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连载
小说叫做《镜像陷阱案件揭秘》是人生没有谁可以依赖的小内容精选:第一章:对称的死亡深一场秋雨将城市洗刷得清冷透位于市中心高档公寓楼“铂悦府”的二十八灯火通警戒线隔绝了外界的窥牛丽香深吸一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水味、血腥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令人不安的蜡油她套上鞋戴上手弯腰钻过警戒现场保护得很先到的同事已经完成了初步勘“牛”年轻搭档李宝强迎上脸色凝“死者朱琳三十二独是本市‘前沿画廊’的经纪...
主角:贾培升,牛丽香 更新:2025-09-24 11:43:02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对称的死亡深夜,一场秋雨将城市洗刷得清冷透亮。
位于市中心高档公寓楼“铂悦府”的二十八层,灯火通明,警戒线隔绝了外界的窥探。
牛丽香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水味、血腥味,
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令人不安的蜡油味。她套上鞋套,戴上手套,弯腰钻过警戒线。
现场保护得很好,先到的同事已经完成了初步勘查。“牛队。”年轻搭档李宝强迎上来,
脸色凝重,“死者朱琳琳,三十二岁,独居,是本市‘前沿画廊’的经纪人。
报案的是她家的钟点工,早上来打扫时发现的。”牛丽香点点头,目光扫过装修奢华的客厅。
欧式风格,昂贵的地毯,墙上挂着几幅抽象画,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
除了客厅中央那片刺目的狼藉。朱琳琳的尸体仰面躺在客厅正中央的地毯上。
她穿着一条精致的丝质睡裙,妆容整齐,甚至可以说是一丝不苟,仿佛只是睡着了。
但她的胸口,插着一把样式古朴的匕首,直没至柄。致命伤只有这一处,干净利落。
真正让牛丽香感到脊背发凉的,是尸体的摆放和周围的环境。
尸体被摆放成一个极其标准的“大”字形,双臂双腿伸得笔直,与躯干呈完美的九十度角。
以尸体为中心,周围点燃了十二根白色的长蜡烛,蜡烛已经燃尽了大部分,
蜡泪在地毯上凝固成一圈不规则的形状。这些蜡烛摆放的位置似乎经过精心测量,
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将尸体环绕在中心。最诡异的是,在尸体的正上方,天花板上,
安装着一面巨大的、边缘雕刻着繁复花纹的镜子。镜子擦得锃亮,
清晰地映照出下方朱琳琳苍白的脸、圆睁的双眼,以及那柄夺走她生命的凶器。
死亡通过镜面,构成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对称。
“死亡时间初步判断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死因是心脏刺创,当场死亡。
没有挣扎搏斗的痕迹,现场门窗完好,没有强行闯入的迹象。”法医初步汇报。“熟人作案?
”牛丽香低声说,更像是在问自己。她走到尸体旁,蹲下身,避开蜡泪,仔细端详。
朱琳琳的表情凝固着一种极度的惊恐,但仔细看,瞳孔放大的深处,
似乎还有一丝……难以置信?“监控呢?”牛丽香问。“这层楼走廊有监控,
但昨晚十点到今天凌晨的时段,监控信号受到不明干扰,一片雪花。
电梯和地下车库的监控没发现问题,但没拍到可疑人员。”李宝强回答,
“技术部门正在排查干扰源。”牛丽香的视线再次投向那面天花板上的镜子。“这镜子,
是原来就有的吗?”“问过物业和钟点工,都说不是。是凶手带来的,
或者……是死者自己安装的?但时间上说不通,钟点工昨天下午离开时还没有。
”凶手特意带来一面巨大的镜子,安装在天花板上,只为营造这个诡异的现场?这需要时间,
也需要力气。凶手从容不迫,目的明确。牛丽香站起身,走到窗边,
俯瞰着雨夜中霓虹闪烁的城市。对称的尸体,圆形的蜡烛,
俯视的镜像……这不像是一时冲动的谋杀,更像是一场仪式,一种展示,一个……宣言。
“查朱琳琳的社会关系,最近和什么人有接触,特别是艺术圈的人。还有,
查一下这种仪式性的杀人手法,有没有类似的案例。”牛丽香下达指令,声音沉稳,
但内心却泛起一丝不安的涟漪。她回头,再次看向那面镜子。镜中的世界与现实一模一样,
却又仿佛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薄膜。朱琳琳在镜中凝视着虚无,而牛丽香感觉,
似乎也有双眼睛,正通过这镜面,冷冷地凝视着他们这些调查者。对称,镜像。
凶手在暗示什么?复制?还是……另一个自我?第一起谋杀,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
拉开了序幕。牛丽香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凶手的舞台,才刚刚搭好。
第二章:心理学家侧写刑警队会议室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投影仪上播放着现场照片:对称的尸体,环绕的蜡烛,尤其是那面天花板上的镜子,
给每个与会者都带来了强烈的心理不适。“简直是变态!”赵刚队长啐了一口,
他是个老刑警,经验丰富,但面对这种充满仪式感的现场,也感到一阵头疼,“仇杀?情杀?
