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都市小说 > 我心理医生看透命运很合理

我心理医生看透命运很合理

见字如官 著

都市小说连载

《我心理医生看透命运很合理》是网络作者“见字如官”创作的都市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赵桂香陆详情概述:我刚睁就被人堵在墙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我脸“林纾!你个不下蛋的鸡!我们家陆辰在部队保家卫你倒在家里享福还整天睡懒连个院子都不知道扫!”尖利的声音刺得我耳膜生为首的大妈胖得像个水指着我的鼻子“就男人不在也不知道检天天关着门谁知道在干嘛!”“你看她那张白得跟鬼一一看就不是个安分的!”林从业十五年的首席心理医刚做完一台长达十小时的心理干...

主角:赵桂香,陆辰   更新:2025-08-23 02:06:3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刚睁眼,就被人堵在墙角,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我脸上。“林纾!你个不下蛋的鸡!

我们家陆辰在部队保家卫国,你倒好,在家里享福还整天睡懒觉,连个院子都不知道扫!

”尖利的声音刺得我耳膜生疼,为首的大妈胖得像个水桶,指着我的鼻子骂。“就是,

男人不在家,也不知道检点,天天关着门谁知道在干嘛!”“你看她那张脸,白得跟鬼一样,

一看就不是个安分的!”我,林纾,从业十五年的首席心理医生,

刚做完一台长达十小时的心理干预,醒来就成了七零年代被全院大妈围攻的军嫂。

大脑飞速运转,我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冷静地看着她们。“各位阿姨,从心理学角度讲,

你们这种对他人私生活过度窥探、抱团进行言语攻击的行为,

是内心极度空虚、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价值认同的典型表现。通俗点说,你们有病,得治。

”1我话音刚落,整个嘈杂的院子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为首的胖大妈,

也就是家属院八卦传播中心主任——张婶,那张涂满了劣质雪花膏的脸,

因为愤怒和惊愕而扭曲起来。“你……你个小贱蹄子说谁有病呢?”“当然是说你们,

”我语气平淡,眼神却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剖析着她,“张婶,

你每天最关心的就是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夫妻吵架了,谁家孩子挨打了,你比谁都清楚。

因为你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丈夫对你常年冷暴力,儿子也嫌你唠叨不愿与你亲近。

你无法从自己的家庭中获得价值感,所以只能通过议论、贬低别人,

来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和优越感。”我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钉子一样,

狠狠地钉进了张婶的心窝里。她脸色瞬间煞白,嘴唇哆嗦着,

指着我的手都开始发抖:“你……你胡说八道!”“我胡说?”我轻轻一笑,

目光转向她身边一个瘦高的女人,“李嫂,你附和张婶,是因为你嫉妒。

你家男人只是个普通班长,而我家陆辰是全团最年轻的营长。你觉得不公平,

所以只要有机会,你就会跟着踩我一脚,这样能让你心里舒服点,对吗?

这叫‘嫉妒防御机制’。”李嫂的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眼神躲闪,不敢再看我。

我又看向另外几个窃窃私语的女人。“还有你们,聚在一起说闲话,

不过是‘群体无意识’行为。你们害怕被孤立,所以选择盲从,

哪怕这件事本身毫无意义甚至很愚蠢。”我的一番话,像一颗深水炸弹,

把这群刚刚还气势汹汹的大妈们炸得晕头转向。她们这辈子吵过无数次架,

骂人的词汇量比新华字典还丰富,但她们何曾见过这种阵仗?不带一个脏字,

却把她们的心思扒得干干净净,赤裸裸地晾在太阳底下。“妖……妖怪啊!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这群乌合之众作鸟兽散,跑得比兔子还快。世界终于清静了。

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开始整理这具身体原主的记忆。原主也叫林纾,

是个软弱可欺的包子,因为长得漂亮,被家里逼着嫁给了军官陆辰。陆辰常年不在家,

她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家属院里,被婆婆嫌弃,被邻里排挤,活得谨小慎微,

最后因为一场高烧,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去了,然后换成了我。我低头看了看自己,

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瘦得几乎脱相的身体,手背上还有冻疮留下的疤痕。再看看住的地方,

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家徒四壁,屋里一股发霉的味道。桌上放着一封信,是陆辰寄来的,

信里除了公式化地问候,就是让她好好照顾家里,孝顺婆婆,团结邻里。呵,团结邻里?

