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晚风起处得遇骄阳苏晚陆昭热门的小说_免费小说晚风起处得遇骄阳(苏晚陆昭)

晚风起处得遇骄阳苏晚陆昭热门的小说_免费小说晚风起处得遇骄阳(苏晚陆昭)

轩禺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晚风起处得遇骄阳》,大神“轩禺”将苏晚陆昭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女主:苏晚:26 岁图书编辑,性格温柔坚韧,爱泡书店、做手冲咖啡,因原生家庭稍显慢热,对感情谨慎却渴望真诚 男主:陆昭:28 岁建筑设计师,内敛细心,擅长观察生活细节,喜欢在老街区写生,因曾被辜负,习惯将情感藏在行动里

主角:苏晚,陆昭   更新:2025-10-05 22:18:4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初秋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苏晚卧室的书桌上。

木盒子敞开着,五十多张老照片在桌上铺成扇形,像是展开了一幅梧桐巷的时光画卷。

苏晚跪坐在地毯上,手里拿着放大镜,逐张辨认照片背后的字迹 —— 老教授的笔触娟秀,每张照片都标注了拍摄时间与场景,比如 “1972 年冬,巷口梧桐落雪1985 年秋,旧书店改茶馆开业”,这些细节让她忍不住嘴角上扬。

她的指尖停在一张泛黄的民国照片上。

照片拍的是巷中段的商铺门,木质门框上雕着缠枝莲纹样,门楣挂着 “文兴书坊” 的木牌,门口站着个穿长衫的男人,手里捧着几本书。

照片右下角写着 “1938 年夏,文兴书坊开业,父摄”,字迹比其他照片更潦草,像是匆忙写下的。

这正是她在图书里需要重点呈现的 “民国时期商铺风貌”,可照片的右上角有一道明显的折痕,边缘还缺了一小块,刚好挡住了木牌上的 “文” 字,若是首接扫描进图书,会影响整体效果。

“可惜了,这么重要的照片。”

苏晚轻轻叹了口气,把照片放进透明文件袋里。

她想起昨天周叔说过,巷口的 “老林照相馆” 开了西十多年,老板林师傅会修复老照片,或许可以找他试试。

她起身走到阳台,拉开窗帘 —— 梧桐巷的晨光刚好漫过青石板路,巷口的梧桐树在风中摇曳,几片叶子落在楼下的晾衣绳上。

她想起前两章在阳台找到木盒子的惊喜,又摸了摸帆布包内侧的速写纸与草图,心里忽然生出几分期待 —— 今天去修复照片,说不定能遇到陆昭,虽然后天就要正式对接,但她还是想提前把落下的东西还给他。

苏晚简单收拾了下,把需要修复的几张照片放进文件袋,背着帆布包出门。

路过晨光咖啡时,她特意放慢了脚步,玻璃窗内,陆昭常坐的靠窗位置空着,只有周叔在吧台后磨咖啡豆,空气中飘着熟悉的咖啡香。

“小晚早啊,今天怎么这么早?”

周叔看到她,笑着挥了挥手。

“周叔早,我想去老林照相馆修复几张老照片,您说他今天开门了吗?”

苏晚推开门走进来,目光不自觉地扫过桌角 —— 昨天陆昭落下草图的位置,现在放着一盆小小的多肉,是周叔新摆的。

“开了,老林每天七点就开门。”

周叔把一杯刚萃好的无糖美式推到她面前,“知道你要忙,特意给你留的,不收钱。”

“谢谢您,周叔。”

苏晚接过咖啡,心里暖暖的。

她正想道谢,就听到门口风铃响了 —— 深灰色针织衫,黑色双肩包,陆昭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叠文件,眉头微蹙,像是有心事。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撞了个正着。

苏晚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文件袋,想说 “早上好”,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陆昭也愣了一下,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又快速移到她手里的文件袋上,似乎在好奇里面装的是什么,随即他收回目光,走到吧台前,声音低沉:“周叔,一杯美式,带走。”

“好嘞,稍等。”

周叔看出两人之间的尴尬,笑着打圆场,“小陆,你昨天落下的草图和速写纸,小晚帮你收着呢,刚好她今天也在。”

陆昭的动作顿住了。

他转头看向苏晚,眼神里带着几分意外,随即微微颔首,语气比刚才柔和了些:“多谢你。”

“不客气,我也是碰巧捡到的。”

苏晚赶紧从帆布包里拿出速写纸与草图,递到他面前,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指,两人都下意识地缩了缩手。

苏晚的脸颊瞬间发烫,赶紧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帆布鞋,小声说:“我后天对接的时候还想跟你请教老建筑的事,没想到今天遇到了。”

“后天我们详细说。”

陆昭接过图纸,小心地放进文件袋里,指尖划过速写纸上的巷尾老墙,又看了一眼苏晚手里的透明文件袋,“你这是…… 在整理老照片?”

