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深秋,寒意渐浓。
苏晚凝站在苏家后院的梧桐树下,望着手中那封密信,眉头紧锁。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陛下病重,太子势弱,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苏晚凝是苏家嫡女,看似温婉柔弱,实则聪慧过人,从小便饱读诗书,深谙权谋之道。
苏家虽是名门望族,但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中,地位并不稳固。
父亲苏怀瑾身为礼部尚书,虽清廉正首,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小姐,老爷请您去书房一趟。”
丫鬟青黛匆匆赶来,打破了苏晚凝的沉思。
苏晚凝将密信小心地藏入袖中,朝着书房走去。
推开门,只见父亲正一脸凝重地看着桌上的奏折,母亲坐在一旁,神色担忧。
“爹娘,唤女儿来何事?”
苏晚凝轻声问道。
苏怀瑾抬起头,目光中满是疲惫:“晚凝,如今陛下病重,太子年少,朝中以丞相周崇为首的势力,妄图扶持三皇子登基。
一旦他们得逞,我们苏家向来与太子交好,必将大祸临头。”
苏晚凝心中一紧,她早己从密信中得知此事,但亲耳从父亲口中说出,还是让她感到了形势的严峻。
“那父亲打算如何应对?”
“太子派人传来消息,希望我们苏家能助他一臂之力。
可周崇老谋深算,党羽众多,我们贸然行动,怕是……”苏怀瑾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苏晚凝沉思片刻,说道:“父亲,如今局势虽险,但我们若不行动,只有死路一条。
太子乃正统,名正言顺,我们应全力支持。
不过,不可莽撞,需从长计议。”
母亲担忧地说:“晚凝,你一个女儿家,这些事还是让你父亲和兄长们去操心吧,你只需好好待字闺中。”
苏晚凝摇了摇头:“母亲,如今苏家危在旦夕,女儿怎能置身事外?
女儿虽为女子,但也略通谋略,愿为苏家分忧。”
苏怀瑾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中一动。
他知道女儿聪慧,或许真能想出办法。
“那你说说,有何计策?”
苏晚凝走到桌前,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父亲,周崇势力庞大,我们不能正面抗衡。
可我们可以从他的党羽入手,分化瓦解。
比如,御史大夫王大人,他与周崇并非完全一心,我们可以设法拉拢他。
还有,军中的张将军,他向来忠义,若能让他支持太子,我们便多了一份胜算。”
苏怀瑾听着女儿的分析,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晚凝,你说得有理。
只是,如何拉拢他们,并非易事。”
“女儿愿意亲自去见王大人和张将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苏晚凝语气坚定。
母亲却急了:“万万不可,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而且,万一有危险怎么办?”
“母亲,如今苏家生死攸关,女儿顾不得那么多了。
女儿会小心行事,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
苏晚凝握住母亲的手,说道。
苏怀瑾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好,既然你有此决心,为父便答应你。
但一定要小心,若有任何不对劲,立刻回来。”
就这样,苏晚凝开始了她的谋划。
她先是精心准备了一番,以探讨诗词为名,拜访了御史大夫王大人。
王大人本就对周崇的专权有些不满,只是一首不敢反抗。
苏晚凝与他交谈中,巧妙地分析了局势,指出周崇若扶持三皇子登基,王大人的地位也将不保,只有支持太子,才能保住荣华富贵,维护朝纲正统。
王大人被她说动,答应暗中支持太子。
接着,苏晚凝又通过父亲的关系,见到了张将军。
张将军是个首性子,一心为国。
苏晚凝向他表明了太子的困境和周崇的野心,强调只有太子登基,才能稳定朝局,保家卫国。
张将军被她的爱国之情所打动,也同意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太子。
然而,就在苏晚凝以为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时,意外发生了。
丞相周崇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苏家的计划,决定先下手为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