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我,裴家主母,账本从不说谎(刘三裴仲)好看的完结小说_完本小说我,裴家主母,账本从不说谎刘三裴仲

我,裴家主母,账本从不说谎(刘三裴仲)好看的完结小说_完本小说我,裴家主母,账本从不说谎刘三裴仲

女娲娘娘1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女生生活《我,裴家主母,账本从不说谎》是大神“女娲娘娘1”的代表作,刘三裴仲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著名作家“女娲娘娘1”精心打造的女生生活,爽文小说《我,裴家主母,账本从不说谎》,描写了角色 分别是裴仲,刘三,孙平,情节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品读!本书共14732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4 02:04:1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我,裴家主母,账本从不说谎

主角:刘三,裴仲   更新:2025-09-24 08:08:1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叫裴月章,十五岁那年,作为童养媳嫁入江南第一商号——裴家。没拜堂,没圆房,

我的“丈夫”裴家大少爷就病死了。我守了三年孝,凭着对数字和经营的天分,

硬是从一个无名无分的尴尬角色,成了老太君钦点的当家主母,手里攥着裴家半数的生意。

他们都说我一个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管不好这么大的家业。尤其是我那位好二叔,裴仲,

总觉得我是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今天,宗族大堂里,他终于出手了。他指着我的鼻子,

说我监守自盗,私吞了运往京城的一整船丝绸,亏空了足足三万两白银。人证物证俱在,

族老们个个脸色铁青,等着我哭,等着我认罪。他们不知道,我从不哭。

眼泪是这世上最没用的东西,算盘和账本才是。三万两?二叔的胃口不小,可惜,

他的脑子跟不上他的胃口。他以为他做的天衣无缝,却不知我早就为他备下了一份大礼。

今天,我就要当着所有人的面,一笔一笔地,算清楚这笔账。告诉他们,

谁才是裴家真正的蛀虫。1今天的宗族大堂,有点不对劲。我端着茶碗,指尖碰了碰,温的。

给当家主母上的茶,居然是温的。我抬头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管事,他眼神躲闪,

不敢跟我对视。我心里就有数了。这是裴家每月一次的家族例会,说白了,就是分钱,

顺便处理点鸡毛蒜皮的家事。往常这个时候,堂里早就吵翻天了,谁家铺子这个月多赚了,

谁家儿子又在外头惹了祸,七嘴八舌,吵得人头疼。但今天,安静得出奇。几十号人,

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观鼻,鼻观心。只有坐在我对面,我那位好二叔,裴仲,

脸上带着一股藏不住的得意。他手里盘着两个核桃,咯咯作响,是整个大堂里唯一的声音。

“月章啊,”坐在主位上的三叔公,裴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终于清了清嗓子开口了,

“人都到齐了,今天这个会,是你二叔提议开的。他说,有要紧事关乎我裴家百年声誉,

必须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清楚。”我放下茶碗,没说话,只是看着裴仲。他停下手里的核桃,

站了起来。他个子不高,有点胖,穿了身崭新的绸缎袍子,腰带勒得紧紧的,

肚子鼓出来一块。“三叔公,各位族亲,”他先是冲着所有人拱了拱手,做足了礼数,

“今天请大家来,确实是有件痛心疾首的事情,不得不说。我们裴家,在江南立足百年,

靠的是什么?是诚信!是货真价实!可如今,我们家里出了蛀虫,出了监守自盗的贼!

”他声调提得很高,说到“贼”字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堂里一阵骚动。所有人的目光,

都齐刷刷地落在了我身上。有惊讶,有怀疑,但更多的是一种看好戏的幸灾乐祸。

我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这出戏,我早就等着他唱了。“二叔这话,说得严重了。”我开口,

声音不大,但足够让每个人都听清楚,“裴家上下,哪个管事,哪个伙计,不是签了身契,

家人都在府里当差。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动裴家的根基?”“哼,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裴仲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碗都跳了一下,“我说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裴月章!

”图穷匕见了。我甚至还笑了一下,拿起桌上的账目摘要,轻轻翻了一页。“二叔,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我掌管裴家生意三年,账目笔笔清楚。你今天要是拿不出证据,

可别怪我这当侄媳的,不给你留情面。”“情面?你把裴家的脸都丢尽了,还跟我谈情面?

”裴仲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册子,用力摔在地上,

“这是京城‘锦绣阁’的掌柜快马加鞭送来的信!咱们上个月运过去的一船顶级湖绸,

足足六百匹,到了京城,开箱一看,全变成了普通的麻布!三万两白银的货,

就这么打了水漂!而负责这批货出运、押送、交接所有环节的人,就是你,裴月章!

