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总裁爱上了离异带娃的我

总裁爱上了离异带娃的我

霄哥哥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总裁爱上了离异带娃的我》是大神“霄哥哥”的代表夏婉曦叶辰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寒风像一把钝刀刮过城市狭窄的巷卷起地上的落叶和尘发出呜呜的声凌晨三点天地间还是一片沉沉的墨只有几颗顽强的星星在云缝里闪小海悄无声息地从那张一动就吱呀作响的旧木板床上坐起冰冷的空气瞬间包裹了让他打了个寒他熟练地摸黑套上那件穿了多年、洗得发白、肘部和肩部都打着整齐补丁的蓝色棉动作轻缓得像怕惊扰了这黎明前最沉的睡他先是赤脚走到里屋那扇用旧布帘充当的门侧...

主角:夏婉曦,叶辰   更新:2025-09-27 13:31:4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寒风像一把钝刀子,刮过城市狭窄的巷道,卷起地上的落叶和尘土,发出呜呜的声响。凌晨三点半,天地间还是一片沉沉的墨蓝,只有几颗顽强的星星在云缝里闪烁。

小海悄无声息地从那张一动就吱呀作响的旧木板床上坐起身。冰冷的空气瞬间包裹了他,让他打了个寒颤。他熟练地摸黑套上那件穿了多年、洗得发白、肘部和肩部都打着整齐补丁的蓝色棉袄,动作轻缓得像怕惊扰了这黎明前最沉的睡眠。

他先是赤脚走到里屋那扇用旧布帘充当的门前,侧耳倾听。帘子后传来奶奶均匀而轻微的鼾声,带着老年人特有的、略显急促的呼吸音。小海脸上紧绷的线条柔和下来,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安心的弧度。还好,奶奶昨晚咳嗽得不厉害。

他蹑手蹑脚地来到外间——这个集厨房、客厅、他卧室于一体的不到十五平米的小屋。用废砖头垒砌的简易灶台上,蜂窝煤炉子封着火。他熟练地拔开炉塞,用火钳拨开煤灰,幽蓝的火苗渐渐蹿升,给这清冷的小屋带来一丝微弱的光和热。坐上那个坑坑洼洼、却擦得锃亮的旧铝壶,他开始准备一天的开始。

二十二年的光阴,仿佛就是由这无数个相似的清晨编织而成。

记忆最深处,是刺骨的寒冷和奶奶单薄却温暖的脊背。天还没亮,他就被裹在一床破旧的、带着奶奶体味和阳光味道的棉絮里,捆在奶奶背上。奶奶佝偻着腰,拖着一个比她还大的蛇皮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空旷寂寥的街道上。她的眼睛像最精密的雷达,扫过每一个垃圾桶,搜寻着可以换钱的塑料瓶、硬纸板和废铁。小海的小脸贴在奶奶的背上,能清晰地感觉到她脊骨的凸起和沉重的喘息。垃圾桶酸腐的气味、清晨的露水味、还有奶奶身上淡淡的皂角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他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嗅觉记忆。

奶奶总会把捡到的、相对干净完整的一个塑料瓶留给他当玩具。那是他童年里为数不多的、闪着光的宝贝。

再大一点,大概五六岁,他就能迈着小短腿踉跄着跟在奶奶身后了。他会抢着去捡那些奶奶需要深深弯腰才能勾到的瓶子,尽管常常摔跤,膝盖和手掌擦破皮渗出血珠是家常便饭,但他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用”了。奶奶会用那双因常年劳作而粗糙皲裂、像老树皮一样的手,心疼地摸摸他的头,从口袋里掏出半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已经冷硬掉的馒头或包子,总是把明显大的一半塞到他手里:“海娃,快吃,吃了才有力气,长得高。”那时,他们住在城市边缘一个用破木板和油毡布搭成的窝棚里,夏天像蒸笼,冬天四壁透风。但奶奶总有办法让那个破窝棚有点“家”的样子——用捡来的旧报纸仔细糊墙,用破布条编成挡风的门帘,甚至用废砖头给他垒了个小小的、可以放“宝贝”的台子。夜晚,祖孙俩挤在铺着厚厚稻草和旧棉絮的“床”上,奶奶会哼着不成调、也不知来源的歌谣,轻轻拍着他的背,那歌声和拍子,是他童年里最有效的安眠曲。

十岁那年,小海迷上了街角那些弹着吉他唱歌的流浪歌手。他常常看得入迷,忘了捡瓶子。奶奶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只是更加拼命地捡废品,甚至偷偷去餐馆后门帮人刷盘子。半年后,在他生日那天,奶奶像变魔术一样,从身后拿出一把旧得掉了漆、琴颈都有些歪的木吉他。虽然音不准,弦也生锈,小海却抱着它,哭了又笑,笑了又哭。那是他人生中第一份真正的“礼物”。

他无师自通地摸索,手指被琴弦磨破了一次又一次,结上一层又一层厚茧。十五岁,他终于鼓起勇气,背着那把破吉他,站在了街角。第一天的卖唱,他挣到了皱巴巴的十八块钱。他紧紧攥着那些钱,一路飞奔回家,全部塞到奶奶手里,胸膛挺得老高:“奶奶!以后我挣钱养您!您再也不用去捡瓶子了!”

