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老宅的秘密》完整版

《老宅的秘密》完整版

了然妙音 著

其它小说连载

林建业老宅是《《老宅的秘密》完整版》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了然妙音”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01 老宅的秘密林家的老宅蹲在城市边墙皮有些地方已经斑露出里面的青像老人脸上的皱这是座有百年岁数的三进院门口两尊石狮子虽然个头不却还透着股精气周边早就被高楼裹住了——左边是二十层的商品右边是刚盖好的写字玻璃幕墙反光晃得人眼只有这片祖宅像被时光攥住了似安安静静立在那连院子里的老槐树都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模林建国站在老宅大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门上的...

主角:林建业,老宅   更新:2025-10-25 14:17:5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01 老宅的秘密林家的老宅蹲在城市边缘,墙皮有些地方已经斑驳,露出里面的青砖,

像老人脸上的皱纹。这是座有百年岁数的三进院落,门口两尊石狮子虽然个头不大,

却还透着股精气神。周边早就被高楼裹住了——左边是二十层的商品房,

右边是刚盖好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光晃得人眼晕,只有这片祖宅像被时光攥住了似的,

安安静静立在那儿,连院子里的老槐树都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模样。林建国站在老宅大门前,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门上的木纹。木头已经被摸得光滑,带着点温温的潮气,

是他从小摸到大都熟悉的触感。他手里捏着张拆迁通知书,纸边都被攥得发皱,

油墨印的“征收范围”四个字像块石头,压得他胸口发闷。他是林家这一代的老大,

从父亲走后,家里大小事都得他拿主意。这次政府要修地铁,老宅正好划进了拆迁区,

他得把弟弟妹妹们叫回来商量。可一想到这宅子,他就想起小时候——夏天在院子里搭凉棚,

父亲坐在竹椅上摇蒲扇,母亲在厨房煮绿豆汤,老二建军总爱爬老槐树摘槐花,

老三建梅抱着书本坐在门槛上读,老四建业最小,总跟在他屁股后面喊“大哥”。

这些事儿像电影似的在脑子里转,他怎么舍得拆?“大哥!你怎么还在这儿愣着?

这宅子可千万不能拆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老二林建军骑着电动车赶来了,

车筐里还放着个巴掌大的风水罗盘,车没停稳就急着喊。他擦了擦额头的汗,

把罗盘往石狮子上一放,指着老宅说:“我上礼拜特意找城南的张师傅看了,

他说咱这宅子是‘藏风聚气’的好地方,咱林家这几年能顺顺当当的,全靠这宅子镇着!

我那几家超市,去年还扩了两家店,要是拆了宅子,运势一散,生意准保完!

”林建国还没接话,老三林建梅也到了。她背着个黑色的电脑包,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

推了推眼镜,皱着眉对建军说:“二哥,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信这些?

张师傅那套话都是编来骗钱的,我学生里就有研究民俗的,说所谓‘风水’,

很多都是古人的生活经验,哪有什么‘镇运势’的说法?”她又转向林建国,

语气软了点:“大哥,拆迁是政府的民生工程,地铁修好了,大家出门都方便。再说,

补偿款应该不少,咱不如商量下怎么分,也能改善改善生活。”老四林建业是最后到的,

开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路边后,手里把玩着车钥匙走过来。他穿得比哥姐都讲究,

衬衫袖口卷着,一看就是做生意的样子。他没急着表态,而是笑着说:“我倒觉得,

补偿款是挺实在的——这地段,按现在的标准,少说也能赔个几百万。

不过大哥要是舍不得老宅,咱也能再想想办法。

”他心里其实打着小算盘:这笔补偿款要是拿到手,能再投个建材项目,

稳赚不赔;可大哥最看重祖业,要是硬说要拆,肯定会惹大哥不高兴,还是先看看风向再说。

四个人站在门口,你一言我一语,吵得没个结果。林建国听得头都大了,刚想开口劝,

就听见身后传来“笃笃笃”的拐杖声——是老邻居陈叔。陈叔今年快八十了,头发都白了,

拄着根枣木拐杖,慢慢悠悠走过来,手里还端着个掉了瓷的搪瓷茶杯。

他在林家老宅住了一辈子,看着林建国兄妹几个长大的。陈叔喝了口茶,

叹了口气说:“你们几个孩子,吵了半天,怕是连自家祖宅的秘密都不知道吧?

