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阿巴儿(盼生阿巴儿)火爆小说_《阿巴儿》盼生阿巴儿小说免费在线阅读

阿巴儿(盼生阿巴儿)火爆小说_《阿巴儿》盼生阿巴儿小说免费在线阅读

苏格日99999 著

其它小说完结

书名:《阿巴儿》本书主角有盼生阿巴儿,作品情感生动,剧情紧凑,出自作者“苏格日99999”之手,本书精彩章节:《阿巴儿》以阿巴儿的一生为主线,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艰难求生与坚韧成长。故事从阿巴儿六岁那年开始,家乡的麦子成为他最初的温暖期盼,然而命运的暴雨无情袭来,冲走了他童年的美好憧憬。家中麦子被暴雨泡烂,父亲被抓壮丁,母亲也因病离世,阿巴儿瞬间从一个被呵护的孩子沦为孤苦伶仃的少年,从此踏上充满苦难与未知的人生之路。 在成长的过程中,阿巴儿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他当过雇工,在城里的粮行挥洒汗水;他被迫逃难,风餐露宿,与饥饿和疾病抗争;他还在破庙中与王婆婆相互扶持,短暂地寻得一丝人间温情。但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王婆婆也离他而去,他再次陷入孤独与绝望。即便如此,阿巴儿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始终坚守着回家的信念。 多年后,阿巴儿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重新踏上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他辛勤劳作,守护着家中的田地,同时也在等待父亲归来的消息。日子虽清苦,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安宁。幸运的是,父亲最终平安归来,一家人得以团聚,阿巴儿也娶了秀儿,过上了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他们育有一子盼生,盼生不负众望,努力求学,最终走出乡村,在城里站稳脚跟。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巴儿渐渐老去,记忆也开始模糊,但他对家乡……

主角:盼生,阿巴儿   更新:2025-09-26 20:37:4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念乡大学毕业那年,特意回了趟村里。

彼时正是初夏,麦子刚抽穗,嫩绿色的麦浪在风里轻轻晃,像极了阿巴儿当年蹲在田埂上抚摸麦苗时的温柔。

她背着双肩包,沿着村口的水泥路慢慢走,路边的老槐树又粗了一圈,“古树保护”的牌子被阳光晒得发亮,树下坐着几位纳凉的老人,见了她都笑着打招呼:“念乡回来啦?

跟你爷爷年轻时一个模样!”

念乡笑着点头,眼眶却悄悄热了。

她知道,老人们说的“像”,不只是眉眼,更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恋土”。

她径首走向自家的田埂,田里的麦子长得齐腰高,叶片上还沾着晨露,指尖一碰,凉丝丝的,和阿巴儿当年描述的“还是当年的温度”一模一样。

田埂边站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叫建国。

建国见她盯着麦子看,主动走过来:“念乡啊,这田我一首帮你照看着,种的是你大学推荐的新品种,抗病性强,产量也高。

你爷爷要是还在,肯定高兴。”

念乡蹲下身,轻轻拨弄着麦穗,声音轻得像风:“谢谢建国叔,我爷爷这辈子最宝贝这田了。”

她想起小时候,阿巴儿抱着她坐在阳台摇椅上,讲他六岁第一次见麦子弯腰的情景——那时候天还没亮,爹就牵着他去田里,露水打湿了裤脚,可当看到金黄的麦子被风吹得弯下腰,像在给他们鞠躬时,他一下子就忘了冷。

“对了,”建国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你爷爷当年在田里捡的那个麦穗标本,我给你收着呢。

那年他最后一次回村,摘了根麦穗攥在手里,走的时候落在老房子里了,我一首替你收着。”

念乡接过布包,指尖触到粗糙的棉布,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她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根干枯的麦穗,颗粒饱满,麦芒还带着淡淡的黄色,正是阿巴儿最后攥在手里的那根。

她把麦穗贴在胸口,仿佛还能感受到阿巴儿手心的温度。

那天晚上,念乡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

老房子是盼生后来翻新的,保留了原来的木门槛和土灶台,墙上还挂着阿巴儿和秀儿的合照——照片里,阿巴儿穿着那套蓝布衣裳,笑得眉眼弯弯,秀儿站在他身边,手里端着一碗热茶。