奶奶看着手里的钱,又看看他激动得发红的脸庞和磨破的手指,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溢满了泪水,她用力点着头,声音哽咽:“好,好,我海娃长大了,有出息了……”

卖唱的收入风吹日晒,还不稳定。小海脑子活,又用攒下的钱,加上奶奶多年来一分一毛积攒的“老底”,淘换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和一个简易烧烤架。白天准备食材,晚上出摊。从一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因为他的烤串实在、分量足,慢慢积累了口碑,有了熟客。生活,仿佛终于向这对挣扎在底层的祖孙,露出了些许温和的面目。

三年前,他用烧烤摊攒下的钱,租下了现在这个虽然老旧、但至少是正经砖瓦房的一室一厅。搬家那天,他几乎是“强制”性地把奶奶按在了新家的椅子上,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坚决:“奶奶,从今往后,您就在家享福!外面风里雨里的活儿,都交给我!”

“滋滋——”铝壶的鸣叫声拉回了小海的思绪。他麻利地灌好热水瓶,兑好温水端进里屋给奶奶洗脸。然后从掉了漆的橱柜里拿出两个鸡蛋,一小把挂面。奶奶牙口不好,肠胃也弱,他总要把面条煮得软烂适中,再稳稳地卧上两个金黄的荷包蛋,滴上几滴香油。

“奶奶,醒了吗?起来吃点东西。”小海轻声唤着,将面碗放在床头那个用罐头瓶和木板做的小凳子上。

奶奶已经坐起身,正摸索着穿棉裤。小海赶紧上前,帮她提好,又蹲下身,拿起那双虽然旧却刷得干干净净的布鞋,小心翼翼地替她穿上。奶奶的脚,因为常年奔波、受冻,有些变形,脚趾蜷曲,布满老茧和冻疮留下的深色疤痕。小海每次触碰到,心里都像被细密的针扎过,泛起绵密的疼。

“海娃,你自己吃了没?”奶奶看着碗里诱人的荷包蛋,第一句话总是关心他。

“我吃过了,您快趁热吃。”小海习惯性地撒了个小谎,他总是等奶奶安心吃完,自己再随便对付几口剩的。

看着奶奶小口小口、满足地吃着面条,昏黄的灯光温柔地勾勒出她脸上每一道深刻的皱纹,小海心里被一种平静而坚实的幸福感填满。这就是他的根,他的全部世界。他不羡慕任何人的豪宅美食,只求奶奶健康平安,这小小的屋檐下永远充满温情。

伺候奶奶吃完早饭,天色已经熹微。小海利索地收拾好碗筷,说:“奶奶,我今天上午去趟中心血站,之前预约了献血。中午回来给您带李记的酱肉包子,您最爱吃的那家。”

奶奶脸上笑开了花,连连点头:“好,好,去献血是行善积德,菩萨会保佑你的。路上千万小心,看着车。”

小海骑上那辆哐当作响但无比忠诚的电动车,融入了渐渐苏醒的城市街道。中心血站里窗明几净,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特有的味道。采血的过程很顺利,护士夸他血管清晰,身体棒。小海腼腆地笑笑。于他而言,这只是力所能及的回馈,回报这个虽然给予他太多艰辛,却也让他遇到了奶奶、得以存活并感受到温暖的世界。

他并不知道,那袋从他身体里流出的、殷红的血液,即将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将他小心翼翼维护了二十二年的平静生活,炸得波澜四起。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小海刚出完摊回来,正蹲在门口清洗烧烤架,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座机号码。他擦擦手,按了接听键。

“您好,请问是小海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温和但略显公式化的女声。

“是我,您哪位?”

“您好,这里是市中心血站遗传咨询办公室。关于您上周捐献的血液样本,我们在常规分析中发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可能需要您方便的时候,来我们办公室当面沟通一下,可以吗?”

小海愣住了,握着手机的手下意识地紧了紧。遗传咨询?特殊情况?他心头一紧,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是担忧:“是我的身体……有什么问题吗?”

“哦,不,请您放心,您的血液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康!”对方连忙解释,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是……关于您的遗传基因信息,显示了一些极其罕见的特征。这件事……可能关系到您的身世。电话里不太方便详谈,所以诚挚邀请您过来一趟。”

身世?小海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奶奶捡来的,奶奶从未隐瞒。但“身世”这两个字,对他而言,遥远得如同另一个星球的故事。他沉默了几秒,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尽量平静地回答:“……好,我知道了。我明天上午过去。”

挂断电话,他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斑驳的墙壁上。他回头,望向屋里。奶奶正坐在窗边的小板凳上,就着最后的天光,眯着眼,仔细地缝补着他一件磨破了领口的旧T恤,神态安详而专注。

一阵强烈的、莫名的不安感席卷了小海。他用力甩了甩头,仿佛要把那突如其来的干扰甩出去。他走到奶奶身边,蹲下来,轻声说:“奶奶,明天我晚点出摊,上午有点事要出去一趟。”

奶奶抬起头,昏花的老眼满是慈爱:“哎,好,有事你就去忙,别惦记我。”

小海看着奶奶布满皱纹却无比安详的脸,心里那份不安渐渐被一种更强大的决心取代。无论明天会听到什么,无论那个“身世”意味着什么,他都绝不会让任何事、任何人,来破坏他和奶奶这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远处的豪门纠葛,此刻还只是一道模糊而不真切的阴影,尚未投射进他这间充满烟火气的小屋。但他的命运之轮,却已在这一通平静的电话之后,悄然开始了谁也无法预料的转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