”02 陈年往事陈叔这话一出口,兄妹四个都安静了。林建国赶紧上前扶着陈叔:“陈叔,

您快坐,咱到院子里说。”他推开老宅的大门,一股混合着木头香和泥土味的风扑面而来,

院子里的青砖缝里长着些杂草,墙角还爬着几株牵牛花,蓝的、紫的,开得挺热闹。

陈叔被扶到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指着后院方向说:“你们跟我来,

看看那棵老银杏树就知道了。”兄妹四个跟着陈叔往后院走,越往后走,

越觉得凉快——后院比前院更安静,墙边堆着些旧花盆,还有个用石头砌的老井台,

井绳上还挂着个掉了底的木桶。最显眼的是院中央那棵银杏树,

得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树干上有不少纹路,像老人的皱纹。树枝长得特别茂盛,

叶子绿油油的,把大半个院子都遮住了,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洒在地上,

像撒了一地碎金子。陈叔摸着银杏树的树干,眼神里满是怀念:“这棵树,

是你们太爷爷亲手种的。那会儿我才几岁,跟着你太爷爷后面跑,

看着他挖坑、放树苗、填土,忙了整整一下午。他当时汗顺着下巴往下滴,

还跟我说‘陈小子,你记住,这树在,林家就在’。”林建军凑上前,摸了摸树皮:“陈叔,

您是说,这树能保林家平安?”陈叔笑了笑,接着说:“你们太爷爷那辈,

林家早就不如以前了。以前你太爷爷的爷爷是做绸缎生意的,家里有好几间铺子,

后来赶上战乱,铺子烧的烧、丢的丢,到你太爷爷手里,就只剩这老宅了。你太爷爷不甘心,

又没别的办法,就请了个懂建筑的老先生来,老先生围着老宅转了一圈,说‘要想林家好,

得在院里种棵银杏树,再调调屋子的布局’。你太爷爷听了,第二天就去买了银杏树苗,

亲手种在这儿。”“说也奇怪,”陈叔压低了声音,凑近他们说,“自从种了这棵树,

林家还真就慢慢缓过来了。你太爷爷后来开了个小杂货铺,生意越来越红火,到你爷爷那辈,

家里就又富裕起来了。更神的是,你们林家每一代,

都会有一个特别出众的子女——你们爷爷那辈,是你二爷爷,他脑子活,

开了全县最大的布庄,过年的时候,买布的人能排半条街,他还总给邻里送碎布,

让大家做鞋底;你们父亲这一代,是你四叔,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

当年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你太奶奶煮了一大锅鸡蛋,挨家挨户送,笑得合不拢嘴。

”兄妹四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发愣。林建国心里琢磨:难怪小时候妈总跟他说,

二爷爷是家里最能干的,四叔是文化人,原来还有这回事。林建军眼睛都亮了:“我就说嘛!

这宅子肯定有讲究!你看咱这代,我开了几家超市,建梅是大学教授,

建业做建材生意赚了不少,就大哥在机关上班,稳当是稳当,就是没咱们几个‘出众’。

”林建梅皱着眉,还是有点不信:“这可能就是巧合吧?二爷爷能干,

是因为他会做生意;四叔能考上大学,是因为他学习努力,跟银杏树有什么关系?

”林建业没说话,心里却犯嘀咕:自己这几年生意确实顺,难道真跟老宅有关?

可要是真有关,那这次拆迁……他不敢往下想了。陈叔看着他们的样子,

又叹了口气:“你们年轻人,不信这些也正常。不过这老宅里的门道,可比你们想的多。

以后慢慢就知道了。”03 突如其来的变故接下来的几天,

林家兄妹没再争论老宅的事——不是不想争,是没心思了。因为老四林建业出事了。

林建业是去邻市谈一笔建材生意的,对方是个大客户,要是谈成了,能赚不少。

他出发那天早上,还跟林建国打电话说:“大哥,等我回来,咱再好好聊聊拆迁的事,

说不定我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可谁也没想到,他在回来的路上出了车祸。

那天下午下着小雨,路有点滑,他开的车被一辆失控的货车追尾了。接到交警电话的时候,

林建国正在单位处理文件,一听“车祸”“林建业”,手里的笔“啪”地掉在桌上,

脑子一片空白。他赶紧给老二、老三打电话,三个人火急火燎地往邻市的医院赶。到了医院,

看到的是躺在病床上的林建业——头上缠着纱布,腿上打了石膏,脸色苍白得像纸。

医生跟他们说:“人保住了,但双腿伤得很重,能不能站起来,还得看恢复情况,

大概率是要留下后遗症了。”林建军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了,在病房外攥着拳头,眼睛通红,

声音都在抖:“我就说不能动老宅!咱们前几天还在吵着拆不拆,现在建业就出车祸了,

这肯定是动了老宅的念头,遭报应了!”林建梅刚从病房里出来,听到这话,

忍不住反驳:“二哥你别胡说!车祸就是意外,雨天路滑,货车司机没注意,

跟老宅有什么关系?你怎么能把这种事往老宅上赖?”话虽这么说,

她心里却有点发虚——弟弟伤得这么重,怎么就这么巧,偏偏在他们争论拆迁的时候出事?