搞这么多花样!”李宝强汇报了初步调查结果:“朱琳琳社会关系复杂,作为画廊经纪人,
接触的三教九流都有。她手腕高明,在艺术圈名气不小,但也得罪过一些人。目前排查下来,
有几个重点对象:一个是和她有竞争关系的画廊老板,一个是最近被她甩掉的前男友,
还有个是声称被她骗了画的落魄画家。但这些人,暂时都没有直接的不在场证明,
但也缺乏直接的作案证据。”“凶器呢?”赵刚问。“是一种叫‘肯尼亚’的狩猎匕首,
比较小众,来源正在追查。上面除了死者的血迹,没有指纹,被擦拭得很干净。
”牛丽香一直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张镜像的照片。
“头儿,我觉得,我们不能用常规的仇杀或情杀思路来看这个案子。凶手的行为,
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和象征性。他她不是在简单地消灭一个人,而是在完成一件‘作品’。
”“作品?”赵刚皱眉。“对。”牛丽香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你们看,尸体的摆放,
蜡烛的圆形,尤其是这面镜子。一切都在强调对称、镜像、俯视。凶手极度冷静,有计划,
对现场有绝对的控制力。他她可能有一定的美学修养,
甚至可能对对称学、神秘学有所涉猎。其作案动机,可能远超普通的爱恨情仇,
更倾向于一种扭曲的自我实现,或者是在向外界传递某种信息。”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牛丽香的分析听起来有些玄乎,但结合现实,又让人无法反驳。“我们需要专业的心理测写。
”牛丽香建议,“我提议,请贾培升教授协助我们。”贾培升,市里著名的心理学家,
尤其擅长犯罪心理画像,多次协助警方破获疑难案件。他年纪轻轻就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为人低调,风度翩翩。赵刚考虑了片刻,点了点头:“可以,我去申请。丽香,你负责对接。
”当天下午,牛丽香在贾培升那间充满书卷气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
贾培升穿着合身的灰色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听完牛丽香的案情介绍,
又仔细看了现场照片,沉默良久。“很有意思。”贾培升终于开口,声音温和而有磁性,
“牛队长,你的直觉很准。这确实不是普通的谋杀。凶手通过这种极致的对称和镜像,
可能在表达几种心理。”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对称轴:“第一,
可能是对‘秩序’和‘完美’的极端追求。现实世界是混乱的,而凶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
创造一个他掌控下的、绝对对称和有序的‘小世界’。第二,
镜像……这可能暗示着‘复制’,或者‘另一个自我’。凶手或许认为死者是他的‘镜像’,
或者他需要通过杀死‘镜像’来完成某种身份的确认或转换。”贾培升顿了顿,
看向牛丽香:“还有一种可能,比较黑暗。天花板上的镜子,意味着‘俯视’。
凶手可能有一种上帝情结,他不仅在操纵死亡,还在俯视、欣赏自己的‘作品’,
甚至……期待观众比如你们警方的反应。他在与你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牛丽香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贾培升的分析,精准地戳中了她心中模糊的预感。
“那么,凶手的人格画像呢?”牛丽香追问。“男性,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
外表可能斯文得体,甚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内心极度自恋,控制欲强,
可能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挫败或压抑,从而通过这种极端方式寻求补偿和释放。他可能独居,
或者有独立的工作空间来策划这一切。对死者,他可能没有强烈的个人仇恨,
死者只是他实现‘作品’的一个要素,一个……符号。”贾培升的侧写,
为案件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牛丽香心情复杂。一方面,
有了专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凶手的形象变得更加清晰,也显得更加危险和难以捉摸。
她坐进车里,揉了揉太阳穴。城市依旧车水马龙,但在这繁华之下,
一个隐藏的“艺术家”正在用死亡进行创作。而他的下一幅“作品”,会在哪里上演?
