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收拾新家的书房,准备往书架上摆点新书,充门面。
正在搬走一摞旧书,“啪嗒”掉出个蒙尘的硬壳本子。
捡起来一吹,灰呛得我首咳嗽。
翻开本子一看,乐了,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初中70班的毕业集体照。
一张张稚嫩的脸,穿着土掉渣的蓝白校服,傻乎乎地对着镜头乐。
时光这把杀猪刀,真是刀刀催人老。
照片里的人,现在若在街上遇见,多半要愣上三秒以上,才能勉强叫出名字。
但有一个人,化成灰我都认得。
韦宸。
站在最后一排,最靠右的那个。
他脸庞清秀干净,他头发长而细碎,时常被班主任提醒“该剪头发啦”。
对他印象深,不是因为他当年多扎眼。
而是因为后来的每一次同学聚会,他都活成了传说。
一个只存在于账单里的“幕后大佬”。
不知道从毕业第几年开始,班长在群里吆喝:“老地方!
全家都来啊!”
然后,总会轻描淡写地扔下一颗炸弹:“对了,韦宸韦总买单。”
语气轻松得,像在宣布今天天气不错。
于是,我们这帮老同学的人生,因为他,档次逐年飙升。
从街边的烧烤摊,到家常大排档,到星级酒店的海鲜自助,再到后来私人会所的龙虾鲍鱼。
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韦宸的赞助,一边用龙虾钳“咔嚓”夹断虾壳,一边尝试品尝红酒的酸涩,一边感慨韦宸的人生,到底有多硬核?
“牛逼!”
“瞧瞧人家韦宸,这才是真混出来了!”
“绝对是有钱的主,是女人的都想嫁给他!”
他的缺席,反而成了最喧嚣的话题。
关于他的传说,在我们觥筹交错间,被拼凑得越来越完整。
“听说韦宸又升了,现在是亚太区总裁!”
“什么总裁,他自己公司都快上市了!”
“我听我表哥的同学说,韦宸在黄浦江边买了套大平层,能躺在床上看东方明珠那种!”
我们举起酒杯,隔空敬那位永远慷慨、永远缺席的“韦总”。
然后在一片惊叹和羡慕中,酒足饭饱,各自散去。
回到自己被房贷、孩子、KPI填满的鸡零狗碎里,继续当员工,当老板,当丈夫,当父亲。
都市也好,小城也罢,谁的心里没围着一座城呢?
我盯着照片里韦宸那双沉静又锐利的眼睛,一个念头在心里疯长起来。
我这半辈子,平平无奇。
但我的同学们,个个都有故事。
尤其是他,韦宸。
他的故事,一定比我们酒桌上猜测的,精彩一万倍,也残酷一万倍。
行吧,老照片拿在手里,总得干点什么。
就写写他们。
写写我们这群人,如何从那座小城出发,一头撞进各自人生的“围城”。
书名现成的,就叫《都市围城》。
第一篇,就从他开始。
我翻开本子扉页,提笔写下:《都市围城 · 韦宸:从净身出户到金融巨子》而他的传奇,据说......是从一盘洗好的白草莓开始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