林建国夹在中间,心里乱得像一团麻。他看着病房里躺着的弟弟,又想起陈叔说的老宅秘密,

心里又悔又怕:要是真因为自己想拆迁,才让建业出事,那他这个大哥,怎么对得起爸妈?

怎么对得起林家的祖宗?可他又不能信“报应”这种说法——他在机关工作多年,

一直相信科学,可眼前的事,又让他不得不怀疑。更奇怪的事还在后面。第二天早上,

邻居王婶匆匆忙忙跑到医院,找到林建国说:“建国啊,你们家后院的银杏树,

不知道怎么了,一半的叶子都黄了,枝子也蔫了,看着就像快死了似的!”林建梅听到这话,

心里“咯噔”一下。她昨天还跟学生说“风水是迷信”,可现在,弟弟出事,银杏树枯萎,

两件事凑在一起,她之前的坚定突然有点动摇了。她看着林建国,声音有点轻:“大哥,

要不……咱先别想拆迁的事了?”林建国点了点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弄清楚,

这老宅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建业的事,银杏树的事,到底是巧合,还是真有关系。

04 寻找真相为了弄清真相,林建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教授。

苏教授是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专家,研究古建筑几十年了,

林建国之前因为工作原因跟他打过几次交道,知道他为人实在,懂的也多。

他特意提前给苏教授打了电话,把老宅的情况和最近发生的事说了一遍。苏教授听了,

很感兴趣,说:“你这老宅听起来不一般,我正好最近有空,明天就带团队过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苏教授就带着三个学生来了。苏教授穿着件灰色的夹克,戴着老花镜,

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一进老宅就开始四处打量,时不时停下来,让学生用测量仪测一测,

或者在笔记本上画几笔。他们先看了前院,苏教授指着大门说:“你们看这门的朝向,

正好是正南方向,冬天的时候,阳光能直接照进院子,屋子里就暖和;夏天的时候,

太阳在头顶,门又能挡住点阳光,院子里就凉快。这是古人根据日照规律设计的,

不是什么‘风水’,是科学。”然后他们去了后院,看到那棵枯萎了一半的银杏树,

苏教授蹲下来,仔细看了看树根周围的土,又摸了摸树干,说:“这棵树应该是缺水了,

最近是不是没怎么下雨?你们看,树根周围的土都裂了,一半的根系可能受损了,

所以才会枯萎。跟什么‘报应’没关系,赶紧浇水、松土,说不定还能救过来。

”林建军在旁边听着,有点不服气:“苏教授,那我家每代都有一个出众的子女,这怎么说?

陈叔说这是老宅的功劳。”苏教授笑了笑,带着他们走进老宅的正房。正房的窗户很大,

阳光能照进屋里,显得很亮堂。“你们看这屋子的布局,”苏教授指着东边的房间说,

“东边的房间早上能晒到太阳,适合性子稳的人住,

能让人心情平和;西边的房间下午能晒到太阳,适合脑子活的人住,能让人精力充沛。

古人建造房屋的时候,会根据家人的性格、需求来安排住处,

让每个人都能在舒服的环境里生活,自然就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不是什么‘运势’,

是为人父母的用心。”林建梅听到这儿,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

我之前在老宅的阁楼里看到过一个木盒子,说不定里面有太爷爷的东西!

”她赶紧拉着林建国去阁楼。阁楼里积了一层灰,光线很暗,角落里放着几个旧箱子。

林建梅找到那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本线装的日记,纸都黄了,

字迹是用毛笔写的,有点模糊。她坐在阁楼的地板上,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

念给哥几个听:“光绪二十七年,老大性子慢,让他住东屋,晨起有日,

可静心读书;老二好动,住西屋,近门,便出门营生;老三体弱,住北屋,避风,

可养身体……”林建梅念完,眼睛有点湿:“原来太爷爷早就把原因写在日记里了。

他不是靠什么神秘力量,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安排住处,让他们在合适的环境里成长,

所以每代都有‘出众’的人——这是太爷爷对家人的爱,不是什么‘风水’。

”林建国接过日记,摸了摸泛黄的纸页,心里突然亮堂了:“原来我们一直误会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