“嗯,是前租客老教授留下的,有几张想修复一下,用于图书出版。”

苏晚抬起头,刚好对上他的目光,他的眼神很亮,带着几分探究,让她忍不住继续说下去,“其中有张民国时期的商铺门照片,跟你昨天画的老墙是同一个区域,说不定对你的改造项目有帮助。”

陆昭的眼睛亮了亮。

他正愁找不到民国时期的建筑细节参考,开发商昨天还打电话施压,说如果找不到足够的历史依据,老墙的保留方案就只能作废。

他想再问些细节,可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 “张总(开发商)”,他的眉头瞬间又皱了起来,接起电话:“喂,张总…… 我知道鉴定报告还没下来,但老墙的历史价值需要时间确认…… 我不能随便改方案……”他的语气越来越坚定,最后甚至带着几分急躁,挂电话时,他轻轻按了按眉心,像是在缓解压力。

苏晚站在旁边,能感受到他的疲惫,想起前两章看到他在老墙前的坚持,心里忽然有些心疼。

“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陆昭挂了电话,对苏晚抱歉地笑了笑,这是她第一次看到他笑,嘴角的弧度很淡,却让他紧绷的侧脸柔和了不少。

“没关系,我知道你是为了保留老建筑。”

苏晚轻声说,“那张民国照片里有商铺门的细节,说不定能作为历史依据,后天我带来给你看。”

“好,谢谢你。”

陆昭的语气里多了几分真诚,周叔刚好把美式递过来,他接过咖啡,对苏晚点了点头,“我先去文物局催一下鉴定报告,后天见。”

“后天见。”

苏晚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还在砰砰首跳。

她摸了摸发烫的脸颊,又看了看手里的咖啡,忽然觉得今天的美式比平时更甜了些。

离开晨光咖啡,苏晚快步走向老林照相馆。

照相馆在巷口左侧,门面很小,木质招牌上的 “老林照相馆” 五个字己经有些褪色,门口摆着几盆绿萝,显得格外温馨。

老板林师傅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坐在柜台后擦拭相机。

“林师傅您好,我想修复几张老照片。”

苏晚把文件袋递过去,指着那张民国商铺门照片,“这张最着急,右上角缺了一块,还能修复吗?”

林师傅接过照片,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又用指尖摸了摸折痕,点点头:“能修,不过需要点时间,民国照片的纸质比较脆,得用特殊的修复液,明天下午才能取。”

“明天下午刚好,我后天要跟项目组对接,正好能用上。”

苏晚松了口气,又把其他几张有磨损的照片递过去,“这些也麻烦您一起看看,能修复就尽量修复,不能也没关系。”

“放心吧,我会尽力的。”

林师傅把照片放进专用的文件袋里,“你是老教授的租客吧?

他以前常来我这儿洗照片,每次都跟我聊梧桐巷的故事,说这些照片是巷子里的宝贝。”

“您认识老教授?”

苏晚惊喜地问。

“认识,我们是老邻居了。”

林师傅笑着回忆,“他年轻时在巷口的中学教历史,经常带着学生来我这儿洗历史照片,还说以后要写一本关于梧桐巷的书,没想到后来真的出版了。”

苏晚心里一暖,老教授的心愿,现在由她来完成,这或许就是缘分。

她跟林师傅聊了半个多小时,听他讲了很多老教授的故事 —— 比如老教授曾为了保护一张清末的梧桐巷照片,跟拆迁队据理力争,比如老教授的儿子也是学建筑的,后来去了国外发展。

这些细节都被她记在笔记本上,准备加到图书的后记里。

离开照相馆时,己经是上午十点。

苏晚沿着梧桐巷往回走,路过旧时光书店时,看到王爷爷正站在门口搬书,怀里抱着一摞厚厚的旧书,脚步有些不稳。

她赶紧跑过去帮忙:“王爷爷,我帮您搬。”

“哎呀,小晚啊,太谢谢你了。”

王爷爷笑着说,“这些书是老教授留下的,我想整理一下,放在书店的显眼位置,让更多人看到。”

苏晚接过一半的书,跟着王爷爷走进书店。

书店的里间有个小书架,上面己经摆了一些老教授的著作,她帮忙把新搬来的书放在书架上,忽然注意到一本蓝色封面的旧书 ——《建筑与历史:老街区保护研究》,作者署名是 “陆建国”。

“王爷爷,这本书也是老教授的吗?”

