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曲正想着怎么给发小们当老师的档口,几位爷就己经联袂而来了,一个个叫得比谁都欢,只因为每日解放的时间到了。
一看到阿曲,拔着腿就奔过来了。
比速度呢,男孩的乐趣就是这么简单。
说解放有点夸张。
村子里的孩子并不像城市里的娃,自由散漫得紧。
这几位跟阿曲一样,父母都是在外闯荡的,一年到头都不见得能见自家娃一回,更何谈管教哩。
长辈们更是隔代亲,想教训都下不去手,顶多嘴上凶一点,后世所说的嘴强王者形容他们很是贴切。
村里那些自家父母在的孩子就不见得有这么愉快,阿曲甚至还记得有个玩伴被他老爹吊在横梁上,拿着鞭子狂抽。
这事儿在后世,那可是要进局子的。
这年头,可是见怪不怪了。
大圣(后世卖保险那位)个子最高,跑得自然也最快。
人还没到,声音先飘了过来:“阿曲,摸鱼咯,红莲哥在溪上头放药哩。
好多鱼都翻肚皮了。”
阿曲回过神来,又是个后世要进局子的事。
不过,这跟在***后面捡现成的乐趣,倒也很是怀念。
他点点头道:“那感情好,晚上给爷爷加点下酒菜!”
几天的心理建设,阿曲跟小屁孩交流己经完全没有代沟了,谁还不是个演员呢。
几人抄起几个竹篓子就往溪上头狂奔而去。
不止小孩,每次遇到这事儿,村里的老头老太也都会不约而同得往河里钻。
去的晚了,捞不上好东西,只剩下些小鱼小虾。
现在的溪鱼都是成群成群的,个头也都不小。
阿曲记得,后世回家,小溪里毛都看不到一根。
还是得感叹,伟人说得好,绿水青山啊。
小溪里闪闪发光,全是鱼儿在翻白。
各家各户成群结队得在水里前进。
大人们有的拿着夹子,有的拿着抄网,孩子们腰间别着竹篓子,赤手空拳上阵。
村头到村尾,再往下延伸一公里,都有大批人在捞好货。
阿曲看着有点心疼,每年这么搞几次,鱼崽多久才能长回来呢?
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摸鱼的效率,也差点让这溪鱼绝了种。
还是前两年好,没有大规模放药。
几个小孩结伴填几个小溪坑,放点捕鱼草,也能捞点外快,还算可持续发展呢。
阿曲跟着几个发小慢慢往下游走,等到家门前时,鱼篓子己经满了。
几家奶奶在溪边站着,接过自家娃娃手里的鱼篓,把鱼倒进脸盆,便催着娃娃们继续往下游走。
主要溪水不深,也不怕出啥意外。
孩子们也都有经验,顶多再往下走上一里路。
那儿有个水潭,水深着呢,你要敢往里走,边上的大爷都能把你当小鸡给拎回来。
然后再跟你家长辈告一状。
到时候,少不了一顿训。
几人又捡了一篓子,塞到实在装不下了,这才悻悻往回走。
路上各自在炫耀,谁捡得多,捡得大。
大圣这次吃了亏,在水里跟小京(代练那位)抢大鱼摔了一跤,还没抢过。
跟在其余三人***后面闷闷不乐,倒是小京没心没肺,哪壶不开提哪壶,把大圣脸都憋红了。
小凯这家伙不愧以后能做店长,把大鱼藏在篓子最下面,闷声发大财。
阿曲看着,真好,久违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