就刚才那群人?我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从今天起,我就是林纾。

你们不是觉得我有病吗?那我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一个真正的“医生”,是怎么“治病”的。

2我雷厉风行地把屋子内外打扫了一遍。原主留下的记忆告诉我,这个家属院里,

最难缠的除了张婶那样的长舌妇,还有两个重量级人物——我的婆婆赵桂香,

和我的小叔子陆平。正想着,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传了进来。“哟,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们家的大懒虫竟然知道打扫卫生了?”我回头,

一个五十多岁、颧骨高耸、眼神挑剔的农村妇女走了进来,

身后还跟着一个二十岁出头、游手好闲的年轻男人。这就是我的婆婆赵桂香,

和好吃懒做的小叔子陆平。原主的记忆里,这对母子每次来,都跟蝗虫过境似的,

把家里那点可怜的口粮搜刮一空,临走还要把原主骂个狗血淋头。赵桂香一进屋,

就开始指指点点:“地怎么还有灰?窗户擦干净了吗?陆辰每个月寄那么多津贴回来,

都让你给吃独食了?看你这身板,也没长几两肉啊!”她身后的陆平则像个大爷一样,

一屁股坐在唯一的木椅子上,二郎腿一翘,理直气壮地开口:“嫂子,我饿了,快去做饭,

我要吃肉!”我看着这母子俩一唱一和的表演,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在我的专业领域里,这种家庭关系被称为“病态共生”。赵桂香通过控制和贬低儿媳,

来填补丈夫早逝、自身价值感缺失的空洞。而陆平,则是被她溺爱和纵容下,

培养出的一个典型的“巨婴”,缺乏独立能力,心安理得地啃老、啃哥、啃嫂子。

我没有像原主那样唯唯诺诺地去厨房,而是倒了杯水,慢悠悠地喝了一口。“饭,没有。肉,

更没有。”我的回答,让母子俩都愣住了。赵桂香最先反应过来,眼睛一瞪,

嗓门拔高了八度:“林纾你什么意思?翅膀硬了是不是?我儿子在外面保家卫国,

让你做顿饭你还敢推三阻四?信不信我写信告诉陆辰,说你在家虐待他妈和他弟!”“妈,

你先别急着写信,”我放下水杯,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们先来算一笔账。”“算什么账?

”“陆辰每个月津贴三十五块,他寄二十块回来。这二十块,你要拿走十五块,

说是替他存着。剩下五块,是我的生活费。这个月,米缸已经见底了,面袋子也空了,

咸菜坛子里只剩下汤。你现在让我去做饭,还是做肉,请问,米和肉在哪里?

”我的话有理有据,赵桂香一时语塞。旁边的陆平不干了,一拍桌子站起来:“嫂子,

你这是什么态度!我妈是我哥的妈,拿他点钱怎么了?我哥的钱就是我妈的钱!”“说得好,

”我点点头,看向陆平,“那么,你作为一个二十岁的成年男人,四肢健全,却不出去工作,

每天在家啃老,你觉得合适吗?”陆平脖子一梗:“我……我那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是吗?”我笑了,“我怎么听说,前几天纺织厂招工,王大柱家的二小子都去了,

你却嫌累。上个月,砖窑厂缺人,你又嫌脏。陆平,你不是找不到工作,你就是单纯的懒。

”被我戳穿了心思,陆平恼羞成怒:“你……你血口喷人!我懒不懒关你屁事!

”“当然关我的事,”我站起身,气场全开,“从今天起,这个家我说了算。陆辰的津贴,

一分钱都不会再给你们。想吃饭可以,自己动手。陆平,你明天就给我出去找活干,找不到,

就别想从这个家拿走一粒米。”“反了你了!”赵桂香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我大骂,

“你个丧门星!我们陆家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才娶了你!我要让陆辰休了你!”“好啊,

”我面不改色,“你现在就去写信。记得告诉他,他弟弟好吃懒做,

他妈把他的津贴都拿去贴补小儿子,他老婆在这个家快要饿死了。你看看,他回来是休我,

还是先清理门户。”我的态度太过强硬,完全超出了赵桂香的预料。

她被我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指着我“你你你”了半天。我不再理会他们,

直接走进那间小小的厨房。我知道,对付这种人,讲道理是没用的。必须用雷霆手段,

打破他们原有的病态平衡。这就是“行为疗法”的第一步:建立规则,明确边界。

3那天晚上,赵桂香和陆平黑着脸,最终还是没能从我这里搜刮到任何东西,灰溜溜地走了。

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

我的门就被砸得震天响。“林纾!开门!你个白眼狼!你把我们家陆平怎么了!