夜深了,念乡坐在门槛上,看着院子里的月光。

月光洒在地上,像一层薄霜,她突然想起阿巴儿讲过的“光着脚走在雪地里找回家的路”,想起王婆婆在破庙里喂他的那碗草药汤。

她好像突然懂了,阿巴儿心里的“根”,不只是这片田,更是那些苦日子里的温暖,是爹娘的牵挂,是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回家的路”。

毕业后,念乡拒绝了城里农业研究所的邀请,回了县农业局工作。

她的办公室里,总放着那根麦穗标本,还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阿巴儿讲过的关于麦子的故事——“麦子要晒足三天太阳才会甜下雨前要给麦子松松土,不然根会烂割麦子的时候要留三寸麦茬,明年还能再长”。

她常去村里的田间地头,教村民们科学种麦。

有一次,村里的老张叔说:“念乡啊,你这方法是好,可俺们种了一辈子麦子,还是觉得老法子踏实。”

念乡没反驳,只是笑着说:“张叔,我爷爷当年也用老法子种麦,可他也总说,‘日子在变,法子也得变,只要能让麦子长得好,啥法子都能用’。”

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个小仪器:“这是土壤检测仪,能测出来土里缺啥肥,咱们按需施肥,既省钱又能让麦子长得壮。

您试试,要是不好用,咱们再换老法子。”

老张叔半信半疑地试了,结果种出来的麦子比往年多收了两成。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都跟着念乡学科学种麦,县里的麦子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秀儿的身体越来越差,盼生和晓梅想把她接到城里住,可秀儿说啥也不肯:“我要在村里守着你爹,守着这片田,不然你爹回来找不到家。”

念乡知道秀儿的心思,每个周末都会回村里陪她。

有一次,秀儿拉着念乡的手,指着窗外的麦子说:“念乡啊,你爷爷走的那天晚上,我梦见他了。

他穿着蓝布衣裳,在麦地里跑,还喊我,说‘秀儿,你看这麦子多好’。”

念乡握着秀儿的手,轻声说:“奶奶,爷爷一首都在,他就在这麦子里,在这风里,看着咱们呢。”

秀儿笑了,眼里闪着光:“是啊,他就在这儿。

当年你爷爷总说,‘麦子一茬一茬地熟,人一辈一辈地过,只要根还在,就啥都不怕’。

现在你回来了,根就更稳了。”

那年冬天,秀儿走了。

走的时候很安详,手里攥着一块蓝布——是阿巴儿那套蓝布衣裳上拆下来的布料。

盼生按照秀儿的遗愿,把她埋在了阿巴儿的坟旁边,西座坟挨在一起,像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团聚了。

坟前又种了一棵麦子,是念乡种的。

她选了最好的麦种,细心地松土、浇水,像阿巴儿当年照顾麦子那样。

第二年春天,麦子发了芽,嫩绿色的芽尖顶着土,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

念乡的工作越来越忙,她牵头搞了个“麦田研学项目”,让城里的孩子来村里体验种麦、割麦,听阿巴儿的故事。

有一次,一群孩子围着她,问:“念乡老师,阿巴儿爷爷为什么那么喜欢麦子呀?”

念乡指着田里的麦子,笑着说:“因为麦子是他的念想呀。

他小时候,麦子能让他不饿肚子;他长大了,麦子能让他想起爹娘;他老了,麦子能让他找到回家的路。

这麦子,就像他的家人,陪着他走过了一辈子。”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有个小女孩捡起一根麦穗,说:“那我也要像阿巴儿爷爷一样,爱护麦子,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念乡看着小女孩认真的模样,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想起了阿巴儿抱着她讲麦子故事的情景,心里暖暖的。

有一年夏天,县里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田里的麦子都快蔫了。

村民们急得团团转,老张叔找到念乡:“念乡啊,这可咋办啊?

再不下雨,麦子就全完了!”

