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量子力学大师的《沪上疑云民国十七年的黄金劫案》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故事主线围绕沈砚之,苏玉凝,孙大麻展开的悬疑惊悚,民国,推理小说《沪上疑云:民国十七年的黄金劫案由知名作家“量子力学大师”执情节跌宕起本站无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750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2 16:40:32。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沪上疑云:民国十七年的黄金劫案
主角:苏玉凝,沈砚之 更新:2025-10-22 18:14:52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沪上法租界的梧桐叶刚染上秋霜,
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落满地。巡捕房探长沈砚之站在“同丰金号”的柜台前,
指尖捻着半片湿漉漉的枫叶,目光却锁在地上那滩早已凝固的暗红血迹上。
金号老板周明轩倒在里间账房的梨花木桌旁,胸口插着一把银质匕首,
刀柄上刻着一朵残缺的牡丹。账房的铁柜被撬开,里面原本存放的三百两黄金不翼而飞,
只留下几枚散落的铜钱,在潮湿的空气中泛着青绿色的铜锈。“沈探长,
”巡捕小李拿着记录本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法医刚验过,
周老板是昨天夜里亥时左右遇害的,致命伤就是胸口那把匕首。现场除了这把匕首,
没找到任何指纹,凶手应该戴了手套。”沈砚之点点头,弯腰仔细观察那把匕首。
刀柄上的牡丹花纹刻得极为精致,只是花瓣缺了一角,像是被人刻意磨掉的。
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英租界“裕昌银楼”也发生过一起劫案,当时遇害的银楼掌柜胸口,
同样插着一把刻有牡丹花纹的匕首,只不过那把匕首的花瓣是完整的。“去查一下,
三个月前裕昌银楼劫案的卷宗,特别是那把匕首的细节。”沈砚之直起身,对着小李吩咐道。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沈砚之原本是北平陆军讲武堂的学生,
后来因为不满军阀混战,弃武从警,来到上海法租界巡捕房。
凭借着过人的观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短短两年就升为探长,破过不少棘手的案子,
在沪上警界也算小有名气。小李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开。沈砚之则继续在金号里巡视,
目光扫过柜台、货架、账房的每一个角落。金号的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被撬动的痕迹,
说明凶手要么是周明轩认识的人,要么就是对金号的布局极为熟悉。他走到柜台后面,
看到地上放着一个打翻的茶盏,里面的茶水已经干涸,在桌面上留下一圈褐色的印记。
茶盏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青瓷茶杯,杯沿上似乎沾着一点淡淡的胭脂痕迹。
“周老板平时有喝茶的习惯吗?”沈砚之问站在一旁,脸色惨白的金号伙计。伙计名叫阿福,
是周明轩的远房侄子,在这里做了三年伙计。他听到沈砚之的问话,身子抖了一下,
结结巴巴地回答:“老、老板平时最喜欢喝龙井,每天晚上都会在账房里喝上一壶。
”“那这个茶杯是谁的?”沈砚之指了指那个青瓷茶杯。阿福凑过来看了一眼,
脸色更加难看:“这、这好像是……是苏小姐的茶杯。”“苏小姐?”沈砚之皱起眉头,
“哪个苏小姐?”“就是、就是‘艳春班’的苏玉凝小姐。”阿福的声音越来越小,
“老板最近和苏小姐走得很近,经常会约她来金号谈事情,有时候也会留她喝茶。
”沈砚之心中一动。“艳春班”是沪上有名的戏班,苏玉凝则是“艳春班”的台柱子,
唱花旦的,容貌出众,在上海滩颇有名气。周明轩一个开金号的老板,
怎么会和戏子走得这么近?而且还把人约到金号里来,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
“昨天晚上,苏玉凝来过金号吗?”沈砚之追问。阿福想了想,点头道:“来过。
昨天晚上大概戌时左右,苏小姐坐着黄包车来的,进了老板的账房。我当时在前面看店,
后来听到账房里好像有争吵声,不过声音不大,我也没太在意。大概过了半个时辰,
苏小姐就走了。”“她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异常?”“异常……好像没有。
不过她走的时候,脸色不太好,而且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锦盒,
之前来的时候没看到她带这个盒子。”阿福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沈砚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这个苏玉凝有很大的嫌疑。他当即决定,
去“艳春班”找苏玉凝问问情况。“艳春班”的戏楼位于法租界和华界交界的四马路,
此时正是上午,戏楼里没有演出,只有几个伙计在打扫卫生。沈砚之出示了自己的探长证件,
向伙计询问苏玉凝的下落。伙计告诉他,苏玉凝住在戏楼后面的四合院宿舍里,
现在应该还在房间里休息。沈砚之跟着伙计来到四合院,
走到一间挂着“玉露轩”匾额的房间门口。伙计敲了敲门,
里面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谁啊?”“苏小姐,是我,有位巡捕房的探长找您。
”伙计回答。房间里沉默了片刻,随后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身穿月白色旗袍的女子出现在门口。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正是苏玉凝。看到沈砚之,
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微微欠身道:“探长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吗?
”沈砚之看着她,开门见山:“苏小姐,昨天晚上亥时左右,你在哪里?
”苏玉凝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声音平静地回答:“昨天晚上我在戏楼里排戏,
排到子时才回宿舍休息。戏班里的姐妹和伙计都可以作证。”“是吗?
”沈砚之盯着她的眼睛,“可是据‘同丰金号’的伙计说,昨天晚上戌时左右,你去过金号,
还和周明轩在账房里发生了争吵,半个时辰后才离开,
而且离开的时候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锦盒。”苏玉凝的手顿了一下,
茶杯在桌面上轻轻磕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她抬起头,
目光坦然地看着沈砚之:“探长先生,我确实去过金号,也和周老板谈过事情,
但并没有发生争吵。至于那个红色的锦盒,里面装的是周老板送给我的一支玉簪,
他说我上次演出的时候,头上的簪子断了,特意给我买了一支新的。”“玉簪呢?