牛丽香发动汽车,决定再去一趟朱琳琳生前工作的“前沿画廊”。她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死者,
以及她所处的那个光怪陆离的艺术圈。也许在那里,能找到镜像背后的第一缕真相之光。
第三章:画廊魅影“前沿画廊”坐落于旧租界区一条梧桐掩映的安静街道上。
外表是低调的灰砖墙,内部却是极简的现代风格,纯白的墙面,恰到好处的射灯,
烘托着悬挂其上的画作。与命案现场的诡异奢华不同,这里充满了克制和疏离感。
牛丽香和李宝亮的到来,让画廊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紧张。
负责人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穿着得体套装的女士,姓王。她表示会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朱琳琳是个很有能力的经纪人,”王经理语气带着惋惜,“她眼光独到,手腕也灵活,
为我们画廊发掘了不少有潜力的艺术家。只是……她个性比较强,有时候做事不留余地,
难免会得罪人。”“最近她有没有和什么人结怨?或者有什么异常的表现?”牛丽香问。
王经理想了想:“结怨……艺术圈就这么大,利益纠纷难免。要说异常,倒也没什么特别。
不过大概半个月前,她负责的一个画展开幕式上,和一位画家闹得不太愉快。”“哪位画家?
”“叫黛玉芳,是个很有才华但也很有个性的年轻女画家。她的画风比较……阴郁、诡谲,
但很有冲击力。朱琳琳本来很看好她,但在画展筹备过程中,
两人因为布展方式和宣传理念不合,发生了激烈争吵。黛玉芳当时很激动,
说了一些……不太好的话。”“具体说了什么?”牛丽香追问。
“好像……说什么‘你会被自己的倒影吞噬’,‘完美的表象下都是丑陋’之类的话,
听起来有点……吓人。”王经理回忆道,脸上露出一丝不安。黛玉芳。
牛丽香记下了这个名字。“被自己的倒影吞噬”?这似乎隐隐与“镜像”产生了关联。
“我们能看看朱琳琳的办公室吗?”“当然可以。”朱琳琳的办公室同样整洁,
文件归档井井有条,显示出主人极强的条理性。
牛丽香仔细检查了她的工作日志、电脑和往来邮件。大部分是正常的业务联系。
在一堆画册和艺术杂志中,牛丽香发现了一本关于象征主义艺术的书籍,
其中有一页被折了起来,内容是介绍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画家在作品中运用的镜像符号,
暗喻虚荣、虚幻与死亡。牛丽香心中一动。是朱琳琳自己研究的,还是凶手留下的线索?
“宝亮,查一下这个黛玉芳的详细情况和住址。”牛丽香吩咐道。就在这时,
牛丽香的手机响了,是队里打来的。“牛队,技术科有发现!
凶手安装镜子的粘合剂是一种专业级的工业胶,常用于广告公司和高端装修。另外,
在对蜡烛残留物的分析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香料成分,
初步判断是产自南美洲的一种植物,本地很少见。”专业胶水,罕见香料。凶手的准备充分,
且可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特殊渠道。离开画廊前,
牛丽香的目光被展厅一角的一幅画吸引。那幅画尺寸不大,画面主体是一个扭曲的人形,
背景是无数破碎的镜面,镜片中反射出光怪陆离的色彩,给人一种眩晕和不安的感觉。
画作的标签上写着:《镜像迷宫》,作者:黛玉芳。画风确实阴郁诡谲,
尤其是对镜像的处理,充满了破碎感和不确定性。牛丽香站在画前,
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混乱。“王经理,这幅画……”牛丽香指着《镜像迷宫》。
“哦,这就是黛玉芳的作品。朱琳琳生前其实很欣赏这幅画,虽然她们吵了架,
但这幅画一直留在这里展出。”王经理解释道。欣赏?争吵?