”他往前走了两步,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我脸上。“三说!你把那三万两银子,藏到哪里去了!

”2整个大堂,瞬间炸开了锅。三万两白银,不是个小数目。裴家虽然家大业大,

但那也是一间大铺子整整一年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裴家的信誉。

把顶级丝绸换成麻布送给最大的客户,这事要是传出去,裴家的招牌就砸了。

“这……这是真的?”“天呐,大少奶奶怎么会做这种事?”“我就说一个女人家,

管不住这么大的家业吧!”议论声像是苍蝇,嗡嗡地往我耳朵里钻。我没理会他们。

我只是看着裴仲,眼神平静。“二叔,你说完了?”他大概没想到我会是这个反应,

愣了一下,然后梗着脖子喊:“说完了!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好狡辩的!”“好,

”我点点头,“那就请二叔把人证物证,都呈上来吧。”我的冷静,似乎激怒了他。

他觉得我是在死鸭子嘴硬。“行!让你死个明白!”裴仲一挥手,门外立刻走进来两个人。

一个穿着“锦绣阁”伙计的衣服,一脸苦相。另一个,是裴家自己船队的管事,叫刘三,

低着头,不敢看我。“这是‘锦绣阁’的收货伙计,孙平。孙平,你当着大家的面说,

你们收到的是不是麻布?”裴仲指着那伙计说。那个叫孙平的伙计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带着哭腔:“回各位老爷,小人亲手开的箱,六百匹,一匹不差,全都是最粗的麻布!

我们掌柜的当时就气得晕过去了!裴家这么大的字号,怎么能这么坑人啊!

”他说得声泪俱下,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裴仲很满意,又指向船队管事刘三。“刘三!

你来说!这船货,从装船到离港,是不是大少奶奶亲自盯着的?封条是不是她亲手贴的?

”刘三的头埋得更低了,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是……是少奶奶亲自监装的。

封条……也是少奶奶贴的。”裴仲冷笑一声,环顾四周:“大家都听到了吧?她亲自装的货,

她亲自贴的封条,到了京城就变成了麻布。不是她搞的鬼,还能是谁?

”他从地上捡起那本册子,递给三叔公:“三叔公,您看,这是锦绣阁掌柜的亲笔信,

还有我们和他们签的契书,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是六百匹湖绸。”三叔公接过信,戴上老花镜,

看得脸色越来越沉。“月章,”他放下信,看着我,“你二叔说的,可是事实?

”我没回答他,而是看向刘三。“刘三,我问你,船离港之后,中途可有停靠?

”刘三身子抖了一下,小声说:“按规矩,是直达京城通州码头的,中途不靠岸。

”“船上除了你,还有几个伙ito?”“连我在内,一共八个,

都是跟了裴家十几年的老人了。”“好。”我点了点头,不再问他。

我的目光转向那个跪在地上的孙平。“孙平,我问你。你们锦绣阁收到货,发现是麻布,

第一反应是什么?”孙平愣住了,大概没想到我会问这个。他想了想,

说:“当然是……是震惊,是愤怒!然后立刻派我来苏杭,找裴家要个说法!”“立刻?

”我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从京城到苏杭,快马加鞭,日夜兼程,

最快也要七天。你们掌柜的发现三万两的货出了问题,不先在京城报官,

不先查验码头的交接记录,而是直接派你这么一个伙计,花七天时间跑来苏杭质问我?

”孙平的脸色,白了。“这……我们掌柜的,是相信裴家,想先私下解决……”“私下解决?

”我的声音冷了下来,“三万两的货,他有胆子私下解决?你们锦绣阁的东家,

是户部侍郎李大人吧?他要是知道掌柜的这么办事,是会夸他顾全大局,还是会打断他的腿?

