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之贼皆说南蛮话,是不是奸细,一问便知,岂能因几个奸细而置百姓之生死于不顾。
如是这般,这守城的意义何在?”
高县丞见他动怒,也只能叹气道:“此为从大局出发,鄙人将带领全县不顾一切代价,守住这座城。”
“大人所指的不惜一切代价,这代价指得是城外的百姓吗?”
县衙后堂的会客厅里,姚县令正细细读着赵师爷的条陈,赵师爷事无巨细,将大小事务安排的妥帖,西门如何把守,乡民如何安置,如何化募银两,一桩桩一件件,无不点到姚县令心坎里。
姚县令心内稍安,而又面不改色道:“大敌当前,本县本该登上城门,激励士气,奈何公务繁重,近日又害头风,就劳烦兄弟替我走一遭,守城兄弟辛苦,每卒赏银一两,待退敌后,另有重赏。”
赵师爷领命而退。
姚县令又唤来亲随道:“你去膳房,让厨子熬些姜汤送来,把杨巡检送来的几只野鸡,逮两只毛色鲜亮的,给文老爷送去。”
姚县令口中的文老爷,乃是本县的一位举人,文老爷中举之后,因体弱多病,无心科考,也没有去吏部选官。
文老爷的公子后来也中了举人,一门父子皆中举,在县里一时传为佳话。
文公子现在登州府里做教谕。
文老爷平日里乐善好施,赈济孤寡,实乃春山县第一德高望重之人。
此刻的文老爷,正拄着拐杖冒雨指挥家仆搭粥棚。
随从拎着野鸡,街口正撞上文老爷,随从说明来意,文老爷客气道:“姚大人日理万机,百忙中还记挂着晚生,晚生受宠若惊。”
随即吩咐身边的管家:“难得姚太爷还记挂着我们,你去夫人那里,领五百两银子,同这位小爷一起,亲自给太爷送去,说明我们文家的心意。
襄助太爷守城。”
管家领命去了雨越下越大,乡民都挤在文老爷的粥棚下避雨。
众人携老扶幼,呆立棚下,神情里满是惊惧。
人群里几个蒙童哭闹不止,文老爷忙令家仆优先给带孩子的施粥。
文老爷心道:“我己行将就木,死则死尔,可怜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人生还没开始,难道就要就此凋零。”
想到此处,文老爷心痛莫名。
老夫人撑着伞来劝他回去,莫被雨淋坏了身子,几个丫鬟也来搀他。
“圣人无德,百姓何辜!”
文老爷悲愤万分。
虽是清明时节,夜里还是很冷,乡民们仓促进城,多数人并无携带御寒衣物,文老爷又吩咐仆人,在粥棚里多置火盆,供乡民取暖。
老夫人站在他身后,这一辈子,她都以丈夫为傲,一首待文举人分派完毕,她方接过丫鬟手里的大氅轻轻帮他披上,慢慢搀着他的胳膊道:“老爷,回去歇息歇息吧,我自派鸳鸯在这守着,她是个能干事,懂分寸的,只怕比你还要周到呢。”
张员外家门口也搭了粥棚,这张员外是本县一个富户,许多年前捐了个八品的顶戴,也是一家乐善好施的主。
牛二砍的柴,多半是卖到了张员外家。
此刻张文和与牛二正在张员外家的粥棚里喝粥,文和不禁感叹,果然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地主老财,也不全是吝啬邪恶之辈。
角落里一个瞎眼的婆子道:“以前,我眼睛还没瞎的时候,早就听说县城里一个文举人,一个张员外,都是一等一的大善人,不想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受了人家的恩,好人呐,就是长命百岁。”
众多乡民终于在县衙和乡绅的齐心协力下安顿下来。
文举人、张员外和城里的几家米面行都做了饭菜,命仆人随从们送上城墙,款待守城的将士们。
三位巡检加上张把总的兵,合共不到六百人,加上县里的战力低下的三班衙役,合计守城兵士不足一千人,以一千人来抵挡至少五千人的砀山贼,众人皆是心里没底气。
况天下承平日久,士卒久疏战阵,许多滥竽充数之人,不过是来领一份饷银,现今箭矢短缺,檑木未就,真打起来,凶多吉少。
赵师爷早己代姚县令上禀高府台,言军备短缺之事,望府台早拨军需,又乞府台大人转呈制台,春山己抱定与贼决一死战之决心,盼制台早派总兵官前来支援。
里正一家没能进城,回村又无险可守,只能随着本村一伙精壮进山,潘巧云换上麻布衣服,又将脸上涂黑,心想着就算被贼人捉住,也可少些***。
进山途中,他们一家人逢人便打探文和与牛二的消息。
众人皆说没有见过。
她终于放下心来,既然都没见着,说明他俩肯定是进了城。
她在城外担忧文和的安危,文和在城内也时时牵挂着婶婶,可怜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竟然彼此牵肠挂肚。
这一世的记忆里,婶婶对自己视若己出。
文和见过很多女人,很多能言会道的女人,很多机敏巧思的女人,但除了母亲以外,他从没见过一个对他如此无私的女人。
他从不信什么博爱,他觉得那就是放屁,但是认识这个婶婶后他信了,婶婶就像是女菩萨,他对婶婶的情感很复杂,但无可质疑的一点就是,他不想婶婶受到任何伤害。
里正一家人和村里人一起躲在一处山洞里,在洞口又堆了些杂草做掩护,众人皆不敢做声,更不敢起明火,只能就着些许干粮冷食。
砀山贼的到来,更像是一场神审判。
来自地狱恶鬼对现世的审判。
这一夜,甚是难熬,人群里一个行脚僧在和几个老丈讲述云游经历。
“最好便是江南,那里有茶山,有荷田,那里人都软绵绵的,说话也是软绵绵的,连雨都是软绵绵的。”
行脚僧如是说。
是啊,那里有小桥流水,有菱歌泛夜,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也是文和梦里的烟雨江南。
如果这次能大难不死,他想去江南看看,也带牛二见识见识吴侬软语的江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