”是赵桂香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愤怒。我打开门,只见赵桂香双眼通红,

身后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家属院邻居,张婶赫然在列,脸上写满了幸灾乐祸。“林纾,

你还有没有良心!陆平昨天被你气跑了,一夜都没回来!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拼命!

”赵桂香上来就要抓我的头发。我侧身躲过,冷冷地看着她:“他一个大男人,

还能丢了不成?”“怎么不能!他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我!肯定是你昨天说的话太难听,

伤了他的自尊心!”赵桂香捶胸顿足,演得跟真的一样。张婶在一旁煽风点火:“哎哟,

这可不得了,陆辰在部队还不知道呢,他弟弟要是出了事,这弟媳妇可脱不了干系啊!

”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看我的眼神充满了谴责。我环视一圈,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不过是赵桂香联合外人,想用舆论压力逼我就范的戏码。可惜,她找错了对手。“妈,

”我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你确定要在这里,

把家里的丑事都嚷嚷出去吗?”赵桂香一愣。我继续说道:“陆平为什么离家出走,

你心里不清楚吗?因为我让他出去找工作,别再当一个二十岁的寄生虫。你现在这么闹,

是想让全家属院的人都知道,你赵桂香教子无方,养出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废物儿子吗?

”“你……”赵桂香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还是说,你想让陆辰的领导和战友都知道,

他的母亲和弟弟,像吸血鬼一样趴在他身上,榨干他的津贴,还逼得他老婆快要活不下去?

”我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接戳破了赵桂香最后的遮羞布。家丑不可外扬,

这是这个年代刻在骨子里的观念。她可以私下里对我作威作福,

但绝不敢把这些事闹到明面上,影响陆辰的前途。果然,赵桂香的气焰瞬间熄灭了一大半。

“我……我没有……”她还在嘴硬。“没有最好。”我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道,

“陆平的事,你不用担心。根据我的专业判断,他这种行为属于‘表演型人格’,

目的是为了博取你的同情和关注,让你继续无条件地满足他。他现在,

八成正躲在哪个角落里,等着你去找他,然后你就会心软,抱着他哭,再把他带回来,

继续当祖宗一样供着。”我的分析让赵桂香目瞪口呆。周围看热闹的人也听得一愣一愣的。

“我敢打赌,”我竖起一根手指,“不出三个小时,他自己就会饿得受不了,

灰溜溜地跑回来。不信,我们等着瞧。”说完,我“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把所有喧嚣都隔绝在外。我气定神闲地在屋里看书,

一本不知道原主从哪里翻出来的《赤脚医生手册》。门外,赵桂香在众人的议论声中,

显得骑虎难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就在第三个小时快要到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骚动。“妈!我回来了!

”是陆平的声音,带着哭腔,还有点委屈。我打开门,只见陆平站在门口,衣服上沾着草屑,

脸上脏兮兮的,肚子“咕咕”直叫。他看到我,眼神躲闪了一下,

然后扑到赵桂香怀里:“妈,我好饿啊,

我一晚上没吃饭了……”赵桂香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又是心疼又是后怕,眼泪都下来了。

而周围的邻居们,看着我的眼神,已经从谴责变成了惊奇和一丝……敬畏。张婶张大了嘴巴,

半天没合上。我,林纾,用一次精准的心理预测,在家属院,一战成名。

4陆平的“离家出走”闹剧,以我的完胜告终。赵桂香虽然心疼小儿子,

但看着邻居们异样的眼光,也不敢再说什么。我趁热打铁,

对陆平实施我的“行为疗法”第二阶段。“既然回来了,就该谈谈你的问题了。

”我把陆平叫到屋里,赵桂香不放心地跟了进来。陆平还有些不服气:“我有什么问题?

”“你的问题就是,认知失调。”我冷静地说道,“你认为自己应该享受不劳而获的生活,

但现实是,你哥的津贴不再供养你,社会也不会接纳一个懒汉。这种认知和现实的冲突,

让你产生了焦虑和逃避行为。”陆平听得云里雾里:“什么调不调的,说人话!”“好,

说人话。”我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在上面画了一个表格,“从明天开始,

这是你的任务清单。”我把纸推到他面前。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早上六点起床,打扫院子,

奖励:一个窝窝头。上午挑满两缸水,奖励:一碗稀饭。下午去后山割一担猪草,

奖励:一个窝窝头。找到一份临时工并坚持三天,奖励:一顿肉。“这是什么?

”陆平瞪大了眼睛。“这是你的生存法则。”我解释道,“在这个家里,你不再能白吃白喝。

想吃饭,就得干活。干得多,吃得好。不干活,就饿着。”“你凭什么管我!

