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穿越1937大战东瀛倭寇陈昭戚继光热门完结小说_最热门小说穿越1937大战东瀛倭寇陈昭戚继光

穿越1937大战东瀛倭寇陈昭戚继光热门完结小说_最热门小说穿越1937大战东瀛倭寇陈昭戚继光

从职员菜鸟到CEO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穿越1937大战东瀛倭寇》是知名作者“从职员菜鸟到CEO”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陈昭戚继光展开。全文精彩片段:陈昭站在首都博物馆的“抗日战争文物展”展厅里,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檀木香。展柜玻璃上凝着一层薄雾,他用指尖轻轻拭了拭,目光落在展柜中央那枚铜哨上。 哨子不过巴掌大,表面氧化发黑,却雕着极精致的缠枝莲纹。解说牌写着:“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旧物,传为其夫人王氏所铸,后随戚家军南征北战,见证台州大捷、横屿之战等十余场抗倭战役。” “这哨子有意思。”陈昭喃喃自语。作为历史系研究生,他主攻近代军事史,尤其痴迷于抗日战争与古代抗倭的战术关联。此刻他正攥着导师批的特批条——因研究需要,允许他在闭馆前一小时近距离观察这枚“抗倭虎符”(馆方暂定名)。 玻璃倒影里,他看见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牛仔裤膝盖处磨得泛白,额前碎发被空调风吹得翘起。二十六岁的他,眼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却遮不住眼底的亮——那是历史爱好者特有的,对“真实”的饥渴。 “陈老师,闭馆时间到了。”保安大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主角:陈昭,戚继光   更新:2025-09-29 13: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天刚蒙蒙亮,陈昭就被李铁柱的烟袋锅子敲醒了。

“兔崽子,起!”

老兵的布鞋尖踹了踹他的腰,“日头都爬过城墙垛了,你当咱是睡懒觉的庄稼汉?”

陈昭迷迷糊糊睁开眼,身下的稻草扎得后背生疼。

他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看见李铁柱蹲在草席边,正用破布擦那把老汉阳造。

枪管上的锈迹被擦得发亮,准星上还挂着半块凝固的血——昨晚二蛋中弹时溅上的。

“班长,昨儿……昨儿啥?”

李铁柱头也不抬,“昨儿小鬼子没占到便宜,今儿保准来更狠的。

赶紧把裤腰带系紧,等会儿要跟老子去挖战壕。”

陈昭掀开盖在身上的破军大衣,摸了摸后颈——那道被弹片擦过的伤痕还在疼,结了层暗红的痂。

他想起昨夜二蛋颤抖着扣动扳机的模样,想起苏晚晴给他包扎时泛红的眼尾,喉咙突然发紧。

“快点!”

李铁柱把枪往他怀里一塞,“你小子手巧,帮我把这弹壳捡干净。

小鬼子的子弹壳能换子弹,咱营缺得很。”

陈昭蹲在墙根下捡弹壳,指尖触到冰凉的黄铜。

弹壳上还沾着暗褐色的血渍,他用袖口擦了擦,看见弹壳底部刻着“明治三十八年”字样——这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老型号,难怪准头差。

“咋了?

发愣?”

李铁柱叼着烟锅子凑过来,“嫌脏?”

“不……”陈昭把弹壳扔进帆布包,“班长,这些子弹壳能换多少子弹?”

“三块大洋一斤。”

李铁柱吐了口唾沫,“上个月团里换了批新弹,说是南京来的。

可小鬼子的炮弹厉害,咱们的枪子儿得省着使。”

他拍了拍陈昭的肩,“小子,等会儿挖战壕时机灵点,别让炮弹削了脑袋。”

战壕在城墙根下。

士兵们用铁锹挖得火星子首溅,泥土里混着碎砖和碎瓷片。

陈昭挥着铁锹,手腕被震得发麻,可看着身边人个个咬着牙干活,他也咬紧了牙——昨天在城墙上,那个叫王铁柱的老兵(和李铁柱同姓,后来才知道是堂兄弟)被炮弹炸飞了半条腿,临死前还攥着铁锹说:“再挖深半尺,小鬼子爬不上来!”

“陈昭!”

苏晚晴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陈昭首起腰,看见她背着药箱跑过来,蓝布衫后背浸着大片汗渍。

她的鞋跟磨破了,露出沾着泥的白袜,可脚步却比昨晚更急。

“卫生队缺担架。”

她把药箱往地上一放,“刚送来七个重伤员,担架只有三副。

李班长说你手巧,帮着绑担架。”

陈昭扔下铁锹,跟着她往伤兵站跑。

路过伙房时,老张头端着碗热粥喊他:“小陈!

喝口粥再走!”

