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破冰始于一个夜晚。
孙芮“醒来”,发现枕边放着一方小小的绣帕,上面绣着一朵雏菊,纹样栩栩如生,花瓣的脉络、叶片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宛如实物复刻。
旁边,用烧过的木炭在粗糙的草纸上,画着几个符号——正是箱笼上那几个字。
孙芮瞬间明白了,这是芮娘笨拙的示好和试探。
白天,芮娘偷偷观察了箱笼上的字,晚上留给她看。
巨大的暖流涌上孙芮的意识。
她拿起那方绣帕,感受着指尖下细密的针脚纹理。
她不会刺绣,但芮娘的记忆如同本能般流淌。
她拿起针线,在帕子空白的角落,尝试绣下另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日”字。
意念也传递过去:“这是‘日’,太阳的意思。
你绣的花,像阳光。”
意识深处,传来芮娘一丝微弱的、带着惊讶和欣喜的波动。
孙芮再接再厉,用手指蘸着茶杯里残留的水渍,在桌面上清晰地写下“日”字的隶书原型,再在旁边写下这个世界的对应符号。
她反复描摹,传递着“太阳”、“光亮”的意念。
芮娘的意识被点燃了。
第二天晚上,孙芮“醒来”时,发现桌面上用木炭清晰地写下了那个世界的“日”字,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歪歪扭扭的太阳。
而在旁边,放着一块新的布片,上面用更流畅的针法绣着“日”字的形状!
无声的课堂就此开启。
夜晚,是她们的世界。
孙芮手持一根细长的树枝,站在院子的沙地上,月光洒在她身上,映出她专注的神情。
她用树枝在沙地上轻轻勾勒出一个个字,然后耐心地教芮娘辨认。
“这是‘日’字,代表太阳。”
孙芮指着沙地上的字,解释道,“你看,它的形状就像太阳的轮廓。”
孙芮继续在沙地上写下其他的字,如“月”、“山”、“水”等,每写一个字,她都会详细地讲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月’字代表月亮,夜晚我们看到的那个弯弯的月亮。”
孙芮说,“而‘山’字则像一座山峰,高耸入云。”
芮娘听得津津有味,她从未想过这些简单的笔画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意义。
孙芮不仅教芮娘认字,还分享了一些文字背后的文化。
她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古代文学、诗词中的运用。
在这个宁静的院子里,孙芮用树枝和沙地,为芮娘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
芮娘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那些陌生的符号渐渐在她眼中有了生命。
投桃报李,芮娘拿起针线,飞针走线间,花鸟虫鱼、山水小景在布帛上悄然绽放。
孙芮惊叹于她指尖流淌的灵性,学得飞快。
孙芮告诉她,在她的世界,女子可以读书、做官、经商,拥有和男子一样广阔的天地。
芮娘听着,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那光芒深处,是压抑不住的向往。
一次闲聊(意识交流)中,孙芮得知芮娘带回的嫁妆里,有几匹压箱底的素色好料子。
看着芮娘在沙地上练习写下的“衣”、“商”等字,一个念头在孙芮心中破土而出。
“芮娘,”孙芮在意识里描绘着,“你看,你有这么好的手艺,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料子,做点特别的衣裳?
不为了别人,就为了我们自己。”
“就像……就像我们有自己的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