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镇外,破旧小院。
晨曦微露,小黑就己经早早赶到,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一丝忐忑。
他昨晚一宿没睡好,脑子里全是云逸先生说的那些“歪理邪说”——什么灵气波动,什么呼吸频率,像是有只小猫在不停地挠他的心。
云逸看着眼前拘谨的少年,温和地笑了笑。
他手里没有玉简,没有功法秘籍,只有一块用木炭涂黑的平整石板和一根白色的石笔。
“小黑,不必紧张。”
云逸示意他坐下,“我们今天的课,不练功,只‘聊天’。”
“聊天?”
小黑懵了。
“对,聊一聊我们身边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朋友’——灵气。”
云逸转身,在石板上画下了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昨日与你说的‘水波’,你还记得吗?”
小黑用力点头。
“那我们今天就深入聊聊这‘水波’的特性。”
云逸的声音平缓而清晰,仿佛不是在传授玄奥的修仙法门,而是在讲解一道数学题,“天地灵气,在某些时候,会像水波一样扩散、干涉、叠加,此谓其‘波动性’。
而在另一些时候,它又会像一颗颗极细微的粒子,可以被感知、捕捉、引导,此谓其‘粒子性’。
这便是灵气的‘波粒二象性’。”
小黑的眼睛瞪得溜圆。
波粒二象性?
这五个字分开他都认得,合在一起却如同天书。
镇上说书先生讲的神仙故事里,可从来没提过这个!
云逸不疾不徐,用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打比方:“你看阳光,洒下来是一片温暖(波),但透过树叶缝隙,又会变成一道道光柱(粒)。
灵气亦是如此。
你之前引气,只知其‘粒’,蛮力捕捉,故而事倍功半。
而若能感知其‘波’,顺应节奏,便能事半功倍。”
他开始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呼吸的绵长与短促,去“聆听”和“契合”周围灵气环境的自然波动频率,找到那个最容易引气入体的“最佳窗口期”。
小黑听得如痴如醉。
他放牛时观察过溪水,观察过阳光,却从未有人告诉他,修炼竟然可以和这些日常所见联系起来!
云逸先生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他从未想象过的门。
接下来的几天,云逸的教学方式让小黑大开眼界。
没有枯坐冥想,更多的是观察、思考和调整。
云逸让他去感受清晨露珠滴落时周遭灵气的细微变化,去体会正午阳光炙烤下灵气粒子活跃的跃动,甚至去聆听夜晚风声过隙时,那无形的灵气“波纹”。
“感知先于引导,理解先于记忆。”
这是云逸反复强调的话。
小黑一开始觉得别扭,这和他偷听来的“正统”修炼法完全不同。
但当他某天傍晚,放空心神,真正尝试着将自己的呼吸与晚风中那舒缓的灵气波动同步时——一股微弱,却无比清晰的暖流,自然而然地顺着他的呼吸,融入西肢百骸,最终缓缓沉入丹田。
成功了!
他成功了!
五年!
整整五年!
他偷学、苦练、碰得头破血流都未能踏入的门槛,就在这看似“不务正业”的聊天和观察中,悄无声息地迈了过去!
小黑猛地睁开眼,泪水夺眶而出。
他望着负手而立,面带微笑的云逸,激动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再次重重地磕下头去。
云逸扶起他,心中也松了口气。
理论得到了初步验证,这意味着他的路,走通了。
他看着小黑,仿佛看到了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
而他需要做的,就是为这颗幼苗,以及未来千千万万颗这样的幼苗,提供合适的土壤、阳光和雨露。
“先生,我……我引气入体了!
我真的成功了!”
小黑的声音带着哭腔。
“这只是开始。”
云逸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望向小镇之外,那青云宗隐约可见的山门,“记住这种感觉,记住‘理解’的力量。
未来,我们要让更多像你一样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