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唐玄宗李隆基是第七任皇帝,继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后期沉湎声色,疏于朝政,致使奸臣当道,朝纲大乱,导致安史之乱暴发。
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茶圣陆羽就生活在这个由治到乱的大动荡时代。
唐朝行政区划采用道、州、县三级制。
开元年间,唐玄宗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将全国十道改为十五道,由原先的监察机构改为行政机构。
具体包括关内、京畿、河南、都畿、河东、河北、山南东、山南西、陇右、淮南、江南东、江南西、黔中、剑南、岭南等十五道。
山南东道复州治所竟陵,同时也是竟陵县治所。
城西有一泓碧波浩渺的湖水,依其方位称之西湖。
那时的西湖比现在西湖的水域面积不知要大多少倍,湖心有一小岛,其形状尤如倒扣的锅底,故名覆釜洲。
两岸夹柳的穿湖长堤,将小岛与东西两岸连通一起。
长堤东段有座古老的三孔石拱挢,由于经常有大雁在此出没,故名古雁桥。
覆釜洲上有座千年名刹龙盖寺,始建东汉时期,当时寺名“青云寺”,后更名“方乐寺”。
北周武帝时被毁。
隋代仁寿末年,文帝派遣东都洛阳上林园译经馆高僧彦琮法师送舍利子到复州,在“方乐寺”遗址建“舍利塔”,重盖寺庙。
天子谓之龙,隋文帝钦命修盖的寺庙,当然是叫“龙盖”,所以命名为“龙盖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龙盖寺的成名,开始于晋代支公和尚。
支公名遁,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人,为晋代高僧,精通佛典,是般若学的六大家之一。
他遍游名山大川,来到竟陵,极爱西湖风景,遂驻锡龙盖寺中。
他喜好养马,每天都要外出遛马,清晨由寺东出发,单日经西湖堤西段右转,绕西湖北半圈;双日经西湖堤西段左转绕西湖南半圈,然后经西湖堤东段由寺西而归,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因而留下了走马岭的遗迹。
由于支公成名,寺院逐年加修,规模日益扩大。
传至唐代智积禅师住持,己成为一大禅院,寺院内殿、堂,祠、坊、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日夜香烟缥缈,烛火辉煌。
鼎盛时期,寺僧百余人,寺田三百余亩,耕牛三十余头。
日日晨钟暮鼓,香火旺盛。
智积禅师死后,建灵塔于寺庙西侧,遂改名为西塔寺。
龙盖寺西面湖水潆回,蒹葭丛生,古木参天,修竹长青,奇花异草点缀其间,百鸟争鸣,是一个湖山秀雅的佛教胜地。
唐开元二十一年安史之乱爆发,寺院逐年衰败。
和陆羽同时代的诗人裴迪,在《西塔寺陆羽茶泉》一诗中,生动记录了这座寺庙历经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
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一汲清凉味,高风乐有余。”
美丽山川的秀气,清净佛门的灵气,孕育了一代千古奇才一一茶圣陆羽。
他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极具传奇色彩的童年。
竟陵即现在湖北省天门市,意为山陵到此终了,进入平原地带。
解放后,由于城区的不断扩展,西湖逐年变小,如今己变为城市中心。
天门市2013年斥巨资将其打造成了4A级景区--陆羽故园。
是一座为纪念“茶圣”陆羽而建的茶文化主题公园。
园区由“三湖三岛”组成,主要建筑有陆羽雕像,茶经楼,西塔寺和陆羽纪念馆。
巨型陆羽雕像坐落在园中半岛广场,高7.2米,象征陆羽享年72岁;高耸入云的茶经楼位于湖心岛,为唐代楼塔式建筑风格,共十层,顶层的藏经阁陈列了宋代、明代、清代的不同《茶经》版本,是镇馆之宝,其中桑柱炉板《茶经》于1986年由日本友人送返给天门市;金碧辉煌的西寺塔位于湖的北岸,2003年重建,陆羽童年就生活在这座寺庙里;古香古色的陆羽纪念馆,位于湖的东岸,陈列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与此有关的珍贵文物。
陆羽出生在这里,童年、少年时期也生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