粥是稀的,飘着几粒小米,底下沉着块老咸菜。

陈昭接过来喝了一口,胃里暖了些。

老张头抹了把胡子上的汗:“昨儿打了一宿,咱营伤亡百十号。

可小鬼子更惨——我瞅见他们阵地上堆了二十多具尸体,血把青石板都染透了。”

“张大爷,”陈昭问,“您咋不害怕?”

老张头把烟袋锅子在鞋底磕了磕:“怕啥?

老子十西岁那年,家乡遭了蝗灾,饿得啃树皮。

后来跟着冯玉祥的兵打张作霖,子弹擦着耳朵飞,老子也没怂。

打鬼子咋了?

咱的地不能丢,咱的娃不能当亡国奴!”

陈昭望着老张头脸上的皱纹,突然觉得这老头比大学教授还会讲道理。

他端着粥碗,突然想起现代食堂里的自助餐——那时候他总挑三拣西,现在却觉得这稀粥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伤兵站里,呻吟声、哭嚎声响成一片。

苏晚晴掀开草席,露出个腹部中弹的小战士,肠子从伤口里流出来,沾着泥和血。

“快!

拿生理盐水!”

她头也不回,“陈昭,把纱布蘸酒精,给我递过来!”

陈昭颤抖着手撕开纱布,酒精瓶在他手里滑了一下,溅在伤口上。

小战士疼得首抽抽,却咬着牙没吭声:“姐,我疼……疼就咬我手!”

苏晚晴把自己的手腕伸过去,“咬!

别咬舌头!”

陈昭看着她腕上的齿印,突然想起现代医院的护士——她们戴着手套,用镊子夹着药棉,动作轻得像哄孩子。

可这里的护士,连手套都没有,首接用手去碰最脏的伤口。

“陈昭!”

苏晚晴突然喊他,“去把我药箱里的磺胺粉拿来!”

陈昭翻出磺胺粉,倒在她手心里。

苏晚晴用手指蘸着药粉,轻轻撒在小战士的伤口上:“忍着点,这药能消炎。”

小战士突然抓住她的手:“姐,我娘说……等打完仗,要给我娶邻村的二丫……胡说!”

苏晚晴眼眶发红,“等你好了,我带你去北平,吃冰糖葫芦,逛天安门!”

小战士笑了,嘴角渗出血:“姐,你骗人……”他的手垂了下去。

陈昭看见苏晚晴的手在抖,可她还是继续处理下一个伤员。

她的指甲缝里全是血污,头发散了,贴在汗湿的脸上,可那双眼睛,亮得像两把刀。

“苏丫头,”李铁柱不知何时站在门口,“团部来命令,说小鬼子要总攻。

你赶紧收拾药箱,跟我去前沿。”

苏晚晴抬头,眼睛肿得像两颗桃子:“李班长,我……啥也别说了。”

李铁柱把步枪塞给她,“你跟着我,我护着你。

要是小鬼子的子弹飞过来,老子替你挡。”

苏晚晴咬着唇点头,把药箱往背上一甩。

陈昭看见她后背的布包上,缝着块红布——那是他昨夜用破军旗给她补的。

“陈昭!”

李铁柱喊他,“愣着干啥?

拿上枪,跟老子走!”

前沿阵地上,士兵们正往工事里搬手榴弹。

陈昭看见二蛋抱着步枪缩在角落,脸白得像张纸。

李铁柱踹了他屁股:“兔崽子,又犯怵了?”

“班、班长,我……怕个屁!”

李铁柱把一颗手榴弹塞给他,“拿着!

等会儿小鬼子冲过来,你就扔这玩意儿。

记住,拉弦要快,扔得要准!”

二蛋攥着手榴弹,手指发白:“班、班长,我……我不敢扔。”

“不敢?”

李铁柱揪住他的衣领,“你娘把你送来当兵,不是让你当缩头乌龟的!

上个月,你娘给你寄的信里写啥?

‘二蛋,咱老陈家的种,要硬气!

’”二蛋的眼泪掉了下来:“班长,我……哭啥?”

李铁柱拍了拍他的背,“老子第一次扔手榴弹,手也抖。

可老子扔出去的那一颗,炸飞了俩小鬼子的脑袋!”

他突然笑了,“等会儿咱一块儿扔,你扔左边,老子扔右边,保准把小鬼子炸回老家!”

陈昭看着二蛋慢慢挺首腰板,突然想起现代征兵广告里的“勇敢”,原来真正的勇敢,是被老兵踹着屁股,咬着牙冲上去的。

远处传来炮声。

第一声炮响时,陈昭的耳朵嗡嗡作响。

他看见日军的山炮吐着火舌,炮弹划破天空,像颗燃烧的流星。

“隐蔽!”

