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人们常说人生之不如意十之***,我们的生活仿佛总是被各种压力所笼罩。
在学生时代,我们承受着升学的压力,毕业后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踏入职场后又要应对着购房和购车的压力。
然而,即便拥有了房子和车子,也许我们仍然无法找到那个与自己心灵相契的伴侣,等结婚之后,又要面对养育孩子的压力。
好不容易等孩子长大了一些,我们还要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种种压力经常让我们怀疑生活的意义究竟何在,让我们迷茫不知身为人类的一员,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正所谓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古今中外,圣贤先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也许探讨的结果因时因人而异,但是当代作家余华通过一篇小说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人这一辈子,从来就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而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
你可能会对这个答案有些诧异,至于我们常常被教导要有理想、有追求的论调,完全不符。
然而,就是这样主题的一部小说,却在近25年来销量几百万字,同时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发行。
作家余华也因为这部作品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活着这部小说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余华传播最广的代表作。
在这部作品首次发表的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作品被导演张艺谋翻拍成了同名电影,并一举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等一系列奖项。
为什么这篇只有短短8万字的中篇小说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其实,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恢弘磅礴的铺陈叙述,也没有复杂交织的故事线索,他也不以时代和历史为主题,而单纯只是讲述了一个人所经历的苦难的一生。
整个故事简洁,都不像小说,更像是一则语言。
可是书中流畅的叙述和深刻的主题也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小王子讲述的是一次爱的语言,那么活着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的语言资质。
通过主人公福贵先后失去财富、经历饥荒、失去信任的困难人生,传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尽管人生有悲有喜,有无聊,也有平庸,但这个过程就是,人生仍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而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
本书作者余华与当代作家苏童、格飞同为先锋派代表作家。
余华的父亲是名医生,他自己也曾经做过牙医。
因此,余华的笔锋就好似是一把手术刀,冷静、客观、沉稳地破开现实的外皮,为你揭开生活最真实的内核。
同时,余华的作品也总是对死魔和冷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你总能在余华的作品中看到生活真理的面貌,他早期的作品中甚至还经常包含着血腥和暴力的味道。
余华的这本活著与平凡的世界一样,同样是描述上世纪涂改这段世纪的历史事件。
平凡的世界描述的是个人在时代中的奋斗,显得励志很多。
可是余华的这本活著却是要通过个人在时代中所受的苦难,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点燃你对生命的思考。
主人公福贵从一个有钱的大地主变成了一个穷光蛋之后。
反而获得了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体会到了许多从前一直被他所忽略的人间真情。
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大地主的儿子,非常有钱,究竟有钱到什么程度的?
福贵自己用了一个比喻说,他和他一脸走路的声音都像是铜钱碰来碰去的,于是钱成了万恶之源。
不过仗着有钱,同时又是毒死,整日里胡作非为,说他是纨绔子弟则是抬举他了,直接用***来形容也不冤枉他。念书的时候,佛观目无尊长,在教书先生面前自称为爹,每天上学不走路,也不做教,偏用家里的长工背着,而且还要听他指挥,说跑多快就要跑多快。
成人之后,他看上了既漂亮又温顺还有钱的米哈老板的女儿,立刻就托人说媒就回了家。
别看老婆是自己选的,但福贵却整日不回家,专门泡在机缘里嫖娼赌博。
父亲知道后,直气得要拿鞋底打他,却被福贵一把推倒在墙角里。
他去嫖娼时,还让***背着他在街上逛街,经常故意逛到老丈人的闵行门口,骑在***背上挑衅地跟老丈人打招呼,几次把丈人气得差点病倒。
妻子怀孕七个月时,亲自去济源找福贵,却被他一顿殴打谩骂,扔出了大门。
后来他的赌博遇到了一个叫龙二的人,使得出老千的作弊高手值得福贵的总是输多赢少。
开始的时候他用现钱,后来偷拿母亲和妻子的首饰,再后来就拿家里的田产来抵押,直到最后,所有田产、房产都输给了龙二,福贵全家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
但福贵得到的却远比失去的要更多,他在悔恨之中醒悟了很多道理,仿佛过去那层蒙新的猪油全部化掉了,眼前的黑布也摘掉了,化回了清澈的眼睛和闪亮的心,看到了许多从前看不到的事情,感受到了许多的人间真情。
首先,他看到了父亲教给他的道理。
父亲把所有的田产、房产换成了铜钱,足足需要四个扁担才能抬得了。
实际上,如果换成银元,根本不用这么费力。
父亲让他每天扛着扁担走十多里路去城里还赌债,当赌债还完,他累得全身散架了一样,肩膀也磨出了血迹。
福管终于撤伍,这么多钱只是搬运,就把自己累得半死。
那么,祖辈这些家产又是费了多少心血才挣下来的,却被自己短短几年败得一干二净?
