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福贵被抓壮丁的苦难经历,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命的一文不值,人们为了生存而互相残杀的人性之恶。
当然也有福贵和几个战友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的友情之善。
战争结束之后,福贵总算活着回到了家乡,随之也进入到了第二个苦难阶段,贫穷饥荒。
不过回到家时发现娘已经去世了,天真伶俐的小女儿凤霞再一次高烧中变成了聋哑人。
而他回到家之后,日子也并不好过,贫穷使得一家人想吃饱饭都有困难,遇上饥荒年头,全村人都去地里挖野菜,刨地瓜。
有一次,凤霞好不容易在地里挖出了一个地瓜,就被旁边的同村人趁其不备抢了去。
在那个年代里,人人饿肚子,每个人都已经变成了只顾生存不顾道义的野兽。
凤霞虽然是聋哑女孩,别看平时老师,此刻也是爆发了求生的小宇宙,与强地瓜的王四扭打在一起。
因为在场没有第三人,凤霞有理说不清,况且他也说不出话。
到最后是村长出面将地瓜一分为二。
当然,村长还是要在交大那一块上再切下一块装进自己兜里。
事实上,村长和王四都不是坏人,在富贵不在家的日子里,他们还帮着福贵家干一些天地的重活。
但是苦难面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被求生本能所激发的自私的人性之恶。
同时,我们也看到福贵一家在饥饿年代里相濡以沫的亲情至善。
饥荒年头过去之后,日子刚刚好过一点,福贵却迎来了更大的打击。
姐弟三个困难阶段丧死之痛福贵的儿子有庆是个懂事又活泼的少年,他每天为了帮家里喂羊,要在早上上学之前去割草,等割完草上学就来不及了,他就跑步去上学,中午也一站如此跑20里路往返学校和家里,如此一来,这鞋子就坏得特别快。
福贵责怪他太费鞋,他就提着鞋子光脚跑到了学校再穿上,哪怕是冬天在雪地里也是如此。
福贵看了不仅懊悔又心疼。
其实有轻微的羊特别好,又肥又壮,每年光是捡羊毛换来的钱也不知道能买多少鞋了。然而命运却不肯眷顾如此可爱的少年。
有一天,学校将孩子们召集起来,给因为临产而失血过多的女校长献血,有幸提着鞋子一溜烟的跑去了医院。
在十几个孩子中,只有他的血型跟校长相配。
有清准备献血的时候兴奋得满脸通红,然而医生却为了救校长的命,无节制地抽取右倾的血,理由只有一个。
女校长是现场的夫人,眼看着有幸脸色变白,嘴唇变青,医生却告诉有幸忍着说出血都头晕,医生们却在有幸昏倒之后完全不在意。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草率又残忍的终结了。
整个过程中,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医生的麻木和奴性,为了谄媚权势,不惜牺牲普通百姓的性命,似乎县长夫人的名就比普通人的名更值钱一样。
这是人性的丑陋,也是时代当中人权被藐视的悲哀。
福贵接了通知赶来医院之后,当然也想找人拼命,却不曾想,这个被他一脚踢倒在地的县长,就是当年当兵时同在一个战壕的好兄弟春生。
无奈之下,福贵只好对兄弟春生说了一句你欠了我一条命,就抱着儿子离开了。
作者最后还是选择用了人性的善,用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化解了故事的冲突。
或许人性之恶会在苦难中发酵,但人性之善也总会在苦难中闪光。
经历了三个苦难阶段,做至对人的承受力的考验结束了吗?
答案是没有。
福贵进入了人生中的第四个困难阶段,丧女之痛。
前面说过,作者不会一味地堆积苦难,总还是要给福冠和读者们一点美好,这样才便于将美好撕碎给我们看。我们都知道,贵的女儿凤霞很不幸地成为了聋哑人,尽管人很漂亮,但是到了该婚的年龄,依然没有人来说媒,福贵两口子就拖着人脉较广的村长帮着找女婿,心酸的说,哪怕是缺胳膊烧腿的,我们也嫁。
这位村长还当真是不负所托,给凤霞找了一个好男人。
二喜不仅腿脚都健全,而且人还好,踏实又肯干,能干又实在。
与凤霞相亲的第二天就带着一帮人来给福贵家里修整房屋。
徐信当天为了不让苦命的凤霞受委屈,不惜借钱把婚事办的风风光光的,婚后两人的感情甜得像蜜一样,上街都要手拉手。
然而美好太短暂,凤霞生产那天,大叔先死了。
那天副官根本不敢去看二喜的样子,因为看他映在墙上那守着凤霞尸体一动不动的样子,就已经让斧棍看不下去了。
没过多久,接连遭受了丧死丧女打击的家珍也去世了。
家珍死的时候,拿手紧紧握住了福贵的胳膊,直到冰凉了,僵硬了,才滑落了下去,到此为止。
不过,人生中所经历的四个主要苦难阶段就讲完了。
作者不仅为我们呈现了生殖为人的坚韧,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活下去的勇气,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苦难面前那善与昧的交织,又为了生存而自相残杀的人性之有,这么麻木而谄媚的奴性之恶,也有福贵和妻子相濡以沫的亲情之善。
战友之间相互扶持和宽恕的友情至善,二喜和凤霞虽然身患残疾却彼此体贴的爱情之神。
很多读者说,读完这本活着会让更多人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可这只是本书的浅层意义,单凭这一点,恐怕还不足以让这本书成为经典。
那么这部小说除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苦难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性善恶之外,全书的主题还有着怎样更进一层的深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个要点。
本书主题的终极哲学意义是什么?