”孙平跪在那里,嘴唇哆嗦,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大堂里又一次安静下来。

之前那些看好戏的族人,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他们不是傻子,我的话,他们听得懂。

是啊,这不合常理。裴仲的脸色也变了,他没想到我这么快就找到了破绽。

“你……你别在这里强词夺理!”他指着我,“事实就是货变成了麻布!你现在要做的,

是解释银子去哪了,不是在这里审问一个苦主!”“二叔,别着急。”我站了起来,

慢慢走到大堂中央。“你说的没错,现在最关键的,是货。

既然你说货在我的监管下出了问题,那我们就从头开始,把这批货的来龙去脉,一笔一笔,

捋清楚。”我对着门口的丫鬟吩咐道:“去我的书房,

把‘天字号’第三个柜子里的所有账簿、契书、路引、关防文书,全都搬过来。”“记住,

是所有,一本都不能少。”3丫鬟很快就回来了,身后跟着四个健壮的婆子,

一人抱着一摞厚厚的账本。砰,砰,砰,砰。四摞账本,堆在了大堂中央的地上,

差不多有半人高。所有人都看傻了。他们知道我管着账,但没人想过,仅仅一批货,

就会有这么多文书。“这……这都是那一船货的记录?”一个族里的远亲结结巴巴地问。

“不全是。”我走到那堆账本前,蹲下身,开始分拣,“这里面,

有我们裴家所有丝绸的采购记录,织造工坊的生产记录,染色坊的上色记录,

还有我们船队每一次的出航记录。想要查清一船货,就得从源头查起。

”我的手指在一本本账册的封皮上滑过,最后抽出三本。“我们先来看第一样东西,采购。

”我把第一本账册摊开在地上,翻到其中一页。“这批湖绸,用的是今年最好的春蚕丝。

我们从湖州的三个丝行,一共采购了三千斤生丝。这是采购契书,

上面有三家丝行掌柜的画押。这是入库单,上面有我们仓库管事的签字。二叔,

你要不要派人去湖州核对一下,我们裴家,是不是真的买了这三千斤丝?”裴仲的脸有点僵,

他当然知道我们买了。他挥挥手:“买丝没问题,问题出在后面!”“好。

”我合上采购账本,拿起第二本,“这是我们自家织造坊的生产记录。三千斤生丝,

损耗多少,织出多少匹绸,每一匹绸的编号是多少,由哪个织工完成,负责检验的管事是谁,

这里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指着其中一行。“比如这一匹,编号‘甲辰三零七’,织工王五,

检验管事李四,三月十七日入库。刘三,”我抬头看向那个船队管事,

“我记得你船上的货箱,每一个也都有编号,对不对?

”刘三哆哆嗦嗦地点头:“对……对的,少奶奶。”“那好。”我拿起第三本账本,

这是出库单。“这六百匹运往京城的湖绸,它们的编号,

从‘甲辰三百号’到‘甲辰八百九十九号’,都在这里。出库的时候,你和仓库管事,

是不是当面核对过编号,然后一起在出库单上签的字?”“是……是的。

”刘三的声音更小了。“也就是说,”我的声音陡然提高,“在苏杭,在我们的仓库里,

这六百匹货,是货真价实的湖绸。这一点,你和仓库管事,都可以作证。对吗?

”刘三不说话了,只是点头。裴仲的脸色更难看了。

他吼道:“谁知道你是不是跟他们串通好了,在这里演戏!问题出在路上!在船上!

”“二叔说得对。”我非但没生气,反而赞同地点点头,“问题,确实有可能出在路上。

”我从那堆文书里,又抽出一沓薄薄的纸。

“这是我们船队出航的‘路引’和沿途经过的所有关卡的‘关防文书’。我们的船,

从苏杭出发,沿运河北上,要经过苏州、镇江、扬州、淮安等七个关防。每过一个关防,

都要接受检查。”我举起其中一张纸。“这是镇江关的文书。上面写着,‘裴家商船,

载湖绸六百匹,查验无误,准予放行’,底下盖着镇江水师的官印。二叔,你觉得,

是我有本事买通这沿途七个关防的所有官兵,让他们帮我把绸缎换成麻布,

还给我盖上官印吗?”“这……”裴仲语塞了。他当然知道这不可能。裴家是商,不是官。

买通一个两个小吏或许可以,买通整条运河的水师,那是痴人说梦。大堂里的气氛,

已经完全变了。那些原本看我笑话的族人,现在看裴仲的眼神,开始不对劲了。

一个傻子都能看出来,从采购,到生产,再到运输,我手里的证据链,完美无缺。

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证,有物证,甚至还有官府的文书作证。这批货,

在到达京城通州码头之前,绝对是湖绸。那么问题来了。货,是在哪里,被谁换掉的?