牛丽香觉得朱琳琳和黛玉芳的关系,远比简单的合作者复杂。很快,
李宝亮查到了黛玉芳的住址——位于城北的一个艺术园区,那里聚集了不少独立艺术家。
在前往艺术园区的路上,牛丽香一直在思考。朱琳琳的死,
会和这位风格阴郁、曾发出诡异诅咒的女画家有关吗?那句“你会被自己的倒影吞噬”,
是气话,还是……预言?艺术园区的环境与市中心截然不同,废弃的厂房被改造成工作室,
墙上涂满了 graffiti,空气中弥漫着颜料和金属焊接的味道。按照地址,
他们找到了一栋红色的砖结构小楼。工作室的门虚掩着。牛丽香敲了敲,没有回应。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和李宝亮交换了一个眼神,拔出手枪,小心翼翼地推开了门。
工作室内部空间很大,堆满了画框、雕塑半成品和各种颜料桶。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松节油和……一股熟悉的、令人作呕的甜腻气息?是那种罕见的香料味!
牛丽香的心猛地一沉。她示意李宝亮注意警戒,两人一步步向工作室深处走去。
在最里面一个相对空旷的区域,景象让即使有心理准备的牛丽香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黛玉芳死了。她的死状,与朱琳琳几乎一模一样。身体被摆成标准的“大”字形躺在地上,
胸口插着一把同样的“肯尼亚”狩猎匕首。周围,十二根白色蜡烛已经燃尽。而她的正上方,
天花板上,同样安装着一面巨大的、边缘雕刻着繁复花纹的镜子。完美的对称。恐怖的镜象。
第二起谋杀,发生了。凶手以几乎完全相同的手法,复制了他的“作品”。
牛丽香感到一阵眩晕。凶手的行动太快了!而且,目标直指与朱琳琳有关联的人。是灭口?
还是……他的“创作序列”本就计划好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镜中的黛玉芳,
双眼圆睁,表情扭曲,似乎比朱琳琳承受了更大的恐惧。
而在黛玉芳尸体旁边不远处的地面上,用红色的颜料或者是血?
画着一个简单的、对称的符号——两个相互嵌套的三角形。一个新的符号。
凶手又在传递什么信息?牛丽香立刻下令封锁现场,同时通知赵刚和法医。
她站在两具“镜像”的尸体之间,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凶手不仅在杀人,更是在嘲弄警方。
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导演,冷静地安排着一幕幕死亡戏剧。而他们,
甚至连他的影子都还没摸到。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否则,下一个“镜像”会是谁?
第四章:嵌套的三角黛玉芳的工作室被彻底封锁,
鉴证人员像梳理头发丝一样仔细勘查着现场每一个角落。气氛比朱琳琳公寓那次更加压抑,
因为这意味着凶手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个冷静、残忍且正在持续作案的系列杀手。
牛丽香蹲在那个用红色颜料绘制的双三角形符号前。颜料已经干了,经过初步检测,
确认是黛玉芳画油画用的朱砂红颜料,并非血液。符号画得相当工整,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个正立,一个倒立,完美地嵌套在一起,形成一个标准的六角星形,
在神秘学中,这常常被称为“所罗门封印”或“大卫之星”,象征着和谐、平衡,
或者……对立力量的统一。但在凶杀现场,这个符号显得格外刺眼和诡异。
“和朱琳琳案发现场对比过吗?有没有这个符号?”牛丽香问。
“仔细检查过所有照片和现场记录,没有发现。”李宝亮肯定地回答,“这是新出现的。
”是凶手针对黛玉芳的特定标记?还是他“作品”升级的一部分?牛丽香更倾向于后者。
凶手在完善他的“仪式”,增加新的象征元素。贾培升被紧急请到现场。
看到几乎复制的杀人场景,尤其是那个双三角形符号时,他的眉头紧紧锁住。
“符号的意义很复杂,”贾培升沉吟道,“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三角形本身具有稳定性,
双三角嵌套则强调极致的平衡与对称,这与凶手追求的‘镜像’‘对称’主题一脉相承。
但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它也可能代表天地、阴阳、精神与物质的结合……甚至,
在一些隐秘的传说中,它也代表‘封印’或‘召唤’。”他顿了顿,
看向牛丽香:“凶手可能认为,通过这种仪式性的杀戮和符号标记,
他正在达成某种‘平衡’或‘创造’。死者,或许是他献祭的羔羊。这个新符号的出现,
表明他的信心在增强,仪式感更加强烈。他可能觉得自己正在接近某个目标。
”“目标是什幺?”牛丽香追问。“这很难说,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也许是为了满足扭曲的幻想,也许是为了纪念某个对他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人物。
”贾培升的目光扫过现场,“两起案件,高度相似的手法,
但受害者身份关联都是艺术圈人士,这提示我们,凶手的动机很可能根植于这个圈子,
或者与这两个受害者共同经历的某件事有关。”共同经历?
