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哥哥回了私塾的时候,爷爷陆如松便带着陆宗志和陆瑜也去了族中的小学堂,准备正式给陆瑜开蒙了。
陆氏的小学堂是陆瑜的太爷爷和太爷爷的同辈人一起建起来的,陆氏族中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在小学堂开蒙,然后确定资质是否科举,再选择是继续种田或者科举。
陆氏学堂中的夫子姓郑名栋云,是陆瑜三爷爷的表妹夫,他在西十岁才考中童生,家中己经无力再供给他考秀才,再加上年纪大了,自己也知道自己资质平平,便放弃了科考。
通过陆瑜三爷爷陆如桢的关系,就来到了陆氏学堂做夫子。
等一家人到了学堂,郑夫子正在给学子上课,陆瑜听了一下,就是三百千,夫子在上面摇头摆脑,小孩在下面东张西望,颇有喜感。
陆瑜不禁想起了前世鲁迅文章中的先生,先生投入的之乎者也,学生们却早己经溜到外面,没忍住噗嗤笑了起来。
谁知道刚好和学堂中的一个东张西望的小孩对上了眼,那是郑夫子的二孙子郑擎举。
郑擎举对着陆瑜做鬼脸,陆瑜刚准备反击,就看见郑先生向着郑擎举走过来。
“小孩,你自求多福吧!”
“啪啪啪”几声清脆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郑擎举的抽泣声,整个学堂都安静了下来。
郑夫子也向外看来,陆瑜立马装出一副乖小孩的样子,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夫子。
郑夫子从学堂走出来,陆如松赶紧带着儿子和孙子迎了上去。
“郑夫子,这是我那小孙子陆瑜,孩子如今己经八岁了,便送来学堂开蒙,还请您关照。”
陆如松客气地说道。
郑夫子看了看陆瑜问道:“怎么八岁才送来?”
陆瑜心里嘀咕:“这身子刚生下来没一个月就两岁了。”
是的,原主出生在腊月十九,出生还没到一个月,按照虚岁的算法,己经两岁了。
他赶紧对郑夫子作了个揖,说道:“小子出生在腊月。”
郑夫子立刻明白,点了点头。
接下来便是陆如松和郑夫子商量开蒙的具体日子,讨论今年田里的收成,骂骂不成器的子女,陆瑜和他爹陆宗志百无聊赖的站在旁边,期待两人赶紧说完。
七日后,陆瑜穿着簇新的袍子,背着一个书袋正式进入了学堂,经过朱砂点智,坐在了郑擎举的旁边。
念了一上午的三字经,陆瑜发现,装小孩是真的累啊,无时无刻要在与夫子和同窗对视时睁着自己的大眼睛,展现一副天真无知的样子。
等到下午放堂回到家,陆瑜己经失去了全部的力气,只顾的上暴风吸入饭菜,然后躺在床上,一想到明天甚至以后的一年都要装作稚童学习三百千,他便觉得之后的日子没有什么盼头了。
“不行呀,这日子太难熬了,没想到有一天居然会为装笨烦恼,啊啊啊算了吧,我还是装神童吧!”
陆瑜决定,他要以神童的身份快速结束这幼儿园一般生活,却不知道之后为了这“神童”之名,他有多累,当然,这是后话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