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嫡女锦凝,从福星到盛世贤后

第3章 满月宴盛,福运初显

发表时间: 2025-10-06
景和三年腊月廿八,镇国公府的朱漆大门外早早便悬起了两串足有孩童手臂粗的红灯笼,灯笼穗子上坠着的金箔碎在寒风里簌簌作响,映得门前那对汉白玉石狮都添了几分暖意。

府内更是早己张灯结彩,从垂花门到正厅的甬道两侧,每隔三步便立着一盆开得正盛的红梅。

雪后初晴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落在铺着猩红地毯的地面上,将空气中浮动的熏香与糕点甜香都染得愈发浓郁——今日是镇国公府嫡女萧锦凝的满月宴,京中稍有头脸的官员与世家,几乎都备了厚礼前来道贺。

正厅内,镇国公萧衍一身藏青蟒纹锦袍,正陪着几位前来贺喜的老臣说话。

他平日里镇守北疆,眉宇间总带着几分肃杀之气,可今日提及府中那位刚满一月的小女儿,素来紧绷的下颌线条都柔和了许多,指节分明的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玉带,话里话外都是掩不住的疼惜:“这丫头自降生那日起便省心,夜里从不哭闹,喂饱了便安安稳稳睡着,连奶娘都说少见这般乖巧的娃娃。”

坐在上首的礼部尚书周大人闻言,忙抚着花白的胡须附和:“国公爷这是好福气啊!

听闻小姐降生时大雪骤停、枯海棠发芽,此等异象本就是祥瑞之兆,如今瞧着小姐这般省心,日后定是个有福气的,不仅能旺家,说不定还能庇佑我大雍呢!”

这话一出,厅内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连带着看向内室的目光都多了几分敬畏。

萧衍嘴上虽笑着摆手说“不过是巧合”,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自锦凝降生后,府中的确事事顺遂,就连边关送来的军报都比往日平和了许多,或许这丫头,真如下人私下议论的那般,是个带福运的孩子。

此时,珠帘轻响,萧夫人柳氏抱着裹在大红襁褓里的锦凝走了出来。

柳氏今日穿着一身石榴红蹙金绣袄裙,鬓边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原本就清丽的面容因初为人母的喜悦更显温婉。

她小心翼翼地托着锦凝的小身子,生怕寒风吹到孩子,走到萧衍身边时,还轻轻拍了拍锦凝的背,柔声道:“凝儿醒了,方才还在襁褓里蹬腿呢,许是知道今日府里热闹。”

众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锦凝身上。

小家伙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眉眼弯弯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似的,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许是感受到了周遭的目光,她忽然睁开了眼睛——那是一双极亮的杏眼,瞳孔像浸在清泉里的黑曜石,瞧着周大人手边的茶盏时,还好奇地眨了眨,惹得厅内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真是个灵气的娃娃!”

周大人忍不住赞叹,“瞧瞧这眼睛,多有神采,将来定是个聪慧过人的!”

柳氏笑得愈发温柔,正要开口,却见管家匆匆从门外进来,躬身道:“国公爷、夫人,皇后娘娘派内侍监李公公来了,还送了赏赐过来!”

这话让厅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庄重起来。

萧衍与柳氏对视一眼,连忙起身整理衣袍,快步迎了出去。

不多时,便见一位身着绯色宫服的太监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走进来,手中还捧着一个明黄色的锦盒,见到萧衍夫妇,他立刻脸上堆笑,躬身道:“国公爷、国公夫人接旨,皇后娘娘口谕:镇国公府嫡女满月,朕与娘娘心甚悦之,特赐赤金嵌红宝长命锁一枚,锦缎百匹,愿小姐无灾无难,福寿绵长。”

萧衍夫妇连忙屈膝接旨:“臣(臣妇)谢皇后娘娘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公公笑着将锦盒递过来,目光落在柳氏怀中的锦凝身上,眼中满是赞叹:“早就听闻国公府小姐降生时有祥瑞,今日一见,果然是个有福气的模样,皇后娘娘还特意嘱咐,让老奴好生瞧瞧小姐,回去也好给她回话呢。”

柳氏连忙将锦凝抱近了些,李公公凑上前看了看,见小家伙正睁着眼睛瞧他,还伸出小拳头轻轻碰了碰他的手指,忍不住笑道:“真是个不认生的乖孩子,将来定有大造化!”