我没有给裴仲喘息的机会,从地上又拿起一份文件。“这是我们船队和通州码头的交接单。

”我的目光,像刀子一样,落在了那个叫孙平的伙计脸上。“上面,

有我们船队管事刘三的签字。另一边,按道理,

应该有你们锦绣阁在码头负责收货的管事的签字。可是……”我把交接单高高举起,

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一栏,为什么是空的?”孙平的脸,“唰”地一下,全无血色。

4“为什么是空的?”我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大堂里,

听起来格外刺耳。那个叫孙平的伙计,跪在地上,身体筛糠一样抖了起来。

“我……我不知道……我只是个跑腿的伙计……交接的事情,

不归我管……”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归你管?”我冷笑,“你刚才不是还说,

是你亲手开的箱吗?既然你都到码头开箱了,怎么会不知道交接单上是谁签的字?

”“我……我……”他“我”了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我的目光转向裴仲:“二叔,

看来你找的这个人证,记性不太好。不如,我们换个思路。”我走到刘三面前。“刘三,

你来说。船到通州码头,是谁来接的货?”刘三的汗已经把后背的衣服都浸湿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裴仲,又飞快地低下。“是……是锦绣阁的吴管事,吴大有。

一直都是他来接货的。”“吴大有。”我念了一遍这个名字,“那天的交接单,他签字了吗?

”“没……没有。”刘三的声音细若游丝,“他说……他说东家催得急,先把货拉回去,

单子改天再补签。以前……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

所以我就……”“所以你就把六百匹湖绸,连个签收的字据都没有,就让他拉走了?

”我的声音里带上了严厉。刘三“噗通”一声也跪下了,连连磕头:“少奶奶,我错了!

是我疏忽了!可我真的没想到会出事啊!吴管事跟我们合作好几年了,从来没出过岔子!

”“合作好几年了?”我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刘三,你在船队待了多久了?

”“回少奶奶,十五年了。”“那你应该知道,我三年前接管生意时,

定下的第一条规矩是什么。”刘三的头磕得更响了:“知道,知道!‘货款两清,

概不赊欠;交接两讫,当面画押’。是我……是我鬼迷心窍,犯了大错!请少奶奶责罚!

”他一边说,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去瞟裴仲。演得不错。主仆情深,一个负责栽赃,

一个负责把水搅浑。可惜,他们遇到了我。“责罚你的事,我们稍后再说。”我转过身,

面向所有人,“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关键人物,锦绣阁的收货管事,吴大有。

”我的目光再次锁定在孙平身上。“孙平,我再问你,你们锦绣阁,有吴大有这个人吗?

”孙平浑身一颤,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尖叫道:“当然有!吴管事在我们那干了好几年了!

”“是吗?”我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信封已经拆开了。“不巧得很。

在我接到京城出事的消息时,我就派了人,八百里加急去了一趟京城。不是去锦绣阁,

而是去了户部侍郎,李大人的府上。”我展开信纸。“李大人在回信里说,

锦绣阁最近生意不好,正在裁员。从掌柜到伙计,都换了一批。

他还附上了一份锦绣阁所有在职人员的名单。”我把信递给三叔公。“三叔公,您老眼光好,

帮大家看看,这份名单上,有没有一个叫‘吴大有’的人。”三叔公接过信,

逐行逐字地看下去。大堂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过了许久,三叔公抬起头,

眼神复杂地看着我,然后摇了摇头。“没有。”紧接着,他又看向裴仲,

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名单上,不仅没有吴大有。就连锦绣阁的掌柜,

也在半个月前换人了。现在这位新掌柜,姓钱,不姓王!”轰!人群炸开了。

如果说刚才他们还只是怀疑,现在就是震惊了。一个不存在的管事,一个假的掌柜。

这意味着,从头到尾,这就是一个局!一个专门针对我裴月章设下的局!裴仲的脸,

瞬间变得惨白。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绕过他所有的布置,

直接联系上了锦绣阁的东家。他指着我,手指抖得厉害:“你……你血口喷人!

这信是你伪造的!”“伪造?”我笑了,“信的末尾,盖着户部侍郎的私印。二叔要是不信,

大可以派人去京城问问李大人,看我裴月章有没有这个胆子,伪造朝廷二品大员的印信。

”裴仲踉跄着后退了两步,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他知道,他完了。伪造官印,

那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他不敢赌。到了这个地步,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刘三和孙平,

都是裴仲的人。他们合伙,找了个冒牌的“吴管事”,在通州码头把货给换了。然后,

再拿着一封假信,让一个假伙计,跑回苏杭来告状。计划很周密,可惜,他们低估了我。

“现在,轮到我来问了。”我一步一步地走到裴仲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二叔,

那六百匹湖绸,现在在哪里?”“那三万两银子,又进了谁的口袋?”5裴仲瘫在椅子上,

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把他的头发都打湿了,一绺一绺地贴在额头上。他看着我,

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嚣张,只剩下恐惧和怨毒。“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都是他们!

