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网文大咖“爱吃香菜爆肥牛的龙大”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生活的被迫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男生生赵德顺小柏是文里的关键人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生活的被迫》的男女主角是小柏,赵德顺,王丽这是一本男生生活小由新锐作家“爱吃香菜爆肥牛的龙大”创情节精彩绝本站无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5459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0 22:56:21。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生活的被迫
主角:赵德顺,小柏 更新:2025-10-21 00:58:3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六月的风裹挟着毕业季特有的躁动与迷茫,吹拂过小柏略显单薄的肩膀。这风温热,
带着柏油路面蒸腾起的暑气,又夹杂着香樟树簌簌作响的凉意,矛盾得像他此刻的心境。
他站在那所不起眼的大专院校门口,锈迹斑斑的校牌在斜阳下泛着黯淡的光。
手里攥着那张几乎感觉不到分量的毕业证书,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仿佛攥着自己轻飘飘的未来。红色的封皮粗糙,
烫金的字迹远不如学长们口中那些名牌大学的证书亮眼。他心里空落落的,像被掏走了一块,
却又沉甸甸地装满了对未知前途的惶惑。身边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同学们或三五成群,
兴奋地讨论着家里托关系找到的工作,言语间满是尘埃落定的轻松;或独自一人,
却意气风发地打着电话,目光坚定地望向通往大城市的车站方向。只有他,
像一棵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安静植物,在喧嚣的土壤里独自扎根,枝叶疏淡,
沉默地承接阳光与尘埃,对未来的图景,始终是模糊不清的一片灰白。小柏的性格,
生来就带着几分淡泊。他不争不抢,不好高骛远,甚至有些过于随遇而安。这种性格,
在校园里或许让他避免了很多人际纷扰,但踏入社会,却仿佛成了一种“原罪”。
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寥寥几次面试,不是在嘈杂的客服中心,
就是在流水线机械重复的工厂。他似乎能看到一条灰扑扑的道路在眼前展开,平淡,安稳,
却也看不到丝毫光亮。就在他几乎要接受某个小公司仓库管理员职位的时候,
母亲从老家打来了电话。电话里,母亲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小柏啊,
工作找得怎么样了?要是……要是不太顺利,你舅舅那边,
好像正缺个‘自己人’帮忙看看摊子。”舅舅,赵德顺。在小柏的印象里,
那是个总是满面红光,嗓门洪亮,身上带着烟草和应酬酒气味道的男人。
他听说舅舅早年跑过运输,倒腾过建材,近几年和人合伙办了个什么配件加工厂,
似乎混得不错。母亲私下里常念叨这个弟弟“滑头”、“不踏实”,
但语气里又难免带着点“家里总算有个能人”的复杂意味。带着一丝走投无路下的无奈,
也带着点对“自己人”这三个字模糊的信任,小柏坐上了前往舅舅所在工业城镇的长途汽车。
舅舅的“厂子”,位于城镇边缘,更像是个规模大点的作坊。
院子裏堆着些锈迹斑斑的金属废料,一台老旧的冲床发出“吭哧吭哧”的沉闷声响。
赵德顺穿着一件领口有些松弛的POLO衫,额头上泛着油光,见到小柏,
立刻热情地迎上来,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让小柏晃了晃。“哎呀!
我们的大学生来了!好好好!”舅舅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熟稔的亲热,“跟着舅干,
亏待不了你!外面那些人心眼多得像马蜂窝,不实在!还是自家人最放心!
”他特意加重了“自家人”和“放心”这两个词,眼神里闪烁着一种精明算计的光芒。这时,
舅妈王丽娟也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烫着一头略显过时的小卷发,穿着紧身的连衣裙,
勾勒出有些发福的腰身。她上下打量着小柏,
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他简单的行李和略显青涩的脸庞,嘴角扯开一个弧度,
声音尖细:“就是,小柏一看就是个老实孩子,踏实肯干。好好跟你舅学,以后肯定有出息。
”那话语听起来是鼓励,却总让小柏感觉像是一笔买卖前的评估。小柏就这样留了下来。
他性子淡,不善言辞,但做事极其认真负责。起初,他什么都干,跟着老师傅在车间打下手,
浑身沾满油污;清点仓库,
将杂乱无章的零件整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帮着修理厂里坏掉的电路和水管。
赵德顺对此非常满意,常当着客户的面搂着小柏的肩膀吹嘘:“这是我亲外甥,大学生!