想到这儿,他蹲在路边痛哭起来,而后,他开始体会到了人间真情。
败光家产之后,家人并没有过多苛责他。
妻子告诉他,咱以后不赌就好了。
母亲告诉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连五岁的女儿也护着他说,爹,你快跑,爷爷要来打你了。
亲情是过去那个嚣张跋扈的富贵从来不曾意识到的珍贵宝物。
他从此回顾,自新租了五亩田开始,勤勤恳恳的靠劳动吃饭。
福贵的老丈人心疼女儿,把福贵的妻子家珍接回了娘家,她走的时候已经怀孕八个月了,没想到家珍不记恨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又不嫌弃他现在的日子。
在生下儿子之后,抱着孩子回来了,福贵也开始懂得心疼妻子了,一起干活的时候,他总让妻子家珍去歇着。
福贵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了,尽管他千金散尽,得到的却是责任心、亲情和对他人的善意。
他也得到了一种重新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浮夸自己也说,虽然日子过得又苦又累,他心里发到踏实了。
尽管在我们看来,福贵的转变有一点过快也过大,一夜之间就脱胎换骨了,但是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金钱的恶,人性得善。
金钱的恶导致了福贵的有恃无恐和龙二的欺诈抢夺,而人性得善又使得福官重新找到了自己。
在苦难面前,人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
人性的善与恶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开篇时我们提到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人苦难的一生的故事,那么刚才讲到的福官的破产,与其说是苦难,不如说是自作孽,而接下来才有正式开始他无穷无尽的苦难人生。
在这些接踵而至的苦难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承受能力有多大,看到了绝望的不存在,也看到了许多人性的善与美,丑与恶,虽然富贵的一生可以说由苦难构成。
但作者绝不是一味的写苦难,而往往是每当福贵的生活出现一丝转机和希望的时候,再来给你一个当头棒喝。
正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也或许只有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人的承受能力,表现出生命的坚韧,表现出活着的身影。
我们先来看一下福贵的第一个苦难阶段,被壮丁自从全家破产之后,福贵爹一气之下病死了,福贵好不容易坐了地,重新振作起来,开始了勤恳踏实的生活,虽然每天累得喘不过气,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坐,吃消盈盈的。
而这时苦难来了,福贵再一次去城里给娘请大夫的路上,被***军队抓了壮丁,抓到前线去打仗。
每每想到妻子和娘连自己去向都不知道,甚至连将来自己死在哪都是未知数,便背出心来。
她总是找机会要逃跑,但是一个老兵告诉他,谁也逃不掉,就算不被打逃兵的***打死,也会被别的部队再抓了去,因为这仗全国都在打。
这老兵当兵六年,逃过妻子,就带过七支不同的部队。
后来***军队被包围了,人性的善恶开始显现了,情况越是艰难,就越是考验人性。
被包围之后,食物和弹药供给全靠飞机空投弹药,根本没有人要,全都抢大米,抢到米之后往自己坑道里搬,旁边还要有同伙拿枪保护旁止,到手的米再被他人抢去。
等抢完了大米,又在附近抢木材,为了用来生火煮饭来看大树拆猫窝的声音简直把前线的枪炮声都给盖住了。
就这样,没过多久,局面就变成米越来越多,而生火的柴却连树根都不剩了,国军的飞机改成了空头大饼。
这下子抢兵的场面更壮观了,扑上去的人能跌好几层,人们的***在这种时候全都爆发了,副官每次抢完兵都像被人吊起来打了一顿似的,浑身都疼。
后来,国军的阵地越来越小,福贵所在的后方战场成了伤员的天下。
每天送伤员的担架络绎不绝,与其说是送,不如说是到,找块空地,担架一分,像倒垃圾似的把伤员往地上一扔就不管了。
到了晚上,几千伤员的***声就像鬼哭一样惨烈,置夜的功夫就全死了。
在坑道里躲避炮弹的国军们也都自身难保的在大学里瑟瑟发抖,供应事务的飞机也不来了,他们的连长带着钱财已经逃跑了,可是老兵依然告诉福贵,死也要活下去,只要心里想着不死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