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亦江南,亦同满

第三章菖蒲结缘,龙丹载情

发表时间: 2025-04-15
### 第五章 菖蒲结缘端午前的雨水将青石板沁成墨玉,沈家染坊的晾布架间垂着百索子。

五色丝线绞成的长绦在风里翻飞,清漪踮脚将艾虎香包系在我襟前时,我闻见她袖口浸着的雄黄酒气,混着佩兰叶的清香。

"今日要教你编长命缕。

"她引我到临水的竹轩,案头摆着靛蓝、朱砂、月白三色丝线。

窗外的龙舟正被漆成石榴红,老匠人用金粉勾画龙睛,笔锋转折处依稀可见"风调雨顺"的篆文。

清漪的手指在丝线间穿梭如蝶,腕上银镯与竹篾相击,清越如环佩。

"左捻三股为天,右缠五缕为地。

"她突然握住我颤抖的指尖,将一缕银丝掺进彩绦,"这是沈家祖传的秘法,掺了蚕娘七夕夜织的银丝。

"暮色初染时,我们拎着新制的长命缕去给龙舟点睛。

老族长执朱笔在龙首绘上第三只眼,清漪突然往我掌心塞了颗冰凉的物件——是枚透雕双鱼的玉珩,系着今晨刚编好的五彩绦。

"待会儿要悬在舟首的,可别让河伯瞧见了。

"她眨眼时,对岸忽然响起试鼓的闷响,惊起苇丛中成对的鸳鸯。

次日天未明,清漪便扣门唤我去采露。

她发间别着新鲜的艾草,裙摆扫过石阶时沾满忍冬花香。

"端午露水调墨,写出的符最灵验。

"她将青竹筒递给我,筒身刻着《楚辞》里的香草图谱。

我们在沈氏宗祠的琉璃瓦上收集晨曦,她忽然指着飞檐下的燕巢:"待雏鸟出壳,该用五毒饼喂第一口。

"包粽子时出了糗,我总裹不紧那角翠绿的箬叶。

清漪笑着握过我的手,将泡软的糯米压实:"要想着这是给心上人的,力道自然就巧了。

"她发梢的艾草香萦绕在蒸腾的热气里,灶台上堆着莲子、火腿、桂花豆沙等八样馅料,每样都对应着不同的祝祷。

最惊喜的是香囊。

清漪从锦盒里取出个双鲤戏珠的绣囊,里头装着苍术、白芷、薄荷等十二味药材,最底下竟藏着颗刻着"安"字的相思豆。

"这是沈家女儿出嫁前..."她忽然顿住,耳尖飞红地转了话头,"总之要随身带着,能避暑气。

"五月初五的镜湖浮着薄纱似的雾气,十二艘龙舟首尾相衔,恍若游龙戏珠。

清漪今日着了石榴红襦裙,发间别着鎏金点翠的龙舟簪,立在主舟鼓架前宛如洛神临波。

"击鼓的讲究可多了。

"她将缠着红绸的鼓槌递给我看,槌头雕着蟾蜍吞月的纹样,"起桨要敲宫调,转弯换徵音。

"言罢忽然踮脚在我额间点了雄黄,指尖凉意混着酒香,竟比日头更灼人。

三声铳响破开水面,清漪扬臂击出第一串鼓点。

朱漆龙舟劈浪前行时,我听见两岸欢呼声如潮水漫堤。

她转身回眸的刹那,鼓槌红绸拂过我手腕,在肌肤上留下晚霞般的痕迹。

最惊险处当属夺标。

十二支舟楫在龙门弯挤作流虹,清漪忽然旋身换了鼓式,急促如骤雨打新荷。

我跟着众人吼着号子划桨,见标旗近在咫尺时,她竟单手解下长命缕抛向浪尖。

金鳞跃出水面的刹那,我们的龙舟恰好穿过七彩水门。

暮色里放河灯的人潮中,清漪悄悄拉我拐进芦苇荡。

她将白日得的锦标——尊青瓷钟馗像——浸入水中,瓷像底部忽然浮起层晶亮的膜。

"这是沈家特制的冰瓷,盛夏能保瓜果三日不腐。

"说着往瓷像里塞进几颗青梅,"明日给你酿浮玉饮。

"归途经沈氏祠堂,守祠老人硬塞给我们两包五毒饼。

清漪掰开糖馅的给我瞧,面皮上竟印着白天龙舟竞渡的图案。

"这是用雕版印的,吃完饼能把画揭下来当书签。

"她将我那块掰成月牙状,"吃了这角,下回划桨就不会打晃了。

"更深露重时,我对着河灯写就的诗笺出神。

清漪的猫儿忽然跃上窗台,叼来支沾着露水的并蒂莲。

花茎上缠着素笺,上头是她清秀的小楷:"今朝同跃龙门浪,胜却人间万鹊桥。

"石桥下的盲眼琴师恰在此刻拉起二胡,《赛龙夺锦》的曲调荡开涟漪,惊得那盏写着"岁岁长相见"的河灯猛地一晃,载着半枚莲子沉入波心,却在丈许外被锦鲤托起,悠悠飘向溶溶月色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