来帮我,厂子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小柏只是腼腆地笑笑,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
赵德顺确实是个“老油条”。他深谙人情世故,酒桌上推杯换盏间就能把订单谈下来,
应付起各路检查人员来更是游刃有余,该递烟递烟,该请客请客,总能巧妙地把事情摆平。
他对小柏,表面上极其信任,“自家人”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但涉及到核心的客户关系、原材料采购渠道和真实的利润核算时,他总是含糊其辞,
或者用“你还年轻,不懂这里面复杂”之类的话搪塞过去。小柏也从不深究,他觉得,
做好分内事就好。厂子起初做些简单的金属配件代工,生意不温不火,勉强维持。
就这样平淡地过了两年。转机发生在赵德顺参加了一次行业展会后。
他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敏锐地或者说,
堵伯性地嗅到了新兴的环保设备配件领域的商机。
要是排除了舅妈王丽娟关于“风险太大”的唠叨和小柏沉默的担忧——几乎押上了全部身家,
又拉了两个朋友入股,将作坊升级成了“顺发环保设备配件厂”,引入了新设备,
转向技术门槛稍高的新产品研发生产。转型初期,困难重重。新设备调试不顺,
生产工艺不成熟,产品质量不稳定,销路更是打不开。赵德顺整天在外奔波,喝酒应酬,
常常深夜才带着一身酒气回来。王丽娟的脸色则一天比一天难看,指桑骂槐地说舅舅瞎折腾,
非要把家底败光。厂里气氛低迷,工人也走了几个。唯有小柏,依旧沉静得像一口古井。
他几乎以厂为家,整天泡在车间里,跟着请来的老师傅一点点摸索工艺,记录数据,
调整参数。他不急躁,也不气馁,只是反复地试验,对比,改进。他那种专注和耐心,
反而让焦头烂额的老师傅也渐渐静下心来。慢慢地,成品率开始爬升,产品质量逐渐稳定。
恰逢此时,赵德顺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打通了某个大品牌环保设备制造企业的采购关节,
拿到了第一笔可观的订单。厂子如同久旱逢甘霖,瞬间活了过来。机器开始日夜轰鸣,
工人重新招聘,规模扩大。赵德顺换上了名牌衬衫,肚子也挺了起来,
出门谈生意底气更足了。王丽娟的手指和脖颈上,也陆续添置了黄澄澄的金饰。然而,
厂子红火了,王丽娟的心思也活络起来。她娘家的弟弟也开了个小加工厂,
业务与顺发厂有些重叠。起初,她只是偶尔让厂里的货车“顺路”给她弟弟送点便宜原料。
后来,逐渐发展到将厂里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外协订单,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转给她弟弟做。
再后来,她甚至开始利用顺发厂的名义和业务关系,为她弟弟牵线搭桥,
抢夺原本属于顺发厂的客户资源。这些事,小柏隐隐有所察觉。
仓库管理员会抱怨舅妈老是来“借”东西有借无还,
车间老师傅也会私下嘀咕某些优质原材料被调包成了次品。
小柏曾委婉地向赵德顺提起过一次。彼时正志得意满的赵德顺皱了皱眉,摆摆手,
压低声音说:“你舅妈就那么点小心思,顾点娘家,女人家嘛,眼皮子浅。现在厂子效益好,
这点小钱,不算什么,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家里和睦最重要。”他拍了拍小柏的肩膀,
语重心长,“那婆娘闹起来,谁都不得安生。”小柏便不再多说。他本性不喜是非,
更不愿介入舅舅家的内部矛盾。但窟窿越掏越大,终究纸包不住火。
其他两位股东发现了账目上的异常和资源的流失,暗中调查,
王丽娟损公肥私的行为彻底暴露。矛盾瞬间激化。股东会议上,双方拍桌子对骂,
赵德顺试图和稀泥、打感情牌,但王丽娟跋扈惯了,不仅不认错,
反而指责股东们“过河拆桥”、“眼红嫉妒”。局面彻底失控。最终,
赵德顺夫妇被联合起来的股东们扫地出门,净身出户。更糟糕的是,在后续的清算审计中,
发现赵德顺在厂期间也存在一些账目不清、挪用资金的问题,虽然数额不大,但证据确凿,
最终被判处缓刑。一场繁华,如同海市蜃楼,顷刻间崩塌。小柏这个“自己人”的工作,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