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烽火长安:杨帆的乱世征途

第2章 长安风云 逐鹿中原

发表时间: 2025-03-30
大业十西年,李渊大军兵临城下,长安之战正式打响。

杨帆随义军配合主力部队,向长安各城门发起猛烈攻击。

城外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投石车抛出的巨石如雨点般砸向城墙,城墙上的隋军拼死抵抗,箭如雨下。

杨帆身披战甲,手持长枪,冲锋在最前线。

他带领小队,避开正面强攻,寻得一处城墙防守薄弱点,架起云梯,奋勇攀爬。

城墙上的隋军不断用长枪捅刺、石块砸击,队友们纷纷倒下,杨帆却毫不退缩,眼中只有那高耸的城头。

他左挡右闪,借力一跃,终于登上城墙,挥枪与隋军展开近身肉搏。

一时间,城墙上血肉横飞,杨帆杀得红了眼,身上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战甲。

他的勇猛激励着身边战友,众人齐心协力,撕开一个口子,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涌入城中。

然而,隋军不甘示弱,组织起多次反扑。

长安城内街巷纵横,战斗陷入胶着。

杨帆奉命率部坚守一条要道,阻挡隋军援军。

他利用街巷地形,设下简易陷阱,又安排弓箭手埋伏两侧。

当隋军大部队赶来时,先头部队陷入陷阱,人仰马翻,弓箭手趁势万箭齐发,打得隋军措手不及。

激战数日,长安终被攻破。

李渊大军入城,秋毫无犯,安抚百姓。

杨帆望着城中欢呼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惨死的父母,想起一路行来的艰辛,如今虽大仇得报,可这天下依旧满目疮痍。

战后,李渊论功行赏,杨帆因战功赫赫,被赐予官职,编入唐军。

他婉拒了在长安城中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请求随军出征,平定西方战乱。

李渊见他年少有志,欣然应允。

于是,杨帆再次踏上征程,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为这乱世带来真正的安宁,让大唐的旗帜飘扬在华夏每一寸土地。

杨帆跟随唐军主力,东出潼关,剑指中原。

此时,天下割据势力林立,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王世充据守洛阳,窦建德在河北拥兵自重,各方势力相互征伐,局势错综复杂。

唐军首战目标便是洛阳。

洛阳城高墙厚,王世充经营多年,城内粮草充足,兵力雄厚。

杨帆所在部队参与了对洛阳的围城之战。

城外唐军扎下连营,日夜攻打,却久攻不下。

城内王世充不时派出精锐骑兵出城突袭,给唐军造成不小损失。

杨帆在一次突袭战中,与王世充的铁骑正面交锋。

他见对方来势汹汹,不慌不忙,指挥手下士兵结成方阵,长枪对外,抵御骑兵冲击。

待铁骑靠近,他瞅准时机,大喝一声,带领士兵从方阵间隙杀出,首取敌将首级。

混战中,他单挑王世充麾下一员猛将,两人你来我往,大战数十回合,终将其斩于马下。

经此一役,唐军士气大振,对洛阳的攻势愈发猛烈。

与此同时,李密的瓦岗军因内部矛盾激化,逐渐走向衰败。

部分瓦岗将领率部归降唐军,这给洛阳战局带来转机。

杨帆奉命与归降的瓦岗军协同作战,整合兵力,再次对洛阳发起总攻。

城内王世充见大势己去,向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率大军前来救援,欲解洛阳之围。

一时间,唐军面临两面夹击之势。

在这危急关头,唐军统帅李世民果断决策,分兵迎击窦建德,主力依旧围困洛阳。

杨帆随大军奔赴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虎牢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杨帆深知此战关乎全局,他与将士们日夜加固关隘,布置防线。

窦建德大军来势汹汹,连续数日攻打关隘,均被唐军击退。

关键时刻,李世民抓住窦建德大军久攻疲惫、士气低落之机,亲率精锐,出关突袭。

杨帆率部紧跟其后,如猛虎下山,冲入敌阵。

窦建德大军顿时大乱,纷纷溃败。

此役,唐军大获全胜,一举生擒窦建德。

洛阳城中王世充见援兵己灭,绝望之下,开城投降。

中原两大割据势力覆灭,唐军声威大震。

杨帆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将军,成为唐军年轻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

但他明白,这只是统一天下的阶段性胜利,南方还有诸多势力等待平定,而大唐的征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