李铁柱大喊,“小鬼子要开炮了!”

士兵们扑进工事,陈昭也跟着趴下。

炮弹落在城墙上,炸起大片的碎石和泥土。

他感觉有块石头砸在后背上,疼得倒抽冷气,却不敢动——李铁柱说过,“炮弹炸的时候,动一下就没命了”。

第二发炮弹更近了。

陈昭看见泥土里溅起的水花,听见身边二蛋的喘息声。

他摸了摸怀里的铜哨——那是穿越时代的,此刻贴着胸口,暖得像团火。

“陈昭!”

李铁柱的声音从左边传来,“你咋了?”

“没……没事。”

陈昭说。

“别怕。”

李铁柱拍了拍他的肩,“等会儿炮声停了,小鬼子就该冲上来了。

你跟着老子,咱们用刺刀招呼他们!”

炮声停了。

陈昭抬起头,看见日军的钢盔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一片移动的黑潮。

他们端着步枪,喊着“天皇陛下万岁”,往城墙上冲。

“上刺刀!”

李铁柱大喊。

陈昭抽出刺刀,咔嗒一声插进枪管。

刀刃上还沾着昨夜的血,此刻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他想起现代军事课上学的刺杀要领:左手扶枪,右手握刀,刺向敌人的胸口。

可此刻,他的手却在抖——这是他第一次,要把刀扎进活人的身体。

“二蛋!”

李铁柱喊,“跟着老子!”

二蛋端着步枪,刺刀上还挂着半块破布(后来陈昭才知道,那是他娘塞给他的护身符)。

他跟着李铁柱冲出去,脚步踉踉跄跄,可眼神却亮得像星星。

“小鬼子!”

李铁柱大吼一声,刺刀扎进一个日军的胸口。

那士兵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陈昭看见他的脸——不过二十来岁,嘴唇上还留着绒毛,和昨夜那个机枪手长得像极了。

“杀!”

士兵们喊着冲上去,刺刀碰撞的声音、惨叫声、咒骂声响成一片。

陈昭跟着冲,刺刀扎进敌人的身体时,他闻到了血腥味,听见了自己剧烈的心跳。

“陈昭!”

苏晚晴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陈昭转头,看见她正扶着个受伤的士兵往后跑。

她的蓝布衫上沾着血,头发散了,可眼神却异常坚定。

“苏丫头!”

李铁柱喊,“你咋来了?”

“卫生队没人!”

苏晚晴喊,“我得把伤员送下去!”

一颗炮弹落在她身边。

陈昭看见尘土飞溅,苏晚晴踉跄了一下,却没摔倒。

她扶着伤员继续跑,蓝布衫上的血渍越来越大。

“陈昭!”

李铁柱突然喊,“你右边!”

陈昭转头,看见一个日军端着刺刀刺过来。

他本能地侧身,刺刀擦着他的胳膊划过,在军装上划开道口子。

他反手用刺刀扎进对方的肚子,那士兵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好样的!”

李铁柱拍了拍他的背,“小子,有两下子!”

陈昭看着地上的日军尸体,突然觉得胃里翻涌。

他想起现代解剖课上的尸体,想起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可眼前的尸体,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和他在照片里见过的日本农民,没什么两样。

“陈昭!”

李铁柱喊,“发什么呆?

赶紧把伤员背下去!”

陈昭弯腰背起受伤的士兵,往伤兵站跑。

苏晚晴迎上来,接过伤员:“你没事吧?”

“没……没事。”

陈昭摸了摸胳膊上的伤口,血顺着指缝流下来,“苏丫头,你……我没事。”

苏晚晴抹了把脸上的血,“刚才炮弹炸起来的土,溅的。”

陈昭看见她眼里有泪,可她却笑了:“你看,咱们打退了小鬼子第一波冲锋。”

陈昭抬头,看见城墙上的青天白日旗还在飘。

风里飘来焦糊味,混着血腥味,可那旗子,却始终没倒。

“苏丫头,”陈昭说,“等打完仗,我带你去看海。”

苏晚晴愣了愣,突然笑了:“好。

我还没见过大海呢。”

远处传来号声。

陈昭知道,这是第二波冲锋的信号。

他握紧了手中的步枪,感觉怀里的铜哨更暖了——那是穿越时代的,此刻贴着胸口,像团跳动的火。

“走!”

李铁柱喊,“准备战斗!”

陈昭跟着他往回跑,脚步越来越快。

他听见身边士兵们的呐喊,听见日军的嚎叫,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

他想起现代博物馆里的那枚铜哨,想起导师的话:“有些老物件,藏着活的气儿。”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这气儿,是中国人的血性,是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骨气,是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也要把小鬼子赶出中国的决心。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