”陆平跳了起来。“凭这个家现在是我管,凭你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你哥用命换来的,而我,

有责任不让他养一个废物。”我的语气不容置疑。赵桂香心疼了:“小纾啊,

他还是个孩子……”“妈,”我打断她,“他二十了,不是孩子了。你再这样溺爱他,

不是爱他,是害他。你希望他一辈子都趴在你身上吸血,等你老了动不了了,他怎么办?

去要饭吗?”我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赵桂香。她看着自己不成器的儿子,嘴唇动了动,

最终没再说话。第一天,陆平很有骨气,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宁死不屈。于是,他饿了一天。

到了晚上,他饿得眼冒金星,听着我和赵桂香吃饭的声音,肚子叫得像打雷。第二天一早,

天还没亮,我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了扫地的声音。我走出去,看到陆平正有气无力地挥着扫帚。

他看到我,把头扭到一边,一脸的“我不是为了吃饭,我只是想活动活动筋骨”的表情。

我什么也没说,等他扫完,把一个热乎乎的窝窝头放在厨房门口的石墩上,然后转身回屋。

这就是“正向激励”。通过奖励他期望的行为,来强化这种行为。接下来的几天,

陆平虽然嘴上还在抱怨,但身体却很诚实。挑水、割猪草,他都一一完成了。

虽然干得龇牙咧嘴,但当他用自己劳动换来食物时,

我从他眼神里看到了一丝不同以往的东西。那是一种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

自我价值的萌芽。一周后,他黑了,也瘦了,但眼神却比以前亮了。这天,

他扭扭捏捏地走到我面前,把一张皱巴巴的招工单递给我。

“嫂子……那个……砖窑厂……还招人,管饭……”我看着他,

露出了这段时间以来第一个真心的微笑。“去吧,好好干。家里的肉,给你留着。

”陆平走后,赵桂香悄悄抹起了眼泪。她走到我身边,

第一次用一种近乎请求的语气对我说:“小纾……以前……是妈不对。以后,这个家,

你说了算。”我点点头。我知道,这个家,第一阶段的“家庭治疗”,成功了。

5解决了内部矛盾,我在家属院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大家看我的眼神,

从鄙夷变成了好奇和敬畏。以前那些喜欢在背后嚼舌根的大妈们,现在见到我,都绕着道走,

生怕被我“诊断”出什么毛病。但我知道,真正让我站稳脚跟的,还是下一场“硬仗”。

这天下午,院子里突然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女人的尖叫。我跑出去一看,

只见张婶的宝贝孙子小虎,正把邻居王嫂家五岁的女儿妞妞按在地上打,

小虎手上还拿着一块石头。妞妞的额头已经被磕破了,鲜血直流。王嫂冲过去抱起女儿,

心疼得直哭,对着张婶吼道:“张桂芬!你看看你孙子干的好事!还有没有王法了!

”张婶一把将小虎护在身后,叉着腰,比王嫂嗓门还大:“嚷嚷什么!

小孩子打架不是很正常吗?谁家孩子没磕过碰过?你女儿金贵啊!”“我女儿流血了!

你眼瞎吗!”王嫂气得浑身发抖。“流点血怕什么,过两天就好了!你还想讹我怎么着?

”张婶一脸蛮不讲理。这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和“熊家长”的组合。院子里围了一圈人,

大家都在指指点点,但没人敢上前去惹张婶这个院里的“一霸”。我走了过去,

先从王嫂怀里接过妞妞,用干净的手帕按住她的伤口。“王嫂,别急,

我先帮孩子处理一下伤口。你家有碘酒吗?”我的冷静让王嫂稍微镇定了一些。

处理好伤口后,我才转向张婶和小虎。小虎躲在张婶身后,探出个小脑袋,

一脸的挑衅和得意,丝毫没有犯错的觉悟。“张婶,”我平静地开口,“小孩子打架,

的确常见。但用石头砸人,而且是对一个比自己小的女孩子下这么重的手,

这就不是简单的打架了,这是暴力行为。”“暴力行为?你少在这给我扣帽子!

”张婶不屑地撇撇嘴。“我不是在扣帽子,我是在陈述事实。”我看着小虎,温和地问,

“小虎,你能告诉阿姨,你为什么要打妞妞妹妹吗?”小虎梗着脖子:“她抢我的玩具!