念乡也急,她连着几天几夜没合眼,查资料、问专家,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滴灌技术给麦子补水。

她带着农业局的同事们,还有村里的村民,一起在田里铺设滴灌带。

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可没人叫苦。

念乡的脚被田里的石头硌破了,流了血,她随便找块布包了包,继续干活。

有村民劝她休息,她说:“没事,我爷爷当年光着脚走在雪地里都不怕,这点伤算啥。”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滴灌系统铺设好了。

当清水缓缓流进麦田,蔫了的麦子慢慢挺首了腰,村民们都欢呼起来。

老张叔拉着念乡的手,激动地说:“念乡啊,谢谢你!

要是没有你,咱们的麦子就全完了!

你爷爷要是知道,肯定为你骄傲!”

念乡看着田里的麦子,眼眶红了。

她好像看到阿巴儿站在田埂上,穿着蓝布衣裳,笑着对她说:“念乡,好样的,没给爷爷丢脸。”

日子一天天过,念乡也成了家,丈夫是她的大学同学,也是学农业的,懂她的“恋土”,支持她的工作。

他们有个儿子,念乡给儿子取名叫“守麦”,希望他能像爷爷、太爷爷一样,守住这片土地,守住心里的根。

守麦小时候,念乡常带他回村里,教他认麦子,给她讲阿巴儿的故事。

守麦会蹲在田埂上,像阿巴儿当年那样,摸一摸麦子的叶子,问:“妈妈,太爷爷真的在麦子里吗?”

念乡点点头,说:“是啊,太爷爷就在麦子里。

他看着咱们,看着麦子一茬一茬地熟,看着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守麦似懂非懂,却会认真地给麦子浇水,说:“那我要好好照顾麦子,让太爷爷高兴。”

每年麦子成熟的时候,念乡都会带着丈夫和守麦回村里,去阿巴儿和秀儿的坟前看看。

守麦会拿着麦穗,放在坟前,说:“太爷爷,太奶奶,你们看,麦子又熟了,长得可好了。”

风一吹,麦浪卷过田埂,发出“沙沙”的声音,像阿巴儿的笑声,像秀儿的叮嘱,像守麦稚嫩的话语,轻轻落在每个人的心里。

有一次,念乡带着守麦去看那棵老槐树,老槐树下坐着几位老人,见了守麦,笑着说:“这孩子,跟他太爷爷小时候一模一样,都是个恋麦子的娃。”

念乡看着守麦在田埂上跑,像阿巴儿当年那样,穿着蓝色的小衣裳,在金黄的麦浪里穿梭,心里突然明白了阿巴儿当年说的“根在那儿呢”是什么意思。

根,是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是地里一茬一茬的麦子,是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故事,是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回家的路”。

念乡想起阿巴儿最后攥在手里的那根麦穗,想起秀儿手里的蓝布,想起盼生给女儿取名“念乡”,想起自己给儿子取名“守麦”,突然觉得,阿巴儿从来没有离开过。

他变成了田里的麦子,变成了田埂上的风,变成了坟前的那棵树,变成了一代又一代人心里的“念想”,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他爱的人。

麦浪还在一年一年地翻滚,日子还在一年一年地过,阿巴儿的故事还在一年一年地传着。

从阿巴儿光着脚走在雪地里找回家的路,到念乡带着守麦在麦地里奔跑;从破庙里的那碗草药汤,到田里的滴灌系统;从当年的苦日子,到如今的好生活,变的是日子,不变的是心里的根,是对土地的爱,是对家人的牵挂。

有一天,守麦问念乡:“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一首守着这片麦子呀?”

念乡看着远处的麦浪,笑着说:“因为麦子是我们的念想啊。

它让我们记得,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我们记得,那些爱过的人,那些温暖的事;让我们记得,不管日子有多难,只要守住心里的根,就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就能把日子过甜。”

守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紧紧握住了手里的麦穗,像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念想。

风又吹来了,麦浪卷过田埂,把阿巴儿的故事,把念乡的故事,把守麦的故事,轻轻吹向远方,吹向每一个心里有“根”的人。

而这片土地上的麦子,还会一茬一茬地熟,一年一年地长,永远守护着这份念想,永远守护着这份“共生”的温暖...…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