很多——”“议程一:财务。”她把笔尖点在纸上,
“请出示近一年银行卡账单、报销记录、以及你说的‘协议酒店’清单。
”他的动作慢了半拍,从包里抽出几叠纸。“报销在公司系统里,这些是我能导出的。
”“六月到九月缺失。”她翻到空档,“你昨晚说‘系统自动匹配’,请补上协议文件。
”“周一给你。”“好。”她写下“周一补件”,在后面加括号:“逾期则视为未提供。
”他呼吸重了一点。“议程二:行程与住宿。”她把一张发票复印件推过去,
“这张备注‘双早’,你一个人住为什么双早?”“那是——那是我……开会怕饿,
买了两份。”“酒店早餐按房计价,不按人。”她抬眼,“你可以说‘我请同事’,
但请给那位同事的名字与同日会议纪要。”他喉结动了一下。“没有就写‘未知’。
”她把笔尖一横,“不强求。”他点头,声音很低:“未知。”“议程三:邮件。
”她抽出打印件,指着标题,“这封‘她会习惯的’,自动抄送到我的家庭备份邮箱。
你解释一下‘谈完就行’具体指什么谈。”“我就是说——说我们沟通完就行,
不要影响她情绪。”“‘她’是我还是‘江弦’?”他沉默,视线往下滑。“我再确认一次。
”她把那句读出来,“‘周六我谈完就行,你别多想。谢谢理解。’这封邮件发给了谁?
”“江……客户。”他艰难地吐出两个字,“我怕你误会。
”“那你选择先安抚她的‘理解’,而不是我的‘误会’。
”她把字写进“事实表”的第三列,“这条无评价,记录即可。”他抬头,
像被针扎了一下:“晚舟,我当时脑子乱,我没有要——”“议程四:关系定义。
”她把“江弦”三个字写在纸上,“客户、朋友、还是其他?”“客户。”“好的。
那接下来,只要与‘客户’相关的个人支出,不许再从家庭账户过账。”“可以。
”“与‘客户’相关的私人接触——请避免。若不可避免,提前报备;若发生临时接触,
事后说明,附凭证。”他皱眉:“我们之间要到这种程度吗?
”“是你先引入了‘项目管理’。”她语气平,“我只是照章办事。
”客厅落地钟走过两分钟,指针像在空气里一点点刻出声。他吸气,
换角度:“那我们能不能……把‘OKR’那事翻页?我删了,我真的删了。”“我说过,
现实没有回收站。”她把录音笔轻轻往前推,“但我可以提供一个提案:‘冷静期三十天。
’”“什么意思?”“从今天开始,分账、分房、分工。”她把三行写在“行动表”里,
“财务各自管理;睡眠分开;家务按周轮值。期间你如实补全资料,
按时交付补件;我评估情绪和边界。如果三十天里,
‘尊重/信任/诚实’三项有任意一项达不到基线,我们直接进入‘法律流程’。
”他看着那三行,手指收紧。“基线怎么量化?”他喃喃。“很简单。”她把另一张纸翻开,
“一号‘尊重’——不撒谎,不贬低,不推诿;二号‘信任’——不越界,不试探,
不偷看;三号‘诚实’——问必答,不隐藏,不迟报。每违反一次,扣一分。负分不能转正。
”他苦笑:“你这比我公司的规则还严。”“严是为了不再胡来。”她抬眼,“你可以拒绝。
”他摇头,声音发紧:“我不拒绝。我做。”门铃在此时响了一下。他下意识要起身,
她做了个手势:“我来。”她去开门,是外卖,备注写着“送到家门口请勿敲门”,
却还是被敲了。纸袋很轻,里面是一束小雏菊和一张卡片。她没有把卡片拿出来,
她把袋口重新打了结。“谁送的?”他隔着客厅问。“外卖。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