”沈砚之追问。苏玉凝转身走到梳妆台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色的锦盒,打开递给沈砚之。
锦盒里果然放着一支白玉簪,簪头雕刻着一朵精致的梅花,看起来价值不菲。
沈砚之拿起玉簪仔细看了看,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又问:“你和周明轩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他会特意给你买玉簪?”苏玉凝的眼神暗了暗,轻声道:“周老板是我的戏迷,
经常来戏楼听我唱戏,一来二去就熟悉了。他对我很照顾,有时候会送我一些小礼物,
这支玉簪就是其中之一。”沈砚之看着她,总觉得她的话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但一时又说不上来。他沉吟片刻,又问:“你离开金号的时候,周明轩的情况怎么样?
有没有什么异常?”“当时他挺好的,还送我到门口。”苏玉凝回忆道,“我走的时候,
他还说要在账房里再算一会儿账,让我路上小心。”沈砚之点点头,没有再继续追问。
他觉得苏玉凝虽然有嫌疑,但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她就是凶手。而且她有不在场证明,
戏班里的人都可以作证她昨天晚上排戏到子时。离开“艳春班”,沈砚之回到巡捕房。
小李已经把三个月前裕昌银楼劫案的卷宗找了出来,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沈砚之翻开卷宗,
仔细查看里面的记录。裕昌银楼劫案发生在三个月前的一个深夜,银楼掌柜王万山被人杀害,
胸口插着一把刻有完整牡丹花纹的银质匕首,银楼里存放的两百两白银被劫走。
当时负责这个案子的探长是张彪,不过案子查了三个月,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最后成了一桩悬案。沈砚之看着卷宗里那把匕首的照片,
和“同丰金号”案发现场的匕首对比了一下。两把匕首的样式、材质都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牡丹花纹,一个完整,一个残缺。“这两把匕首肯定是同一个人打造的,
甚至可能是同一个人使用的。”沈砚之自言自语道,“难道这两起劫案是同一个凶手所为?
如果是这样,那凶手为什么要在第二把匕首上把牡丹花纹磨掉一角呢?
”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他决定再去裕昌银楼看看,
或许能找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线索。裕昌银楼位于英租界的南京路,
自从三个月前发生劫案后,银楼就一直关门停业,门口贴着一张“本店转让”的告示。
沈砚之推开虚掩的大门,里面布满了灰尘,光线昏暗。他走到柜台后面,
当年王万山就是倒在这里。他蹲下身,仔细查看地面,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忽然,
他在柜台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金属碎片,看起来像是从什么东西上掉下来的。
他捡起金属碎片,放在手心仔细看了看。碎片是黄铜材质的,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福”字。
他又在周围找了找,没有发现其他的碎片。“这个‘福’字……”沈砚之皱起眉头,
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他想了想,忽然想起昨天在“同丰金号”账房的铁柜里,
看到过几枚散落的铜钱,铜钱上好像也有类似的“福”字印记。他立刻赶回巡捕房,
从“同丰金号”案发现场带回的证物中找出那几枚铜钱。果然,
铜钱的正面刻着“光绪元宝”,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福”字,
和他在裕昌银楼找到的金属碎片上的“福”字一模一样。“这就奇怪了,
”沈砚之看着手中的铜钱和金属碎片,“裕昌银楼劫案丢的是白银,
同丰金号劫案丢的是黄金,为什么现场都会留下带有‘福’字印记的铜钱或金属碎片呢?
这个‘福’字到底代表什么?”他决定去查一下这种带有“福”字印记的铜钱的来源。
他来到沪上最大的古玩市场,找到一家专门经营古钱币的店铺。
店铺老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名叫陈老。沈砚之拿出那枚铜钱,递给陈老:“陈老,
您看看这枚铜钱,上面的‘福’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陈老接过铜钱,
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又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
脸色凝重地对沈砚之说:“沈探长,这枚铜钱可不是普通的光绪元宝。你看这个‘福’字,
刻得非常精细,而且字体是瘦金体,
这种铜钱是当年江南制造局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专门铸造的纪念币,总共只铸造了一千枚,
后来因为战乱,大部分都遗失了,现在存世的已经很少了。”“江南制造局?
”沈砚之心中一动,“那您知道哪里还能找到这种铜钱吗?或者说,谁手上可能有这种铜钱?
”陈老想了想,回答:“这种铜钱当年主要是赏赐给王公大臣和有功之臣的,民间很少见。
不过听说前几年,沪上有一个叫‘福记’的商行,曾经私下里倒卖过这种铜钱,
不过后来‘福记’商行因为涉及走私军火,被巡捕房查封了,老板也不知所踪。
”“福记商行?”沈砚之记住了这个名字。他又向陈老打听了一些关于“福记”商行的情况,
然后起身告辞。回到巡捕房,沈砚之立刻让人去查“福记”商行的档案。档案显示,
“福记”商行成立于民国十年,老板名叫刘福安,主要经营茶叶、丝绸等商品,
后来暗中走私军火,民国十五年被巡捕房查封,刘福安在逃,至今下落不明。“刘福安,
福记商行,带有‘福’字印记的铜钱……”沈砚之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
“难道这两起劫案和刘福安有关?可是刘福安已经失踪两年了,
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来作案呢?”他觉得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就在这时,
小李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说:“沈探长,不好了!刚才接到报案,在法租界的霞飞路,
发现了一具尸体,胸口插着一把刻有牡丹花纹的匕首,不过这次的匕首,牡丹花纹缺了两角!
”沈砚之心中一震,看来凶手还在继续作案,而且每一次作案,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