是刘三和那个孙平合起伙来骗我!我也是受害者!”他开始耍赖了,

想把所有事情都推到两个下人身上。刘三和孙平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二爷饶命啊!都是您吩咐我们干的啊!”“我们都是听您的命令行事,

您可不能不管我们啊!”场面一时变得很难看,像一出闹剧。三叔公气得胡子直抖,

一拍桌子:“混账东西!都给我闭嘴!裴家的脸,都让你们丢尽了!

”我没理会他们的狗咬狗。“二叔,你到现在还觉得,你能赖掉吗?”我走回那堆账本前,

从最底下,抽出了一本又黑又厚的总账。“你以为,我今天叫人搬来这些,

只是为了证明我自己的清白吗?”我把总账“啪”地一声,放在了中央的桌子上。

“我还要算另一笔账。一笔,二叔你名下产业的账。”裴仲的瞳孔猛地一缩。

“你……你凭什么查我的账!”“就凭我是裴家的当家主母!”我一字一句地说,

“裴家所有挂着‘裴’字号的产业,我都有权稽查。这是老太君当年亲口定下的规矩!

”我翻开总账,翻到后面几页。“二叔名下,有三家米铺,两家茶行,

还有城外的一个小田庄。对吧?”裴仲不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我。“这些产业,

每个月的盈利,都有定数。米铺加起来,大概是三百两。茶行是五百两。田庄收成好的话,

一年能有个一千两的进项。算下来,二叔你一年到头的总收入,不会超过一万两白银。

”我抬头看着他,笑了笑。“可是,我很好奇。二叔你上个月,刚在城南买了一座新宅子,

花了八千两。你家里那位二婶,上上个月,在‘珍宝斋’买了一支南海珍珠钗,花了三千两。

还有你的宝贝儿子,裴玉,终日流连在**,上个月,就替他还了五千两的赌债。

”我每说一笔,裴仲的脸色就白一分。这些都是他家里的私事,他不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

“我再帮你算算。你那个新宅子,光是置办家具、假山,就花了两千两。你还养了一房外室,

在城西给她买了个小院,每个月光是花销,就要一百两。”我的声音很平淡,

像是在说一件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但这些话,听在其他人耳朵里,不亚于平地惊雷。

“短短三个月,二叔你的花销,就超过了两万两。而你一年的收入,才一万两。二叔,

你能告诉我,多出来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吗?”大堂里,

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裴仲身上。那目光里,

不再是怀疑,而是赤裸裸的贪婪和愤怒。裴家的产业,是大家的。你裴仲凭什么拿公中的钱,

去过你自己的逍遥日子!“你……你胡说!你这是污蔑!”裴仲终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指着我,气急败坏,“那些钱,是我……是我自己赚的!是我跟朋友合伙做生意赚的!

”“哦?合伙做生意?”我像是听到了什么新鲜事,“不知道是哪位朋友,这么慷慨?

做的又是什么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如说出来,也让族里的兄弟们跟着一起发发财?

”“我……我凭什么告诉你!”“你不说,我也知道。”我从总账里,

抽出几张夹在里面的票据。“这是你名下米铺的进货单。从去年开始,你米铺进米的价钱,

就比我们裴家其他米铺,每石要高出三成。而且,供货的米商,

是城里新开的一家叫‘德源米行’的。我查过了,这家米行,背后真正的老板,

是你二婶的亲弟弟,也就是你的小舅子。”“你让自己的小舅子开米行,

然后用高出市价三成的价格,从他那里进米。左手倒右手,这银子,

不就进了你自己的口袋吗?”“还有你的茶行。你把仓库里陈年的茶叶,重新包装一下,

混在新茶里卖出去。以次充好,败坏的是我们裴家的名声,饱的,是你自己的私囊。

”我把那些票据,一张一张,扔在他面前。“这些,够不够?”“如果还不够,”我顿了顿,

从怀里又掏出一张纸,“这里还有一份。你儿子裴玉在**签下的借据,上面担保人的名字,

写的是我们裴家最大的竞争对手,‘赵氏商行’的大管家。”“二叔,

你是不是也该解释一下,你儿子,什么时候跟我们的死对头,关系这么好了?”这张借据,

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裴仲。他看着那张纸,像是看到了什么催命的符咒,双腿一软,

彻底瘫倒在地。6裴仲瘫在地上,嘴里“嗬嗬”地响,像条离了水的鱼。他完了。贪污公款,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