牛丽香立刻想到要深入调查朱琳琳和黛玉芳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那次争吵,
她们之间是否有更深的、不为人知的纠葛?
法医的初步报告出来了:黛玉芳的死亡时间大概在发现尸体前的12到14小时,
也就是前一天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死因同样是心脏刺创,凶器与朱琳琳案相同。
现场同样没有搏斗痕迹,门窗完好。工作室所在的艺术园区监控设施不完善,
几乎没有有价值的影像资料。“凶手对受害者的行踪和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赵刚队长面色铁青,“两次都能选择最合适的时机潜入,完成复杂的现场布置而不被发现。
这绝不是随机作案,一定有周密的跟踪和调查。”“查!
把朱琳琳和黛玉芳过去几年的所有交集都给我挖出来!她们合作过的项目,共同认识的人,
哪怕是只见过一面的,都不能放过!”赵刚下了死命令。
牛丽香带着李宝亮再次走访“前沿画廊”,重点询问朱琳琳和黛玉芳合作的细节。
从画廊员工和一些相熟的艺术家口中,他们逐渐拼凑出一些信息。
朱琳琳和黛玉芳的关系确实微妙。两年前,朱琳琳在一个小型画展上发现了黛玉芳的才华,
开始大力推荐她。黛玉芳性格孤僻敏感,但创作力旺盛,在朱琳琳的运作下,很快崭露头角。
两人一度关系密切,亦师亦友。但大约半年前,两人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原因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经济利益纠纷,有的说是创作理念不合,也有人说是因为一个男人。“男人?
”牛丽香捕捉到这个关键词。“是的,”一个和黛玉芳关系稍近的女助理小声说,
“好像是一位很有名的评论家或者收藏家,具体是谁我不清楚。
但芳姐黛玉芳后来提到琳琳姐朱琳琳时,语气变得很怪,说她是‘虚伪的镜像’。
”虚伪的镜像!又一个与“镜像”相关的表述!
牛丽香立刻追问这位“评论家或收藏家”的信息,但女助理表示黛玉芳从未明确说过名字。
与此同时,技术科对两处现场发现的物证有了新的进展。那种罕见的南美香料,
通过海关记录查询,发现本市近期只有少数几家高端香薰店和一位私人收藏家有进口记录。
而那种专业工业胶水,则指向几家特定的广告制作公司和装修公司。排查范围在缩小。
牛丽香感到案件似乎出现了一丝曙光,但压力也随之倍增。凶手还在暗处,
他还会继续作案吗?下一个目标会是谁?那个双三角形符号,
是否暗示着还会有第三个受害者,完成某种“三位一体”的邪恶仪式?
她想起贾培升的话:凶手可能在纪念某个事件或人物。朱琳琳和黛玉芳的共同点,
除了艺术圈,是否还关联着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者某个……人?回到局里,
牛丽香摊开所有线索,试图找出那根串联的线。朱琳琳,黛玉芳,镜像,对称,双三角,
香料,胶水,可能的男人……她的目光落在黛玉芳死亡现场拍摄的双三角形符号照片上。
两个三角形,嵌套。像两面对立的镜子,折射出无穷的影像。
一个念头突然闪过她的脑海:凶手追求极致的对称和镜像,那么,他的行为本身,
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对称”?两起谋杀,两位女性艺术从业者……如果存在一个“中心点”,
那么这个“中心点”会是什么?或者,是谁?