在福贵老人讲述完自己的回忆之后,老人一边映着夕阳往家走,一边唱起了一句歌词少年去游荡,中年想绝藏,老年做和尚。
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代表了福贵的一生,其实也是每个人的人生写照。
先来解释一下少年去游荡,你来想一想,谁不是在少不更事的时候狂妄自大,想去全世界吵闹一番的?
既有玩世不恭的态度,拥有建功立业的雄心,这既是年少时荒唐的富贵,也是年少时懵懂就无畏的我们。
因此说少年去游荡。
那么中年想掘藏是什么意思?
绝藏就是挖掘宝藏。
当人们进入中年之后,我们的目标就会变得更加明确,一心一意地追求我们的宝藏。
也就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直为之拼搏奋斗,对于福贵来说就是能吃饱饭的幸福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因此说中年想抉择,那么重点来了,为什么说老年做和尚?
这是一种经历了一生或喜或悲的事情之后的豁达和超然。
事实上,当我们讲完凤霞的死之后,故事并没有结束。
后来女婿二喜也死了,是在一次搬运工作中,被水泥板砸成了肉饼。
再后来,凤霞和二喜留下的孩子苦干也死了。是在孩子七岁那年,福贵去地里干活,孩子自己在家里吃豆子,活活撑死了。
但为什么我们没有详细去讲呢?
因为就连福贵本人也已经想不出什么刻骨的悲伤了,他已经进入了老年的和尚心态,即便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了,他依旧能够淡然地继续生活着。
这个和尚代表了一种怎样的主题?
在我们都熟悉的名著红楼梦里,有两个世外高人,是一层一道,也是代表了作者的超脱和豁达的思想,浓缩成一句话,就是那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而在活着当中的那一句老年做和尚也是与此相通。
民间自古匠佛与道并不画的非常清晰,因此红楼梦中才出现了一层一道同行的画面。
而在活着当中,老年作和尚也同时蕴含着一种道假的哲学思想。
在老此得到的精准。
有一句话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可能被很多人误解为天地不仁,死,把人当成猪狗一样虐待。
但政界是天地,是没有感情的,既没有善,也不存在恶,因此对一切事物的态度都是顺其自然的,让一切事物都按照他们自然的规律去生长,并不加以干涉,这样就有一种对待万物一视同仁的哲学观点。
而作者余华在活着的咨询中写道,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而是向人们展示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
也就是说,当福馆经历了一生的跌宕起伏之后,对所有生死苦乐、仇恶与恩情却不一视同仁,任由他们自然而然的发展。
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人生,而这就是活着的意义,这也是福贵老年做和尚的人生感悟。
当你明白了老年做和尚的含义之后,也就懂得了为了活着而活着这个主题,他并非苟且,而是超脱。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脱,我们才能够接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以及无聊和平庸。
也正因为有了这超脱,老年的福贵才能够一边耕地一边悠闲地唱着,皇帝找我做女婿,路途迢迢,我不去。
最后再用一个问答的形式来概括活着的意义,那就是问谁还不是一边抗争命运,一边又接受着命运的安排?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活着并非只是为了生存与承担各种压力,而更重要的是追求个人的成长与价值的视线。
我们可以将生活视为一段旅程,每一次的压力都是旅途中的坎坷和起伏,但他们同时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通过升学压力,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工作压力,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积累人生经验,通过为购房购车奋斗,我们可以体会到努力的成果与价值,通过家庭责任的承担,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和关怀的价值。
这一切都是我们实现个人成长的机会和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调整心态,给予自己宽容与理解。
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当我们感到迷茫和疲惫时,可以试着扩大视野,寻找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或许我们可以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品味生活的细节,或许我们可以追求心灵的满足,通过爱好和艺术来表达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关注社会问题,为他人带来改变和帮助,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奉献和影响他人,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因此,人活着不仅仅只是为了面对压力与挑战,更是为了感受生活的美好,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的追求。
让我们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坎坷和困难,用乐观与积极的态度活出自己独特而有意义的人生。
好啦,活着就为您分享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