”妞妞委屈地哭着说:“我没有……我只是想看看……”“你看,问题出在这里了。

”我对张婶说,“小虎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当他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满足时,

他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暴力。这是因为在你的教育里,他永远是中心,

他的所有要求都会被满足,所有错误都会被原谅。你没有教他如何分享,如何沟通,

如何尊重他人。”“我怎么教育孙子,要你管!”张婶被我说得有些心虚。“你的孙子,

你当然可以管。但他在公共场合伤害了别人,这就不是你家的私事了。”我蹲下来,

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土,又捡了几颗石子和几根树枝。“小虎,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小虎好奇地看着我。我把沙土堆成一小堆,说:“这里是你的家。

”然后我把一颗大石子放上去,“这是奶奶。”又放了一颗小一点的,“这是爸爸。

”再放一颗,“这是妈妈。”最后,我把一根最小的树枝插在最中间,“这是你。”“你看,

”我指着沙盘,“在这个家里,所有人都围着你转,你是世界的中心。对不对?

”小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又把妞妞拉过来,在旁边也堆了一个沙堆,

放上代表她家人的石子。“这是妞妞的家。现在,妞妞想过来,看看你的家,跟你做朋友。

”我把代表妞妞的小石子移了过去。“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小虎犹豫了一下,

拿起代表自己的小树枝,狠狠地把代表妞妞的石子给扒拉到一边。“我把他推开了!

这是我的家!”他喊道。“很好。”我点点头,“这就是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开,攻击。

因为奶奶告诉你,所有东西都是你的,你不需要和别人分享。”我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大家从没见过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的。我继续引导小虎:“但是你想想,

如果你把妞妞推开了,以后还有别的小朋友愿意来你家玩吗?他们会不会都害怕你,

觉得你是个坏孩子?”小虎不说话了,低下了头。“其实,你可以有更好的办法。

”我把代表妞妞的石子扶起来,放到小虎的“家”旁边,“你可以邀请她,‘妞妞,

欢迎你来我家玩,我们可以一起玩玩具’。这样,你就多了一个朋友,不是吗?

”小虎看着沙盘,若有所思。我站起身,看向目瞪口呆的张婶:“张婶,孩子的行为,

是家庭教育的镜子。小虎今天会用石头砸妞妞,明天就可能用更危险的东西去伤害别人。

你今天的袒护,是在为他未来的悲剧铺路。”“我……”张婶张口结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转向王嫂:“王嫂,带妞妞去卫生所打破伤风针,医药费,张婶出。张婶,你有意见吗?

”张婶看着周围人意味深长的目光,又看看自己理亏的孙子,最后咬了咬牙,

从口袋里掏出几张毛票,不情不愿地递给了王嫂。这场纠纷,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

和平解决了。我用一个简单的“沙盘游戏”,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冲突,更给在场的所有家长,

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从那天起,家属院里再也没人敢小瞧我。

他们开始叫我:“林医生”。6我的“神奇疗法”很快就在家属院传开了。起初,

大家只是觉得新奇,后来,渐渐有人开始半信半疑地来找我“看病”。比如李嫂,

她家男人嗜酒,喝醉了就回家耍酒疯。李嫂来找我哭诉,问我怎么办。

我告诉她:“你不能再无休止地容忍和替他收拾烂摊子了。这是‘依赖共生’关系,

你的纵容,是他酗酒行为的‘强化剂’。下次他再喝醉,你不要管他,

让他自己在院子里睡一夜,冻一冻就清醒了。”李嫂将信将疑地照做了。结果,

她男人在院子里被冻了个半死,第二天醒来,抱着李嫂的腿痛哭流涕,发誓再也不喝了。

再比如住在院子另一头的孙大娘,她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三天两头往卫生所跑,

搞得全家鸡犬不宁。我跟她聊了半小时,发现她其实是因为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再需要她,

她感到了强烈的失落和被抛弃感。

我给她开了个“药方”:让她去街道的拥军服务站当志愿者,帮战士们缝补衣服、写写信。

半个月后,孙大娘红光满面地来感谢我,说她现在忙得脚不沾地,浑身是劲,什么病都忘了。

我用的,不过是现代心理学中最基础的“行为疗法”和“价值实现疗法”。但在这个年代,

这些知识就像是降维打击,显得无比“神奇”。我的名声越来越大,

甚至连隔壁几个家属院的人都慕名而来。当然,这种“出名”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小麻烦。

张婶就是其中之一。自从上次孙子的事被我“教育”了之后,她就对我怀恨在心,

总想找机会扳回一城。这天,她神神秘秘地把我拉到一边。“林医生,你这么厉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