第五章:虚伪的镜像排查香料和胶水来源的工作紧张地进行着,但需要时间。
查重点放在那个神秘的“男人”身上——那个可能引起朱琳琳和黛玉芳关系破裂的关键人物。
艺术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有能力同时吸引朱琳琳这样的资深经纪人和黛玉芳这类新锐画家的人,应该不是泛泛之辈。
牛丽香和李宝亮开始翻阅近一两年来本地艺术杂志、展览图录和拍卖记录,寻找可能的目标。
很快,一个名字频繁地出现在与朱琳琳和黛玉芳相关的报道和活动中:贾培升。
牛丽香的心猛地一跳。贾培升?那位温文尔雅、为他们提供心理测写的心理学家?
她仔细查看记录:贾培升不仅是心理学家,还是一位颇有声望的艺术评论家和收藏家。
他学识渊博,品味独特,在艺术圈很受尊重。大约一年前,
他曾为黛玉芳的一次小型画展撰写过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在半年前一个重要的艺术慈善晚宴上,朱琳琳、黛玉芳和贾培升都是受邀嘉宾,
并有合影流出。时间点吻合!半年前,正是朱琳琳和黛玉芳关系开始恶化的时期。
难道贾培升就是那个“男人”?牛丽香感到难以置信。
她接触过的贾培升理性、睿智、充满洞察力,怎么会卷入这种复杂的情感纠纷,
甚至可能与连环谋杀案有关?但职业素养让她压下个人的观感,开始客观审视贾培升。
他符合侧写的很多特征:男性,三十多岁,社会地位高,
有美学修养艺术评论家和收藏家,具备心理学知识,能深刻理解人性弱点。
他外表斯文得体,内心……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宝亮,
秘密调查一下贾培升教授近期的行踪,特别是两起命案发生时间段他在哪里。注意方式方法,
不要打草惊蛇。”牛丽香下达指令时,心情有些复杂。她既希望不是他,
又害怕遗漏任何可能性。李宝亮也吃了一惊,但还是立刻执行去了。
牛丽香则再次拜访了“前沿画廊”,这次她直接找到了王经理,出示了贾培升的照片。
“贾教授?当然认识!”王经理语气肯定,“他是我们这里的常客,和琳琳很熟,
经常一起探讨艺术。他对黛玉芳的画作也很有兴趣,买过她两幅画呢。”“他们三人之间,
关系怎么样?”牛丽香谨慎地问。王经理露出了微妙的表情:“这个……贾教授很有魅力,
琳琳和芳芳黛玉芳都是很有个性的女性……具体我也不太好说。不过,
大概半年前那场晚宴后,琳琳和芳芳之间确实变得怪怪的,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琳琳在电话里和人争吵,语气很激动,
好像提到了‘贾教授’和‘欺骗’之类的词。”线索似乎在指向贾培升。
牛丽香感到后背发凉。如果凶手真的是他,那他之前为他们做的心理侧写,是真心协助,
还是一种高超的、融入案情的表演?甚至是一种挑衅和误导?就在这时,
李宝亮那边有了反馈。调查发现,两起命案发生时,贾培升都有看似合理的不在场证明。
朱琳琳案发当晚,他声称在家撰写论文,小区监控显示他当晚确实回家了,
但没有他之后是否外出的直接证据他家是独栋别墅,有多个出入口。黛玉芳案发当晚,
他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有多人证明,但会议在晚上九点结束,
他之后的时间段无法完全核实。不在场证明并非无懈可击。牛丽香决定,再次约见贾培升,
但这次,不是请教,而是试探。还是在贾培升的办公室,气氛却与上次不同。
牛丽香开门见山,提到了朱琳琳和黛玉芳的名字,并仔细观察着贾培升的反应。
贾培升的脸上掠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和遗憾:“真是没想到……黛玉芳也……太不幸了。
两位都是很有才华的女性。”他的反应看起来很自然,
但牛丽香捕捉到他眼神中一闪而过的细微波动,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不仅仅是惋惜。
“贾教授,据我们了解,您和这两位受害者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在半年前那次晚宴之后,
她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出现了问题。您是否了解其中的原因?”牛丽香的问题带着锋芒。
贾培升推了推眼镜,沉默了几秒,然后叹了口气:“我大概知道一些。确实,那场晚宴后,
她们对我……可能产生了一些误解。”“误解?”“是的。”贾培升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