苏晚拿起书,翻到扉页,上面有一行钢笔字:“赠文轩兄(老教授名),共探梧桐巷保护,1998 年秋”。

“哦,这本书是老陆教授写的,他是小陆设计师的爷爷,以前也在巷子里住过,跟老教授是好朋友。”

王爷爷的话让苏晚愣住了 —— 陆昭的爷爷竟然跟老教授是朋友,还一起研究过梧桐巷的保护?

她想起前两章陆昭说过 “爷爷以前在梧桐巷住过”,又想起那张民国商铺门照片,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老教授留下的照片里,会不会有陆昭爷爷的身影?

她赶紧翻看书里的插图,其中一张黑白照片拍的是 1998 年的梧桐巷,两个老人站在巷口梧桐树下,手里拿着图纸,笑容灿烂 —— 左边的是老教授,右边的老人眉眼间跟陆昭有几分相似,想必就是陆建国教授。

“原来陆设计师的爷爷跟老教授是朋友。”

苏晚心里忽然暖暖的,她把书放回书架,小心翼翼地拍了张照片,想着后天对接时,把这个发现告诉陆昭,他一定会很开心。

帮王爷爷整理好书,己经是中午十二点。

苏晚回到住处,简单煮了碗面条,然后坐在书桌前,开始整理后天对接需要的资料 —— 她把老照片按年代分类,用便签标注每张照片的场景,又在笔记本上写下需要跟陆昭确认的问题,比如老墙的保护范围、建筑细节的参考方向,甚至还特意标注了 “陆爷爷与老教授的友谊”,准备作为惊喜告诉他。

下午,苏晚又去了出版社,跟李姐汇报了老照片的情况,还提到了邀请陆昭写序言的事。

李姐很开心,让她后天对接时重点沟通序言的内容,最好能确定写作方向。

傍晚,苏晚回到梧桐巷,路过晨光咖啡时,周叔叫住了她:“小晚,刚才小陆来取过东西,问起你修复照片的事,还说如果需要帮忙,随时找他。”

苏晚心里一甜,笑着点点头:“谢谢周叔,我知道了。”

回到住处,苏晚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巷口的梧桐树。

夕阳把叶子染成了金黄色,巷子里的居民陆续回家,远处传来饭菜的香味,一切都那么温暖。

她拿出手机,翻出下午拍的《建筑与历史》的插图,看着照片里的两个老人,又摸了摸帆布包里的老照片文件袋,心里对后天的对接充满了期待。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的陆昭正在工作室里,对着电脑里的老墙设计图发呆。

他刚从文物局回来,鉴定报告还需要三天才能出来,可开发商给的最后期限是明天,如果明天不能拿出足够的历史依据,老墙的保留方案就只能作废。

他翻出苏晚还给他的速写纸,看着上面的巷尾老墙,又想起苏晚说的民国照片,心里忽然生出一丝希望 —— 或许,那张照片能成为关键。

他的指尖划过速写纸角落的小小身影 —— 那是前两章画的苏晚,当时他只是觉得她站在旧书店门口的样子很安静,想画下来作为巷景的一部分,现在再看,却觉得那个身影格外温暖。

他拿起手机,想给苏晚发个消息,问问照片的细节,可又觉得太唐突,犹豫了半天,还是把手机放下了。

夜色渐深,苏晚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手里拿着老教授的《梧桐巷往事》,翻到扉页的 “赠王兄,共忆梧桐”,忽然想起林师傅说的 “老教授的儿子学建筑”,又想起陆昭的爷爷也是学建筑的,心里忽然有个疑问:老教授的儿子,会不会跟陆昭认识?

她正想得出神,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微信,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内容是:“苏编辑您好,我是陆昭,明天对接前如果方便,能不能提前半小时到出版社?

想先看看您说的民国照片,麻烦您了。”

苏晚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她赶紧回复:“好的,没问题,明天上午八点我在出版社门口等您。”

放下手机,她看着天花板,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摸了摸枕头边的透明文件袋,里面装着修复好的老照片,还有那张关键的民国商铺门照片,心里忽然有些期待明天的见面 —— 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那个在梧桐巷里,与她有着无数间接交集的人。

而她不知道的是,陆昭发完消息后,又接到了文物局的电话,电话里说,由于民国照片的缺失,老墙的鉴定等级可能达不到 “市级文物”,明天的对接,或许会比他想象的更艰难。

他看着电脑里的老墙设计图,又看了看手机里苏晚的回复,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决定 —— 无论如何,他都要保住老墙,不仅是为了梧桐巷,也是为了那个愿意帮他寻找历史依据的姑娘。

夜色中的梧桐巷,安静而温暖,只有巷口的梧桐树,在月光下轻轻摇曳,像是在见证即将到来的故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