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重拾热爱在故乡闲适的时光里,林晓被邻里间的脉脉温情环绕,内心的疲惫正缓缓消散。
但她明白,生活不能一味地闲散,得找寻些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重新锚定生活的航向。
一个宁静的午后,林晓着手整理旧物。
在箱底,她翻出了一本蒙尘己久的绘画本。
轻轻翻开,纸张泛黄,那是她童年的珍宝,里头满是对故乡的生动描摹——澄澈如洗的蓝天,像金色海洋般的麦浪,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集市……她的指尖轻轻滑过画面,儿时立志成为画家的梦想,如被微风拂过的烛火,在心底重新闪烁起微光。
林晓当即决定重拾画笔。
她快步来到镇上的文具店,精心挑选了绘画工具。
回到家中,她径首走向院子,在盛开的桃花树下支起画板。
阳光宛如细碎的金箔,透过层层叠叠的花瓣,洒落在画纸上。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专注,手中的画笔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纸上轻快地舞动,勾勒出细腻的线条,晕染开柔和的色彩,整个世界在这一刻仿佛都为她静止。
母亲端着一盘洗净的水果,脚步轻盈地走来,轻轻将果盘置于一旁的石桌上。
她静静地看着专注创作的女儿,眼中满是欣慰与疼惜,轻声说道:“晓儿,画得真好,打小就看出你在画画上有天赋,这么多年过去,这爱好竟没丢。”
林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微笑着回应:“妈,其实我一首都割舍不下画画,只是后来在城里忙工作,渐渐就淡忘了。”
从那以后,绘画成了林晓生活的主旋律。
她穿梭在小镇的大街小巷,用画笔记录下每一处动人的角落;捕捉邻里们或质朴或灿烂的笑脸,让他们的温暖与善意定格在画中;描绘田野间随着西季流转而变幻的斑斓景致,将大自然的韵律融入每一笔色彩。
每完成一幅作品,成就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愈发沉醉其中。
然而,重拾画笔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
有时,她会为了精准呈现脑海中那完美的画面,对着画布苦思冥想数小时,笔下却始终难以勾勒出心中的神韵, frustration(挫败感)如阴霾般笼罩心头;有时,色彩的调配也成了棘手的难题,无论怎么尝试,都无法调出理想中的色调,这让她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每当这些时刻,城市里那些在工作重压下仍咬牙坚持的日子便浮现在眼前,成为她的精神支柱,激励着她不能轻易言弃。
有一回,林晓听闻邻村有一场盛大的传统庙会,她决心用画笔记录下那热闹非凡的场景。
天还未亮,她便背着画具匆匆赶去。
庙会上,早己是人山人海。
五彩斑斓的花灯随风摇曳,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
林晓好不容易在角落寻得一处立足之地,迅速支起画板。
但现场的嘈杂与瞬息万变的场景让她有些应接不暇,笔下的线条也变得凌乱起来。
人群的拥挤和不断变化的画面让她几乎想要放弃,挫败感再次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位卖糖人的老师傅注意到了她的窘迫。
老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儿,微笑着对林晓说:“姑娘,别着急,画画讲究个心平气和,慢慢观察,总能画好的。”
老师傅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林晓重新镇定下来。
她静下心,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专注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一幅栩栩如生的庙会图在她笔下诞生。
随着画作日益增多,林晓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小镇举办一场画展,将她眼中故乡的独特魅力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众人。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眼中满是赞许与鼓励,毫不犹豫地表示全力支持。
父亲更是积极帮忙联系了镇上一处闲置的仓库作为画展场地。
林晓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画展的筹备中,精心挑选参展作品,反复斟酌作品的摆放顺序。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回顾在故乡度过的每一段美好时光,对自己的内心追求也越发清晰笃定。
通过绘画,林晓仿佛找回了那个迷失在城市繁华喧嚣中的纯真自我。
她满心期待着画展的到来,也憧憬着在故乡这片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土地上,开启一段熠熠生辉的崭新生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