说罢,又与萧衍寒暄了几句,才带着人离去。

送走李公公后,满月宴的重头戏——抓周,也正式开始了。

柳氏抱着锦凝走到正厅中央早己布置好的桌案前,桌案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物件:有萧砚平日里用的狼毫笔、墨锭与宣纸,有萧珩常带在身边的迷你小弓箭,有萧瑜亲手做的小木剑,有萧瑾珍藏的《山海经》绘本,有萧琛玩的拨浪鼓,还有算盘、印章、金元宝、丝绸等物,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都是兄长们特意为妹妹挑选的。

厅内众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连萧衍都停下了与老臣的交谈,目光紧紧锁在锦凝身上。

柳氏将锦凝轻轻放在铺着软垫的椅子上,柔声哄道:“凝儿,看看喜欢哪个,伸手去抓好不好?”

锦凝坐在椅子上,小身子晃了晃,一双大眼睛好奇地在桌案上扫来扫去。

她先是盯着萧琛的拨浪鼓看了一会儿,小手指动了动,却没伸手;接着又看向金元宝,歪了歪小脑袋,似乎对那金灿灿的东西没什么兴趣。

就在众人以为她要抓拨浪鼓时,锦凝忽然伸出小手,朝着桌案另一侧的狼毫笔抓去——那是萧砚特意带来的,笔杆上还刻着他的名字。

小家伙的手指细细软软的,刚好握住笔杆,还轻轻晃了晃,惹得厅内众人都笑了起来:“看来小姐将来是要做才女啊!”

萧砚站在人群中,见妹妹第一个抓了自己的笔,白皙的脸上瞬间染上红晕,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连握着袖摆的手都紧了紧,心里满是欢喜——他早就盼着妹妹能喜欢读书,如今看来,这丫头倒是与自己投缘。

可还没等众人赞叹完,锦凝却松开了笔,又朝着另一个方向伸了手。

这次,她抓的是萧珩放在桌案上的迷你小弓箭——那弓箭是萧珩昨日特意让工匠赶制的,弓身用的是上好的桑木,箭杆上还缠了一圈红绳,小巧玲珑的,刚好能让锦凝握住。

萧珩本就站在桌案旁,见妹妹抓了自己的弓箭,顿时激动得涨红了脸,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都有些发颤:“凝儿,你喜欢这个?

三哥以后教你射箭好不好?”

锦凝似乎听懂了他的话,握着弓箭晃了晃,还朝着萧珩的方向咧嘴笑了笑——虽然没长牙,可那模样却格外可爱。

厅内众人见锦凝先是抓了笔,又抓了弓箭,都纷纷议论起来:“这可真是奇了!

又抓笔又抓箭,难道小姐将来既能文又能武?”

“这定是祥瑞之兆啊!

国公府真是好福气,竟得了这么个文武双全的嫡女!”

萧衍听着众人的议论,看着桌案上握着弓箭笑的小女儿,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

他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锦凝抱起来,在她***的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沉声道:“我萧衍的女儿,不管将来想做什么,为父都支持你。”

柳氏站在一旁,看着父女俩的模样,眼中满是温柔。

她伸手拂去锦凝襁褓上的碎绒,轻声道:“凝儿这孩子,倒是会挑,抓了二哥的笔,又抓了三哥的箭,将来定是个有主见的。”

满月宴就在这样热闹的气氛中继续着。

宾客们纷纷向萧衍夫妇道贺,称赞锦凝的聪慧与福气,府内的下人也忙着端茶送水、摆放糕点,整个镇国公府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首到傍晚时分,宾客们才渐渐散去。

萧衍抱着己经睡着的锦凝,回到内室。

柳氏为孩子盖好被子,看着丈夫眼中的疼惜,轻声道:“今日府里这么热闹,凝儿也没哭闹,倒是省了不少心。”

萧衍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锦凝的小脸,低声道:“这丫头自出生起就带着福气,今日抓周又抓了笔和箭,说不定将来真能有一番作为。

咱们做父母的,只盼着她能平安喜乐,无忧无虑便好。”

柳氏点了点头,靠在萧衍身边,看着熟睡的女儿,嘴角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

窗外的红梅在月光下静静绽放,寒风穿过庭院,却吹不散屋内的暖意。

镇国公府的这个冬日,因为萧锦凝的到来,变得格外温暖,而属于这位锦鲤嫡女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