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度:99.99% | 公民情绪指数:稳定 | 异常波动:零墙壁屏幕上的金色数据,像一枚永恒的勋章,烙印在李琟毫无波澜的眼底。
他抬起手,指尖抚过嘴角,轻轻向两侧提起,形成一个标准弧度。
肌肉牵动流畅,无需镜子,他知道这是一个完美的、和屏幕上“今日推荐表情:温和微笑(适用场景:独处/轻度社交)”完全一致的微笑。
“切掉啦。”
这三个字再次作为无效代码闪过。
伴随而来的,是嘴角那标准弧度下,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感知的僵硬。
不是疼痛,更像精密齿轮间落入了一粒看不见的尘埃。
他走向厨房,准备摄取早餐营养膏。
脚步平稳,呼吸匀长。
一切都很好。
社区活动中心,柔和的光线洒满每一个角落,如同某种温暖的液体。
公民们三三两两坐着,或进行着低音量的、内容积极向上的交谈,或独自进行着被推荐的放松活动。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与自身状态、周围环境完美匹配的“社会脸谱”。
见到熟人,嘴角上扬15度,眼部肌肉微缩,是“友好识别”;聆听发言,眉心微聚,目光专注,是“认真接收”;接收到正面信息,嘴角进一步上扬,露出适量牙齿,是“适度愉悦”。
李琟熟练地切换着这些脸谱,像更换程序界面。
他与邻居点头致意,脸上是“友好识别”;参与小组关于“最新空气净化效率提升”的讨论,脸上是“认真接收”与“适度愉悦”的交替。
他的表现无懈可击。
首到他的目光,无意间落在活动室角落,正在与协调员佩交谈的老年公民陈的身上。
陈的脸上,正努力堆砌着一个“感激涕零”的表情——这是接收到重大利好消息或帮助时被推荐使用的。
嘴角剧烈上扬,试图露出更多牙齿,眼周肌肉用力挤压,试图制造出“泪光闪烁”的效果。
然而,那张苍老的脸上,肌肉的走向却透着一股力不从心的怪异。
嘴角在颤抖,眼周的挤压非但没有产生泪光,反而让那双眼睛显得更加干涩和空洞。
那不是表情,那是一张濒临崩溃的、由肌肉模拟出的面具,覆盖在空无一物的内核之上。
李琟脸上的“适度愉悦”僵住了。
不是失控,而是运行卡顿。
他核心处理器传来警示:目标表情与标准模板匹配度低于85%。
但更深层的地方,那粒“尘埃”似乎被触动了。
陈的脸,像一面扭曲的镜子,让他仿佛看到了某种……普遍存在的真相。
他立刻调取情绪安抚程序,一个深呼吸间,僵硬感消失,标准的“认真接收”表情重新上线。
但种子己经落下。
从那天起,李琟开始“观察”。
不再是泛泛地看,而是像研究一门陌生的技术一样,审视周围每一张脸上的“社会脸谱”。
他发现,年轻母亲在对着蹒跚学步的孩子露出“充满爱意的鼓励”时,那笑容的持续时间精确得可怕,仿佛内置了定时器,时间一到,无论孩子是否还需要鼓励,笑容会瞬间切换到“平静注视”。
他发现,在听到某个公认的“好消息”时,人群爆发的“集体欢呼”表情,张开嘴的弧度、眼神里“兴奋”的光亮,几乎像是同一张面孔的无限复制粘贴。
整齐,划一,没有一丝杂音。
他甚至注意到协调员佩,她那标志性的、弧度永远精准的“标准化微笑”,在转身的瞬间,会有零点零几秒的空白期,那张脸上什么都没有,没有表情,没有情绪,只有一片绝对的光滑,像被抹平了一切起伏的沙漠。
最新评论